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重大!科學揭秘羊臉人身"黑科技"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2020-12-25 舜網

人羊嵌合體培育過程圖

繼去年科學家首次成功研發出了人與豬的嵌合體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又首次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獲得了人羊嵌合體,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將胰腺移植到了小鼠體內。

3月15日,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家畜胚胎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忠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雖然面臨著倫理等問題的爭議,但這項突破性的成果或許將幫助緩解全球性的器官捐獻短缺問題。

意義重大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在美國,約有76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在英國這一數據是6500人,而每位患者可能需要等待5年甚至更長時間。平均每天有32位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的過程中死去。

此前,儘管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進一步推進。雖然科學家還無法直接從豬或羊身上獲取器官並移植到人體中,但他們相信,人體幹細胞可能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動物學家帕布羅·羅斯(Pablo Ross)參與了此次人羊嵌合體研究,他堅稱這是目前在醫學上很有前景的探索之一。

眾所周知,移植器官排異問題至今尚不能很好解決,器官移植者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來減少免疫系統對移植器官的攻擊。令人驚喜的是,利用人類—動物嵌合體得到的器官,攜帶的是本人的特異性免疫抗原,可以較大程度減少這種排異反應。

據介紹,該項目為治療1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提供了可能。「我們採用動物嵌合體這項技術,在大鼠體內成功培育出一個成熟的小鼠胰腺,並把這個胰腺移植到1型糖尿病的小鼠體內。移植後,小鼠的血糖調節就趨於正常了。」該項目負責人、史丹福大學遺傳學教授中內博士(Hiro Nakuachi)上個月在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年會上報告稱。

倫理爭議 擔心人體細胞進入實驗動物大腦

有意思的是,一年多之前,美國政府曾表示將為這類充滿爭議的實驗提供資助,但之後在收到來自動物權利團體超過兩萬次投訴之後,又撤回了資金。

爭議包括人們擔心會出現傳統印象中的「人頭羊身」或「羊臉人身」怪異形象。

面對爭議,中內博士在匯報中稱:「我們實驗創造出來的胚胎在28天後就被摧毀了。」

實際上,由於近年來,幹細胞和基因工程為不同物種間嵌合體的產生鋪平了道路,科學家希望培育更大的嵌合體動物,例如豬或者羊帶有人類器官。

然而,這面臨著嚴重的技術障礙和複雜的倫理問題。美國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凌衡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們不希望嵌合後的動物體內有人的生殖細胞和神經細胞,尤其是嵌合體的大腦不能來源於人類,因此,生殖細胞和神經細胞是人類—動物嵌合體的倫理界限。

帕布羅·羅斯承認自己也有著類似的擔憂。

目前實驗中人類細胞在嵌合體中只佔了不到1%,如果最終目標是滿足人類器官移植的需求,就需要逐步提高嵌合體中人類細胞的比例,而這一過程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更多的倫理問題。

羅斯表示,一切都取決於人體細胞在動物體內的活動能達到何種程度。如果它們擴散得比預想的要遠,比如進入實驗動物的大腦,那出於倫理原因,想要批准這樣的試驗估計就不可能了。

「如果這些細胞在發育過程中,不僅僅是嵌合到了預期的器官中去,而是參與到了其他器官的發育,比如神經系統或者是生殖系統等,這時候就會帶來非常複雜的倫理問題,這是大家對此類研究擔心的主要原因。」劉忠華也認為。

因此,劉忠華強調,如何有效控制這些細胞,不朝人們不希望它去的器官方向進行發育,是目前研究人員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點之一。

據劉忠華掌握的情況,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出臺專門針對做人與動物嵌合胚胎發育的管理政策。

「但是,科研工作者所在單位都有倫理委員會,在開展人與動物胚胎嵌合發育相關研究之前,都需要上報倫理委員會進行備案和審批。只有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核之後,才能夠開展相關的工作。所以,在我國儘管還沒上升到政策層面,但是在體系內的管理上是非常嚴格的。」劉忠華說。

路途遙遠 技術真正能實際應用還要闖關

在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年會上,中內博士稱:「將此項技術應用到人類可能還需要5年—10年,但我們一定會等到技術成熟的這一天。」

作為我國首例採用成體體細胞作為核供體的克隆民豬項目的負責人,劉忠華坦言,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技術路線是被學術界廣泛認可的,但在實踐過程中,人的細胞在動物胚胎中所佔的比例還不是很高,離實際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

劉忠華說,目前該工作面臨諸多研究難點,首先是如何提高人類細胞在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當中所佔有的比例以及控制它的去向。

「因為該研究的最終目標,是想在動物的體內培育出人的器官,或者是以人的細胞為主體的器官,那麼人類細胞在這個器官中所佔的比例是非常關鍵的參數,從目前報導的情況可以看出,這個比例並不高。」劉忠華說。

