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寫感謝貧窮的女孩參軍了 2年前以707分考入北大

2020-12-2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還記得2018年那篇

火爆全網的《感謝貧窮》麼?

寫這篇文章的河北姑娘

王心儀,今年參軍了!

逆境中樂觀向上

用知識澆灌夢想

2018年,河北女孩王心儀,以高考707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她所寫的《感恩貧窮》一文,曾火爆網絡,無數人被她的樂觀打動,更被她的故事所感動。

王心儀出生在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

從小學開始,王心儀就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家務,餵雞割草、採摘棉花、放羊……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幫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王心儀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平常孩子的一半,每次買飯就買一些大白菜,捨不得吃點葷菜。

貧困的家境絲毫沒有影響樂觀積極的她,小學、初中、高中王心儀在班裡一直都名列前茅。各種獎狀,證書貼滿了牆壁。王心儀的班主任張秀英曾這樣評價她:「她,樂觀開朗,視野開闊,格局很大,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只知道學習的學生。」

而她的那篇《感謝貧窮》,更是感染了無數人。

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講起這個關於走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中學,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就沒有那麼多擔憂與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貧窮與生活的真相,是在八歲那年。那年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平靜的生活如同湖面投了顆石子一般,突然被擊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姥姥的生命像註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

姥姥辛苦了一輩子,卻未換來一日的閒暇,病床上的她依然記掛著牲畜與莊稼。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姥姥的離世,讓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貧困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錢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經濟的窘境的確將一家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我清楚的記得那些灰暗的日子裡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我也開始明白:談錢世俗嗎?不,並不是的,它給予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讓我們能盡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貴的人和物。而這些亦讓敏感的我意識到:生活,才剛剛解開她的面紗。

我和比我小一歲的弟弟相繼踏上求學路,又給家中添了不少經濟負擔。母親由於身體原因,更因為無人料理的農活及生活難以自理的外公,而無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親一個人打工養家餬口。父親工作不穩定,工資又少得可憐,一家人的日常花銷都要靠母親精打細算,才勉強讓收支相抵。

外公與媽媽一年的醫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姥姥生病時家裡又欠下了不少債,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錢。親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會把一些舊衣服拿到我家。有些還能穿的衣服經母親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她常說,穿衣裳不圖多麼好看、乾淨、保暖就很好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母親現在仍穿著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聽話,從不吵著要新衣服、新鞋子。

不過,班上免不了有幾個同學嘲笑我磨壞的鞋子、老氣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記得初一一個男生很過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長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襖,我哭著回家給媽媽說,她只說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糾結於俗人的評論,那不過是基於你的外表與穿著,若他無法看到你內裡的自我,不睬他也罷。人生的路畢竟不是走給別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話我也記到現在。

除了衣著,上學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交通。低年級可以在村裡上,但升到三年級就只能去鄉裡的學校。家裡有一輛自行車,我坐在後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梁上,兩條腿翹起來。別人眼中似乎是「演雜技」的樣子,竟讓弟弟堅持了三年。

當時到鄉裡的路破得不成樣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來坑坑窪窪,一到雨天還會積很多水。可媽媽每次接送,從不誤時。其實本可以讓我們寄宿在學校,一周接送一次,但鄉裡學校的夥食實在很貴。媽媽又擔心正在長身體的我們,卻苦了體弱的自己。

有時候免不了要讓我們下車跑一會,於是每天上下學跑上一公裡就成為了我和弟弟的鍛鍊方式。記得有一次下雪,雪積了有一尺厚,車子出不了門,媽媽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親的臉上。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媽媽說著今天學到的新知識。

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時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盡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動畫片,但我可以和媽媽一起去捉蟲子回來餵雞,等著第二天美味的雞蛋;我的世界可能沒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鬱的麥田,在大人澆地的時候偷偷玩水;我的閒暇時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後面高高的桑葚樹,摘下紫紅色的桑葚果,倚在樹枝上滿足地品嘗。

謝謝你,貧窮,你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與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母親早早的教我開始背詩算數,以至於我一歲時就能夠背下很多唐詩。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很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的相信知識的力量。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農人們都知道,播種的時候將種子埋在土裡後重重的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我也很奇怪,踩得這麼實,苗怎麼還能再破土而出?可母親告訴我,土松,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長大後,當我再次回憶起這些話,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王心儀也被評為河北省青少年自強之星、河北省年度十大新聞人物。

今日再圓軍營夢

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篇文章發出後,王心儀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她對這些關愛一直心存感激,希望能有機會對這些善意做出回報。

進入大學後,王心儀參加了很多學生志願活動,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給「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送去一些溫暖。這個過程中,她也感受到了「我為人人」的幸福。

