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高考外語,大家既定的想法就是高考英語,但其實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選擇使用日語來代替英語參加高考。
用非英語高考真的已經不是什麼特殊的事情了,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分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參加考試。其中日語的選擇數量最多,近年來考日語的人越來越多,幾乎以每年60%的增速在增長。
那假如大家決定用日語去參加高考,接下來糾結的問題一定是:日語到底難不難,學習的時間長不長?
瑩瑩小姐姐來告訴你:
日語入門快是公認的,因為咱們中國人自帶這個認字的屬性,加之日本流行文化和動漫的對青少年的影響,日語無疑是除了英語之外中國人最熟悉的語言了。
隨便拿1個詞舉例:
考試這個詞
翻譯成英語是 「Examination」
翻譯成日語 「試験」
看上去是不是比英語還要簡單?
大家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日語自帶的BUFF加成,耳濡目染的文化比死記硬背、重金聘名師有用多了。
而2019年12月30日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更是給選擇日語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帶來一針強心劑,做出最大的3點變化即是:
外語「一年兩考」制度;
小語種考生錄取保障再增強;
高考分數才是大學錄取的最高標準。
2020年第17條
17.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分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參加考試。
自2020年起,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試題實施外語「一年兩考」的:
第一次考試時間為1月8日,採用整套試題組織考試的(含聽力部分和筆試部分),考試時間為9:00至11:00,聽力測試應安排在筆試考試開始前進行;採用單獨組織外語聽力考試的(一套聽力試題或兩套不同的聽力試題),考試時間為9:00開始,11:00前結束(考務實施細則另行通知)。
第二次考試時間為6月8日(具體時間安排見第18條)。自命題省份可自行安排除6月8日考試之外的另一次考試時間。
報考外語專業的考生,應參加由省級招辦統一組織的外語口試。
2020年第44條
44.除軍事、國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專業)外,高校不得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不得對報考非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考生作統考外語語種限制,不得在國家政策規定外作其他限制。
註:「不得在國家政策規定外作其他限制。」也就是說高校招生時,對於外語科目需要按照國家要求進行錄取,大學的錄取政策也不能以其它理由拒收小語種考生。
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同時,高考錄取重要依據—高考成績的佔比不得低於85%,篩選標準85%+以上由標準化高考成績決定。大大減少了非標準化的篩選,提高標準化高考成績的佔比。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綜合成績=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
這也就意味著高考成績最低佔比85%,說明「一張卷子改變命運」的時代又回來了。
同時還有一項政策是需要日語高考生重視的——
充分照顧小語種的實際情況,高考命題時日語(小語種)試卷的難度要比英語容易5至10個百分點,這一政策已執行多年。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學生選擇了「英改日」的原因,順應國家發展方向,通過選擇日語參加高考來提升自身優勢。2018年全國選擇日語高考的人數為2萬3千人,2019年增加到4萬8千人,大幅上升的報考人數也印證了學習日語的熱潮。
這邊直接拿出高考英語和日語來做一下題型對比:
日語高考的優勢就一下子體現出來了↓↓↓
日語為全國統一卷,相對英語卷簡單許多,只有選擇題和寫作,題目類型少;
題量少,單詞量小(如17年高考,英語16面試卷,日語僅9面,最後一面還是作文題);
難度小(如聽力英語是4選1,日語是3選1);
題型少(高考題除了最後一道是需要拼寫的作文題,其他的都是選擇題,降低了學生因拼寫犯錯而失分的概率)
綜上,日語高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難度降低+分數提升=理想大學!
為給日語高考助力,日韓道針對高考小語種推出了定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