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量大面廣,承擔著為群眾提供交通、文體、旅遊、醫療等服務的重要功能,與市民日常生活聯繫最為密切。儘管近年來杭州公共場所的硬體設施和服務水平有了長足發展,但也存在著不少短板與不足,群眾時有「吐槽」「投訴」。
比如去醫院看病,市民抱怨停車難、反覆排隊付費;去商圈購物,停車泊位緊缺,逛街不敢開車;去景區遊玩,排隊等候時間長,進出擁堵不堪;去菜場買菜,環境雜亂無序,菜品質量不一;去車輛年檢,窗口來回跑,審驗效率低……
去年,杭州火車東站迎來了一系列「高大上」又「接地氣」的改造:進站自助刷臉,出站換乘地鐵「無縫銜接」,計程車候車時間、排隊人數等信息一目了然……這些溫暖的「細節」,有效提升了市民旅客的出行體驗。
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讓杭州火車東站實現了向「未來樞紐」的蝶變。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今年,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仍是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杭州在總結深化去年火車東站服務大提升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持續聚焦公共場所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以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為出發點,推動改革向交通場所、旅遊景區、圖書館、商圈、市場、體育場館、醫療機構、車輛檢測站、公共廁所等「9+1」類與百姓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的公共場所全覆蓋,共明確了58個重點項目244個子任務清單,努力把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打造成為杭州建設「重要窗口」的一項標誌性成果。
這項民心工程如何開展?服務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的一流公共場所如何打造?下面和杭小改一起去看看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的「杭州實踐」。
停車「一院一方案」、看病「一碼通」
在杭州就醫簡單又舒心
醫院停車難、掛號付費反覆排隊、就醫要帶多張卡……這些都是過去醫院的「通病」。
面對醫院的「堵點」、老百姓的「焦點」,市委改革辦會同市衛健委,從群眾看病就醫「關鍵小事」入手,推進醫療機構服務大提升,提高患者看病就醫滿意度。
停車難問題怎麼解決?「一院一方案」是關鍵。每家醫院地區不同、周圍環境不同、患者類型不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停車解決方案。比如,杭州市中醫院武林院區地處城區繁華中心地段,過去這裡每天車流量巨大,「停車難」問題十分突出,在佔地33畝的醫院裡,僅有166個車位。但是現在,醫院利用「城市大腦」,智慧引導患者到周邊停車場。同時還在周邊路段重要節點設置了8塊醒目的交通引導牌,讓前來醫院的人「抬頭見泊位」,告知其「最快停哪裡」,方便駕駛員快速做出判斷完成車輛停放,減少路面擁堵。
4月起,杭州健康碼「我去就醫」功能再次升級,打開杭州健康碼,從驗碼進醫院到掛號取號、就診、繳費、醫保結算、取藥、換取發票,患者可在就醫全過程中掃杭州健康碼輕鬆搞定,實現「一碼就醫」。截至目前,「一碼就醫」已累計服務868.13萬人次,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看病就醫體驗。
還有「舒心就醫·最多付一次」,也讓市民真切感知到了看病的便捷。在授信額度內,看病無需先付費,直接檢查、化驗、取藥 、治療,就診結束後通過手機、自助機等方式完成一次性付費。據統計,舒心就醫累計服務4524萬人次,平均使用率達85.61%。
「在杭州這座智慧城市,看病也變得很『智慧』!」這是生活在杭州的人們共同的心聲。
無縫換乘、站點「建改智」
杭州交通服務全面「開掛」
便捷的出行方式,關乎這座城市每一個人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碼頭、地鐵站等公共運輸場所,是為公眾提供出行服務的重要載體,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覆蓋的重點所在。
公交車還有多久到站?公交車怎麼換乘?下了公交車可不可以打車……乘坐公交的時候,市民常常會有這樣那樣的乘車問題。「聰明」的公交站點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今年杭州交通啟動「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活動,其中的一項就是公交站點「建改智」。
「建」是落實50個城市公交停靠站和320個農村港灣式停靠站新改建任務,城市建成區5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達到98%以上;「改」是改建公交候車亭不少於200座、公交站架300座;「智」是指開展智慧站點建設試點,推出150個公交電子站牌,實現車輛運行信息LED實時播報和二維碼掃碼查詢功能。市民們在體驗了「聰明」的公交站點後都說,「不僅改出了高級感,更改出了實用性!」