同時,王心儀對參軍入伍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規劃。大一的思政討論課上,北大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宋璽在課堂上向王心儀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學姐的一句「你的立場越大,你的力量越大」,深深地觸動了她。

2019年,王心儀報名參軍,因在綜合素質考評中仰臥起坐一項不合格而遺憾落選,傷心難過之時,北京市徵兵辦的同志開導她:「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打倒,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鍛鍊,下次報名還有機會。以前你感謝貧窮,讓你學會了獨立、自強和拼搏,從而考上了北大;今後你會感恩軍營,讓你在部隊的大熔爐裡淬鍊成鋼,成長、成才。」一席鼓勵的話讓王心儀重燃了希望。

今年,她重整旗鼓再次報名應徵,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學生士兵,為服務國防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從考上北大到參軍入伍,

心儀總是帶給我們希望與驚喜,

也讓我們感受到她內心的堅韌與強大。

也正如心儀所說:

我從卑微處走來,

亦從卑微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那些打不倒我們的,

只會讓我們更強大!

而心儀也通過自己的拼搏與努力,

用拼搏與努力澆灌出了

無比燦爛的夢想之花。

在這裡,

讓我們祝福這個堅強又樂觀的姑娘,

在軍營中,

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綜合整理自河北青年報、北京日報客戶端

(來源:河北青年報)

還記得2018年那篇

火爆全網的《感謝貧窮》麼?

寫這篇文章的河北姑娘

王心儀,今年參軍了!

逆境中樂觀向上

用知識澆灌夢想

2018年,河北女孩王心儀,以高考707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她所寫的《感恩貧窮》一文,曾火爆網絡,無數人被她的樂觀打動,更被她的故事所感動。

王心儀出生在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

從小學開始,王心儀就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家務,餵雞割草、採摘棉花、放羊……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幫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王心儀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平常孩子的一半,每次買飯就買一些大白菜,捨不得吃點葷菜。

貧困的家境絲毫沒有影響樂觀積極的她,小學、初中、高中王心儀在班裡一直都名列前茅。各種獎狀,證書貼滿了牆壁。王心儀的班主任張秀英曾這樣評價她:「她,樂觀開朗,視野開闊,格局很大,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只知道學習的學生。」

而她的那篇《感謝貧窮》,更是感染了無數人。

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講起這個關於走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中學,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就沒有那麼多擔憂與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貧窮與生活的真相,是在八歲那年。那年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平靜的生活如同湖面投了顆石子一般,突然被擊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姥姥的生命像註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

姥姥辛苦了一輩子,卻未換來一日的閒暇,病床上的她依然記掛著牲畜與莊稼。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姥姥的離世,讓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貧困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錢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經濟的窘境的確將一家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我清楚的記得那些灰暗的日子裡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我也開始明白:談錢世俗嗎?不,並不是的,它給予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讓我們能盡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貴的人和物。而這些亦讓敏感的我意識到:生活,才剛剛解開她的面紗。

我和比我小一歲的弟弟相繼踏上求學路,又給家中添了不少經濟負擔。母親由於身體原因,更因為無人料理的農活及生活難以自理的外公,而無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親一個人打工養家餬口。父親工作不穩定,工資又少得可憐,一家人的日常花銷都要靠母親精打細算,才勉強讓收支相抵。

外公與媽媽一年的醫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姥姥生病時家裡又欠下了不少債,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錢。親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會把一些舊衣服拿到我家。有些還能穿的衣服經母親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她常說,穿衣裳不圖多麼好看、乾淨、保暖就很好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母親現在仍穿著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聽話,從不吵著要新衣服、新鞋子。

不過,班上免不了有幾個同學嘲笑我磨壞的鞋子、老氣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記得初一一個男生很過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長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襖,我哭著回家給媽媽說,她只說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糾結於俗人的評論,那不過是基於你的外表與穿著,若他無法看到你內裡的自我,不睬他也罷。人生的路畢竟不是走給別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話我也記到現在。

除了衣著,上學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交通。低年級可以在村裡上,但升到三年級就只能去鄉裡的學校。家裡有一輛自行車,我坐在後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梁上,兩條腿翹起來。別人眼中似乎是「演雜技」的樣子,竟讓弟弟堅持了三年。

當時到鄉裡的路破得不成樣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來坑坑窪窪,一到雨天還會積很多水。可媽媽每次接送,從不誤時。其實本可以讓我們寄宿在學校,一周接送一次,但鄉裡學校的夥食實在很貴。媽媽又擔心正在長身體的我們,卻苦了體弱的自己。

有時候免不了要讓我們下車跑一會,於是每天上下學跑上一公裡就成為了我和弟弟的鍛鍊方式。記得有一次下雪,雪積了有一尺厚,車子出不了門,媽媽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親的臉上。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媽媽說著今天學到的新知識。

