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歐巴馬訪馬來西亞為南海問題布局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閻亢宗是臺灣軍方出身。(中評社 資料照)

海外網4月29日電 據中評社臺北消息,軍系出身的臺灣康寧護專助理教授閻亢宗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美國對於整個東南亞國家的經營,在南海問題上,是一步一步來,強化與東南亞各個國家的關係,馬來西亞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所以美國總統歐巴馬此次亞洲四國行訪問馬來西亞,是50年來第一個訪問該國的美國總統。TPP是歐巴馬亞太再平衡的一環,是形成與中國抗衡的經貿戰略。不過,日本、馬來西亞與美國針對TPP談不攏對美國是一大挑戰,也影響美國的區域安全布局。

閻亢宗說,美國總統歐巴馬此次亞洲四國行即將訪問馬來西亞,這是50年來第一個訪問該國的美國總統,展現對馬來西亞的重視,歐巴馬也在上任後至此把南海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全部走了一遍。

閻亢宗指出,歐巴馬在訪問馬來西亞之前,從馬航事件中就可以看到歐巴馬重視馬來西亞的態度,美國認為,馬航事件不僅是飛安問題,同時也是區域安全問題,而且也認知到東南亞國協國家中整個組織與馬來西亞單一國家的安全機制都是相對薄弱的,尤其訊息交換機制的不信任問題更是暴露無遺。

閻亢宗說,在馬航事件中,因為有大量中國旅客,中國出動全力巡弋相關海域搜救,從區域安全角度來看,這也是強化軍事的能見度與影響力,在此事件中,中國與馬來西亞出現了緊張關係,當然也沒有升級到很高程度。

閻亢宗說,在南海問題上,馬來西亞也是相關爭議國之一,但表現是相當克制,不像菲律賓與越南那樣直接與中國衝突,馬來西亞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因為有經濟利益。

閻亢宗表示,美國介入馬航事件很深,在此事件上也與澳洲合作,美中較勁表面化,但是美國卻相當沉默,一直居於幕後,即使馬來西亞對馬航事件處理非常拙劣,但是美國並未指責批評馬國政府。

閻亢宗說,由此可以看到,美國對於整個東南亞國家的經營,在南海問題上,是一步一步來,強化與東南亞各個國家的關係,馬來西亞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所以馬來西亞被列入此次歐巴馬出訪國家名單之一,這是歐巴馬亞太再平衡的一大重點,當然東南亞所有國家都會逐一補強關係,例如東南亞的大國印尼也是,歐巴馬上任後訪問過印尼,去年11月取消的亞洲行中原本也包括印尼,美國持續拉攏與印尼的關係,在東南亞國家中,馬來西亞與印尼自主獨立性高,與中國關係良好,表現都是低調。

此外,閻亢宗表示,但歐巴馬訪問馬來西亞也並不表示兩國之間沒有矛盾問題,例如在TPP議題上,在歐巴馬訪問前,馬來西亞就先表明要求美國必須先讓步;但TPP是高門檻協議,美國不能讓步。

閻亢宗說,從歐巴馬訪問日本來看,連日本對加入TPP都沒有讓步,連日本都有很大壓力,更不要談馬來西亞了;日本對加入TPP沒有讓步都沒能阻止歐巴馬去表態釣魚臺適用美日安保範圍,就表示有一因素超越美日安保與此次歐巴馬訪問日本和馬來西亞的意義,那就是美國要構築一個亞太地區遏制中國的聯盟國,不會因為TPP談不攏、不順遂等其他因素來影響,TPP是歐巴馬亞太再平衡的一環,是形成與中國抗衡的經貿戰略,日本、馬來西亞與美國針對TPP談不攏對美國是一大挑戰,也影響美國的區域安全布局。 

(責編:於川)

