要想考得好就能上得好,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還要注意一些志願填報的技巧,比如正確處理好填報志願梯度的關係……
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如果能正確把握填報志願的梯度,就能增加被錄取的機率。因此,考生要處理好第一志願和非第一志願的梯度,以及平行志願之間的梯度要正確處理第一志願和非第一志願的梯度。高考填報志願各批次的第一志願很重要,特別是一些名牌院校第一志願滿額率高。但這並不能說明二、三志願就不再重要。在每年的錄取中,總有一部分院校第一志願生源不足,要錄取第二志願,甚至通過調劑、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計劃。因此,不能因為第一志願滿額率高就忽視第、三志願填報。在各志願填報時,一定要注意拉開梯度,慎重填報第二、三志願。
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為了提高生源的質量,通過政策規定和志願分數級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願中擇優錄取部分高分考生。這樣的院校儘管很少,但了解到這些院校的信息,把其作為第一批次的第二志願是一種理想的策略。有些農、林礦、油、師範類,或者邊遠地區、名氣不大的院校,在第一志願往往也有可能完不成招生計劃,需要到第二、三志願去補錄。對於這類院校的志願填報考生要慎重考慮,不要委曲求全,以免錄取後對院校不中意,導致不報到、退學等現象的發生。
此外,還可以根據有些院校有「大小年」的現象來分析這些院校當年招生的情況,如果能夠預測當年某所院校遭遇「小年」,把這所院校填報在第二志願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這樣填報的風險較大,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要正確處理填報平行志願的梯度。有些省、市實行平行志願,投檔原則由往年的「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調整為「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填報志願方式的改變,對考生來說,擴大了考生的選擇範圍,降低了考生填報志願的難度有效地提高考生的錄取率。對於高校來說,生源素質更加均衡,解決了以往投檔中部分高校生源爆滿而另一部分嚴重斷檔的問題。高校在招生中往往按超過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投檔,超出計劃數部分的考生就可能被退檔。
如果考生高考總分達不到所填報的幾所平行志願高校的投檔線,則該考生存在著無法被投檔的風險。平行志願對於這些院校來說,都是第一志願,是完全平行的,而對考生來說,還是要有嚴格的順序,填報時要適當拉開差距,注意把握A、B、C三個院校之間的梯度。不要將三個平行志願都集中於同一層次的院校,要適當地將平行各志願拉開檔次。如果志願間沒有梯度,都在一個平面上,三個平行志願就等於一個志願,如果平行志願中的第一個沒有被錄取,那麼後面兩個也不會被錄取,這樣不僅浪費了有限的志願,而且減少了錄取的機會。
平行志願的排序就是招生檢索投檔的順序,考生可以將自己最希望就讀的院校或願意冒險衝頂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願的最前面,用一個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學校作為保底志願,也可以用A志願學校中不太熱門的專業作為保底志願。如果沒有被錄取而被退檔,則要落到徵求志願中,所以剛上線的考生填報時更須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