公交、地鐵無縫換乘,也是公共運輸場所服務提升的關鍵。今年,杭州要實現香積寺路站、濱康路站、長河站等8個地鐵站作為零換乘示範站點,通過慢行配套設施建設、公交站點50米內換乘,標誌標識優化等工作,以點帶面,提升軌道「三網融合」的質量和水準。
綜合治堵、交通一體、數字賦能
「雙西」打造屬於你的「詩和遠方」
為了系統推動「雙西」一體化有機融合、全域提升、持續創新,全方位、全領域增強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今年8月起,西湖西溪景區服務大提升行動正式啟動。
此前,很多市民遊客說,周末的西湖去不得,「不是在堵車,就是在堵車的路上」。為了讓遊客在核心景區「進去通、出來暢」,景區交警部門針對雷峰塔區塊、九溪區塊、龍井村區塊、斷橋景點等交通堵點,精準實施外圍停車誘導、優化信號燈、優化車道分布及計程車上下客泊位、優化公交路線和站點、加大違法行為執法等多種交通管理措施,努力緩解景區交通狀況。拿雷峰塔區塊為例,景區綜合行政執法隊鳳凰山中隊副中隊長何春輝說,雷峰塔區域對外停車泊位數量過少,遠遠不能滿足遊客需求,現在通過引入周邊太子灣、萬松嶺等景區約380個泊位進行分流,並且沿途設置停車誘導標誌,在線發布餘位數量及建議路線,讓市民遊客輕鬆進出雷峰塔。
為了進一步打造西湖西溪景區公交網絡,實現「交通一體化」,杭州公交集團將開通三條連接西溪景區與西湖景區的線路,稱為「三線」,並在西湖景區和西溪景區內部設置三條環線,稱為「三環」,「三線」和「三環」點面結合,環環相扣,實現兩大景區主要景點直通直達的公交網絡。目前,西湖內環線(507H)、西湖外環線(508H)兩條環線已經推出。「三線」目前已開通了277路,剩下的「兩線」也正在籌備當中。
數位化改造,也是「雙西」服務大提升的一大重點。你只要下載全新升級的「掌上西湖」App,就能跟著它暢遊兩大景區。打開App,「無憂吃」板塊,有推薦的精品餐飲商戶;「便捷住」,接入了40餘家景區特色精品民宿酒店;「舒心行」提供了西湖、西溪停車場等相關信息及在線導航、餘位查閱;「放心購」讓你放心購買「雙西」特色文創產品。此外,「20秒入園」在收費景點全覆蓋,「30秒入住」使用率超高,「雙西」成為更智慧的「人氣王」。
這些,都只是杭州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的縮影。「9+1」類領域公共場所服務還有哪些改變?還有哪些創新?一起來看看!
「9+1」類領域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亮點一覽
「雙西」服務大提升
★多種交通管理措施確保遊客在核心景區「進去通、出來暢」
★100多個景區停車場完成智慧化改造,1萬餘個泊位全部開通「先離場後付費」
★「20秒入園」在景區收費景點全覆蓋
★景區商戶支持電子支付,實現一隻手機遊「雙西」
★建起「三線」「三環」兩大景區主要景點直通直達的公交網絡
景區服務大提升
★城市大腦文旅系統實現來杭遊客「多遊一小時」
★11家重點4A級以上景區全部實行分時預約制度和實現「20秒入園」
★A級旅遊景區內商戶全部支持電子支付
★數字賦能,智慧旅遊管理系統實時監測景區人流,及時協調調度觀光車輛及講解人員
城鄉公廁服務大提升
★編制《杭州市公共廁所布點規劃(2020-2035年)》
★全國率先構建「城鄉公廁雲平臺」,形成杭州市域公廁「一張圖」
★全市現有城市環衛公廁全部免費提供廁紙、洗手液等,提升公廁通風、除臭設施,實現「無味有紙全覆蓋」
交通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
★公交、地鐵無縫換乘
★公交站點「建改智」
★優化提升東站樞紐內外交通,提升計程車網約車通道和專區,增加完善計程車候客通道
★優化火車東站客運站與民航、鐵路、公交、地鐵等多種交通出行方式的無縫對接
★提升三堡船閘通行效率
醫療場所服務大提升
★6家市屬醫院制定實施「一院一方案」緩解停車難
★推行「一碼就醫」
★檢查檢驗結果省市互信共享
★推出舒心就醫「看病費用最多付一次」
★14家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夜間門(急)診服務試點
公共體育場館服務大提升
★19家公共體育場館每月1至2天低收費、免費開放
★江幹區所屬場館通過支付寶「運動碼」小程序,優化市民參與低免健身體驗
★10月25日起各開放學校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對周邊市民開放
公共圖書館服務大提升
★完善升級杭州圖書館「悅·閱」系統
★憑身份證件或支付寶、市民卡信用分在線借還書籍
★完善公共圖書館四級服務網絡,市域範圍內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
★市區(縣)兩級公共圖書館實現wifi在館內覆蓋
★各區、縣(市 )公共圖書館提供視障閱覽、母嬰室、圖書自助消毒、AED設備等便民設施服務
商圈服務大提升
★拓展商圈先離場後付費場景應用
★武林商圈公共停車場位全部納入城市大腦下城平臺,整合、打通、疊加商圈消費停車優惠政策,實行「通停通惠」
市場服務大提升
★28家農貿市場和12家專業市場「五化改造」後面貌煥然一新
★創新開展「示範小蔬菜門店」創建活動,制定《評定標準》
★開展示範小蔬菜門店「你點我檢」活動,擴寬社會各界參與食品安全監督渠道
車輛檢測站服務大提升
★4家試點檢測站(杭鋼、汽車城、三敦、蕭山)實現車輛檢測全流程「一窗辦理」「交鑰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