相關焦點

  • 日本外相訪馬來西亞「送大禮」 並談及南海問題
    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阿都拉(右)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 。(圖片來源:EPA)中國南海新聞網7月13日電據越通社12日報導,應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阿都拉(Saifuddin Abdullah)的邀請,日本外相河野太郎(Taro Kono)7月10日至11日對馬來西亞進行訪問,意在對加強兩國關係的措施進行深入交流。
  • ...案裁決無助於南海問題的解決——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新華社新加坡7月18日電 專訪: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無助於南海問題的解決——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新華社記者馬玉潔 包雪琳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18日舉行的「南海問題與區域合作發展高端智庫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南海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問題,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無助於南海問題的解決
  • 歐巴馬訪日:不偕夫人不在國會演講不住迎賓館
    沒有了第一夫人米歇爾的陪伴,即使歐巴馬是18年來首位以「國賓」身份訪日的美國總統,日本仍舊無法心安。歐巴馬訪亞之行,日本爭取到讓他以國賓身份在日本逗留三日兩夜,但歐巴馬不偕夫人、不在國會演講、不入住迎賓館,以「三不」冷待日本,令日本媒體失望又驚訝。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3日晚抵達東京,開始為期一周的對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4國的訪問,以彌補去年因政府關門風波而未能成行的遺憾。
  • 近三十年來臺灣學界南海問題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研究方向為南海問題,近現代中外關係史。這一時期,臺灣學界積極響應,多次籌辦或參與南海問題相關研討會,希冀為臺灣當局南海政策的制定獻計獻策。自1991年起,臺灣學者以個人身份連續參加了在印尼召開的"處理南中國海潛在衝突研討會",在"南沙與西沙問題"的議題環節,臺灣學者提出了"主權"和"管轄權"的聲明,並在會議討論環節建議臺灣當局積極參與南海區域的合作開發,增強影響力,利用國際力量牽制大陸方面可能的軍事冒險嘆。
  • 中國外交新局|2015年中美關係很矛盾,2016年看南海
    著名「知華派」學者、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告訴澎湃新聞。「在中美關係中,中國一直起到穩定雙邊關係的作用,中美保持著一種比較高密度的溝通,這一溝通機制是相當成熟的。今年習近平主席訪美,構成了中美關係穩定與溝通的一條主線。習近平主席的訪問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甚至還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成果。」
  • 近三十年來臺灣學界南海問題研究的回顧與思考(二)
    這一時期,臺灣學界積極響應,多次籌辦或參與南海問題相關研討會,希冀為臺灣當局南海政策的制定獻計獻策。自1991年起,臺灣學者以個人身份連續參加了在印尼召開的"處理南中國海潛在衝突研討會",在"南沙與西沙問題"的議題環節,臺灣學者提出了"主權"和"管轄權"的聲明,並在會議討論環節建議臺灣當局積極參與南海區域的合作開發,增強影響力,利用國際力量牽制大陸方面可能的軍事冒險嘆。
  • 傅瑩投書中美媒體談南海問題
    中美之間的競爭與對抗似乎正在通過南海問題展現出來,彼此都開始從戰略層面評估對方意圖。    最新的話題是「南海軍事化」「航行自由宣示行動」,雙方國內都出現「武力相向」的聲音。而圍繞南海問題的齟齬,進一步凸顯了雙方戰略互信的缺失,對抗情緒也在兩國社會上擴散。美國學者戴維•蘭普頓用「中美關係日益接近一個『臨界點』」來表達擔憂。
  • 歐巴馬訪寮國 痛罵美國人懶惰無知狂妄自大
    在琅勃拉邦蘇發努馮大學召開的「東南亞青年領袖行動計劃」(YSEALI)會議上,提到美國人不願接受其環保政策,歐巴馬稱這是美國人懶惰的一個表現。他表示,「如果環境遭到破壞,這並不是因為發展必然導致這種結果,而是因為我們懶惰,我們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創造力,在環境問題上找到更明智、更可持續的方法。」
  • 南海仲裁案背後的日本心機:為「擺脫戰後體制」布局
    日前,柬埔寨首相洪森披露了日本大使以經濟援助為籌碼,脅迫該國在仲裁結果宣布後表態支持的內幕,日媒稱之為「專門同日本作對」。據報導,本月日本還將借一些國際場合就南海問題渲染「中國威脅」。在南海問題上,日本走過一條從關注到介入再到直接插手的軌跡,有人認為它只是美國的馬前卒,其實不然,它一系列動作背後有著自己的精心算計。
  • 美前高官博爾頓鼓動駐衝繩美軍改派臺灣 學者:臺灣不是美國的