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時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盡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動畫片,但我可以和媽媽一起去捉蟲子回來餵雞,等著第二天美味的雞蛋;我的世界可能沒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鬱的麥田,在大人澆地的時候偷偷玩水;我的閒暇時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後面高高的桑葚樹,摘下紫紅色的桑葚果,倚在樹枝上滿足地品嘗。

謝謝你,貧窮,你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與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母親早早的教我開始背詩算數,以至於我一歲時就能夠背下很多唐詩。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很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的相信知識的力量。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農人們都知道,播種的時候將種子埋在土裡後重重的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我也很奇怪,踩得這麼實,苗怎麼還能再破土而出?可母親告訴我,土松,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長大後,當我再次回憶起這些話,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王心儀也被評為河北省青少年自強之星、河北省年度十大新聞人物。

今日再圓軍營夢

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篇文章發出後,王心儀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她對這些關愛一直心存感激,希望能有機會對這些善意做出回報。

進入大學後,王心儀參加了很多學生志願活動,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給「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送去一些溫暖。這個過程中,她也感受到了「我為人人」的幸福。

同時,王心儀對參軍入伍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規劃。大一的思政討論課上,北大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宋璽在課堂上向王心儀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學姐的一句「你的立場越大,你的力量越大」,深深地觸動了她。

2019年,王心儀報名參軍,因在綜合素質考評中仰臥起坐一項不合格而遺憾落選,傷心難過之時,北京市徵兵辦的同志開導她:「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打倒,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鍛鍊,下次報名還有機會。以前你感謝貧窮,讓你學會了獨立、自強和拼搏,從而考上了北大;今後你會感恩軍營,讓你在部隊的大熔爐裡淬鍊成鋼,成長、成才。」一席鼓勵的話讓王心儀重燃了希望。

今年,她重整旗鼓再次報名應徵,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學生士兵,為服務國防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從考上北大到參軍入伍,

心儀總是帶給我們希望與驚喜,

也讓我們感受到她內心的堅韌與強大。

也正如心儀所說:

我從卑微處走來,

亦從卑微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那些打不倒我們的,

只會讓我們更強大!