    不過,中國大陸學者對此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臺灣是中國的臺灣,不是美國的臺灣」,大陸在最核心、最敏感的領土問題上,絕不會妥協和讓步。 據臺灣風傳媒網站18日報導,現年68歲的博爾頓(John Bolton)在2005至2006年間,出任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 歐巴馬嚼口香糖看印度閱兵 高調秀親密想給中俄看
    「歐巴馬觀看閱兵非常有象徵意義,說明兩個國家關係空前熱絡。」新德裡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學者庫馬爾這樣說。《今日美國報》26日評論說,當天的檢閱是歐巴馬對印度3天訪問的重頭戲,旨在表明世界兩個最大民主國家之間加強關係。28歲的新德裡市民特亞吉坐地鐵去看閱兵,他說,這顯然是一個偉大的時刻,歐巴馬總統來了,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轉到了我們這裡。
  • 傅瑩獨家撰文:南海問題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中美之間的競爭與對抗似乎正在通過南海問題展現出來,彼此都開始從戰略層面評估對方意圖。最新的話題是「南海軍事化」「航行自由宣示行動」,雙方國內都出現「武力相向」的聲音。而圍繞南海問題的齟齬,進一步凸顯了雙方戰略互信的缺失,對抗情緒也在兩國社會上擴散。美國學者戴維·蘭普頓用「中美關係日益接近一個『臨界點』來表達擔憂。
  • 【深度】美政客挑動南海衝突,東南亞國家「不想被騙進反華運動中」
    元德說,中美直接衝突最有可能的引爆點會是南海,美國可能以維護「自由航行」為由,以軍事手段強拆南海人工島礁,從而觸發直接軍事衝突。臺海局勢雖然日趨緊張,但中國政府武力收復臺灣的決心和為之所做的軍事準備在很大程度上震懾了臺灣當局。在南海以外,元德認為最有可能的中美戰爭形式是代理人戰爭。
  • 臺灣學者:大陸對臺容忍度可能會越來越小
    ,中國大陸情勢發展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前景,兩岸關係發展也影響臺灣經濟及社會發展。有學者認為,這次「大選」將影響未來兩岸關係,大陸對臺的容忍度可能會越來越小。 據報導,「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楊泰順在論壇中表示,臺灣政黨輪替是大陸關注的問題之一。他認為,未來大陸對臺灣的容忍度會越來越小,這與大陸對臺灣的「夢想幻滅」有關。
  • 中國學者:東協五國「既得利又得勢」
    南海問題事關中國大陸、臺灣、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等「六國七方」。臺灣《聯合報》稱,目前大陸行使管轄的島礁有7個,臺灣擁有太平島,越南、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分別佔30個、9個及5個。兩岸彼此間也存在「聯結」:大陸據以界定南海權利範圍的九段線是中華民國政府1948年劃定的。
  • 臺灣各界就南海仲裁結果發聲 國臺辦回應
    臺灣知名學者、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邵宗海12日晚受訪時認為,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大致在兩岸的預料之中。對這個不具合法性的結果,大陸方面一直表示不承認、不接受,臺灣當局今天也聲明「絕不接受、不具法律拘束力」。臺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徵表示,仲裁案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一直很受質疑,所謂的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 南海歷史性裁決,中國全面敗訴-南海仲裁,菲律賓得意不忘形-6個問題了解中菲南海仲裁
    但中國已表示不接受裁決,在周二的喜慶過去之後,裁決遺留下來的問題來了。菲律賓政府對中國採取的謹慎態度讓一些菲律賓人抱怨,說政府在給人們的慶祝活動潑冷水。南海裁決讓菲律賓大獲全勝。法庭不僅認為中國用以對南海大部分水域聲稱主權的「九段線」無效,而且支持了菲律賓在此案中提出的幾乎所有要求。
  • 臺灣訪學 輔仁大學藝術設計訪問學者邀請函
    ,其文法商專業錄取分數在臺灣名列前茅。碩士視覺傳達設計發表學術論文18篇講師兼公司設計總監、十幾年工作經驗臺灣輔仁大學藝術設計專業訪問學者邀請函諮詢顧問:鄭美子老師申請顧問:王萌老師Wu老師是通過同事介紹到我們公司申請訪學,因為語言原因他擇了去臺灣訪學。
  • 馬來西亞小夥因長相酷似歐巴馬走紅(圖)
    馬來西亞小夥伊曼·伊沙克因長相酷似歐巴馬走紅。  據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4月24日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在對亞洲四國展開為期7天的外訪。在其即將前往馬來西亞之際,當地一位名叫伊曼·伊沙克(Iman Ishak)的小夥引發媒體關注。原因是他長得太像歐巴馬了,在街上行走的時候,路過的行人常忍不住對其多看兩眼,以確定他是否是歐巴馬「真身」。  伊沙克是一名律師。回憶起自己的經歷,他表示很有趣。伊沙克說,第一個稱他長得像歐巴馬的人是自己的大學老師。當時是2008年,歐巴馬正在競選美國第44屆總統,各大媒體競相報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