而心儀也通過自己的拼搏與努力,

用拼搏與努力澆灌出了

無比燦爛的夢想之花。

在這裡,

讓我們祝福這個堅強又樂觀的姑娘,

在軍營中,

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綜合整理自河北青年報、北京日報客戶端

(來源:河北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曾經「感謝貧窮」考上北大的女孩,參軍了!
    2018年,河北女孩王心儀以高考707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
  • 王心儀:感謝貧窮!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
    王心儀,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大,貧窮與苦難的磨礪,讓她看到了無盡的動力和堅強的意志,讓她屏蔽掉外在的評說,讓她找到了內在的自己。她寫出了「感謝貧窮」。有的說,不應該感謝貧窮,應該感謝你自己的努力。好友教育家周寶林如是說祝賀這個在窮困中不懈努力,最終考入北大的河北農村女孩!真是太了不起了!
  • 曾經「感謝貧窮」的北大女孩,參軍了!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兩年前,以高考707分考取北大中文系的河北女孩王心儀
  • 河北一貧窮家庭女孩考入北大,寫文章稱:「感謝貧窮」
    本文原標題:《河北一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她寫的「感謝貧窮」一文看哭了所有人……》這位笑容燦爛的女孩,名字叫王心儀,畢業於河北棗強中學。今年高考考了707分,已被北大中文系錄取,當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門口之時,她卻隻身一人在異地打工。
  • 貧窮女孩707分上北大,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感謝貧窮」?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近日,一篇18歲女生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
  • 河北學霸女生高考707分進北大,不該「感謝貧窮」,應該感謝父母
    貧困不值得感謝,因為他帶來的只有傷痛。曾經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感染了很多人,其文章的作者河北「學霸女生」王心儀,更是以高考707分從貧窮家庭考入北大。考上北大的農村女孩王心儀,那篇《感謝貧窮》讓很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卻不知是因為社會的進步,是貧窮線的提升,才有了「希望」,才沒有讓「貧窮」將人逼到「絕望」。貧窮給予人們是什麼?
  • 河北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一篇《感謝貧窮》看哭很多人……
    去年,北大學霸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的演講曾轟動一時,這個演講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社會現象:寒門再難出貴子。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今年的一個高考考生,名叫王心儀,今年高考她以707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因家境貧困,高考結束後,經物理老師介紹,她一直在保定一家輔導機構做輔導員。
  • 河北女孩707分考入北大:生於寒門卻感謝貧窮,"鈍感力"造就成功
    這名女生叫王心儀,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家境貧寒的她,高考過後就開始兼職,接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她正在異地打工。她在一篇名為《感謝貧窮》的文章中,這樣講述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平日裡她總穿舊衣服,被同學無情嘲笑,她的媽媽安慰她:「不要理他們,踏實做事就好。」
  • 女孩考上北大「感謝貧窮」網上文章只是原文一半
    原標題:女孩考上北大「感謝貧窮」網上文章只是原文一半   河北女孩考上北大「感謝貧窮」,省委書記派人專程看望   錢報記者和她面對面,她說網上那篇文章只是原文的一半   對話王心儀
  • 感謝貧窮!河北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她的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
    不得不承認,貧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貧窮會限制我們的未來嗎?看完這個女孩的故事,你或許能知道答案!圖片上這位笑容燦爛的女孩,名字叫王心儀,畢業於河北棗強中學。今年高考考了707分,已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 從北大學霸到颯爽女兵,河北寒門女孩《感謝貧窮》,高考改變命運
    2018年那篇《感謝貧窮》讓許多人感受頗深,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爭論。 如今,寫下這篇文章的河北姑娘王心儀,今年參軍了!王心儀的經歷,激勵了不少貧窮孩子追求自己的夢想。
  • 「感謝貧窮」中的感謝用英語怎麼說
    近日,河北棗強女孩王心儀707分考入北大,她曾經寫過的一篇作文《感謝貧窮》經媒體報導後引發輿論熱議。其中有一段話這樣寫到「儘管貧窮刺傷了我的自尊,但仍想說:謝謝你!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感謝貧窮 ,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 女孩考上北大「感謝貧窮」:網上文章只是原文一半
    對話王心儀:貧窮不是我的全部王心儀的家。以707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學文學系後,王心儀最近有些心緒不寧。她的一篇舊作在網上公開,文中她寫道,「貧困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事業,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很多人被這篇文章感動。河北省委書記還委託專人前去看望她。但另一方面,網上也有人認為她不必感謝貧窮。王心儀接受錢報記者專訪。
  • 曾經「 感謝貧窮」考上北大的寒門女孩,2年後的一條朋友圈,看哭無數人
    —《感謝貧窮》嗎?以707的高分被北大錄取的河北姑娘王心儀,在文中情真意切地寫下自己的家境:「生於棗強貧困縣,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母親體弱多病,外公生活難以自理。姥姥被診斷出乳腺癌,一家人手忙腳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生命像註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
  • 那個寫《感謝貧窮》的女孩就是最好的答案
    1 2018年,一篇《感謝貧窮》刷爆全網,文中有這麼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 707分上北大的女生,你其實不必感謝貧窮
    」,印度國父聖雄甘地曾這樣說。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深信「寒門再難出貴子」,貧窮在他們眼中成為無知、愚昧的代名詞。然而貧窮出身的18歲女生王心儀,在以707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後,寫下:「謝謝你,貧窮。」「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
  • 別讓過度解讀,毀了「感謝貧窮」的北大女孩
    女孩王心儀恐怕自己也沒有想到,一篇自主招生時的陳述《感謝貧窮》,會在網絡上掀起一場現象級討論,並且還因媒體的斷章取義,被一票網友進行了雲教育
  • 北大女孩王心儀:感謝貧窮!考生:這麼低的名校錄取率,憑什麼?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去年的高考錄取季,有個叫做王心儀的河北農村女孩,被北京大學錄取後寫了那篇催人淚下的《感謝貧窮》,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還引發了貧窮究竟值不值得感謝的大討論。在教育挖挖機眼中,小姑娘的文章道出了對貧窮的感謝之意無非在於,貧窮賦予了其吃苦耐勞精神,促進其從眾多高考生脫穎而出,並最終以707的高分進入最高學府北大學習。眾所周知,在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河北省的考生的高考競爭激烈程度首屈一指,清華、北大等2018年在該省的錄取分數更是高得離譜,創下了歷史紀錄。
  • 貧窮到底有多可怕?寒門少女707分考上北大
    河北女孩王心儀707分考入北大年夜。仔細回想過去的路,王心儀的心裡很坦然,寒夜裡燈光下獨坐讀書,夜裡搓著手拿起筆來狂舞一通後,時常被莫明的感激包圍著,感謝貧窮。如今考上了北大,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王心儀看來,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時常被它嚇倒,沒有力量去超越它。感謝貧窮,它讓王欣怡在人生道路上嘗遍艱辛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前方的路,跨過一道道山,追求應該追求的。讓我們來祝願這個堅強的女孩!錢有多重要?貧窮對於普通人來講到底有多可怕?貧窮的人總愛說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可歸根結底,那都是自己不斷做出選擇後的結果。
  • 薦讀| 感謝貧窮!707分考入北大,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
    這個笑容燦爛的女孩叫王心儀。2018年7月底,她以707的高分,考進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她寫下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感謝貧困》,讓無數網友為之感動。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 貧窮。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