中內博士的研究團隊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中,形成二者的嵌合體。而此次實驗所得的人—羊雜交動物中,人類細胞貢獻非常小,幾乎99%的基因來源於綿羊胚胎,其中人類細胞僅約10000個(或更少)。劉忠華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培育出的人羊嵌合體,相比此前的研究已經是非常大的突破了,但由結果也可以看出,該項工作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忠華認為,該研究工作還面臨第二個難點,就是控制細胞的走向,目前的設計思路是把原來動物胚胎裡控制某一個器官發育的關鍵基因敲除掉,這樣動物本身就沒有辦法發育出來這個器官。

「比如胰腺,把羊或者豬相關基因敲除掉,胰腺就不可能由動物胚胎,也就是羊或者豬自己的胚胎細胞發育而成,相當於這塊兒出現了空缺,這個空缺按照理論設計,就會由移進去的人胚胎幹細胞進行填充,從而就能夠長出一個人類細胞發育成的胰腺。」劉忠華說。

技術需要突破的難點,仍然離不開倫理問題的探討,劉忠華認為,首先,如何通過技術和理論的探索,來提高人細胞在這種嵌合胚胎發育過程當中參與的比例;其次,如何有效控制該細胞朝著人們希望它發育的那個器官方向發育,而不參與人們不希望發育的那些器官,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然,以生產人類器官移植供體器官為目標來看,絕不僅限於這兩個問題,隨著相關工作的進展一定還會遇到其他不可預見的問題。」劉忠華表示。

相關焦點

  • 日本首次批准動物胚胎中可培育人體器官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消息,一個利用動物培育人類器官的研究項目,首次獲得了日本政府支持。該研究引起廣泛爭論,因為其最終可能導致人類可供移植器官出現新來源,但異種移植目前仍需要克服來自道德倫理和技術上的巨大障礙。
  • 日本批准人-動物混合胚胎實驗:利用動物培育人類器官可行嗎?
    根據這一尚未經證實的報導,研究團隊將人類的幹細胞植入猴子胚胎中,從而期待在動物體內培育出人體器官。不過,研究人員在胚胎發育14天之前終止了這些胚胎的發育。就在上周,日本政府批准了一個利用動物培育人類器官的研究項目,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批,被代孕動物分娩後,用於人體器官移植
    電影中半人半獸的生物很可能將進入現實中。近日,史上第一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批,一名日本幹細胞科學家已獲得政府支持來製造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預計用於器官移植。在今年三月之前,日本明確禁止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生長超過14天,或者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代孕的動物子宮。
  • 器官有可能自愈嗎
    在人體內植入微小的高科技裝置,再以電脈衝監視人體器官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某個器官出現損傷,所植入的裝置便會刺激神經,令這個器官恢復正常功能。這是美國科學家正在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雖然這一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不過我們仍然可以暢想,一旦成功,人類可能就因此而獲得了強大的自愈能力。
  • 真菌磚塊、超級器官這些達沃斯黑科技,河北省長許勤也來參觀
    用靈芝真菌造一間沒有鋼筋水泥的房子、將電鰻器官用於人體幫助解決心臟驟停,這些天馬行空的科學假想在6月27日至29日舉行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一一亮相。本屆論壇主題是「在第四次工業中實現包容性增長」,對前沿科技的討論成了本屆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會場中,一個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生物實驗室」的展區吸引了無數參會者的目光。在這個由國際科學畫廊(SGI)協辦的展區內,展示著真菌磚塊、繞過器官等各國發明家對未來科技的暢想。真菌磚塊。
  • 電子客票、刷臉進站……揭秘京張高鐵「黑科技」
    沒想到吧 京張高鐵有這些「黑科技」新京報訊(記者 裴劍飛)從建設施工到投入運營,京張高鐵成為眾多黑科技和智能化設置的「舞臺」。今年年底,智能型復興號將在京張高鐵投入使用,這是世界上首趟實現時速350公裡自動駕駛功能的高鐵列車。此外,京張全線採用電子客票,並可智能刷臉進站。
  • 科學網—科學家實驗室培育出人體器官 將延長預期壽命
    北京時間9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在實驗室培育人體器官或許在幾年內就可以實現,現在他們已經開發出超過20種培育人體組織的方法。 現在,他們開始把目光轉向實驗室培育更複雜組織器官的可能性,包括心臟,腎臟,肝臟,胰腺以及胸腺。這一醫學進展將有助於延長人的預期壽命,因為它將極大地縮短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的等待時間。 有關這一成果的詳細情況在日前於英國劍橋大學召開的「抗衰老技術」國際會議上做了報告。
  • 揭秘克隆猴:從「多利」羊到「中中」猴,這一步為何跨越21年?
    vid=484178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揭秘克隆猴:從「多利」羊到「中中」猴,這一步為何跨越21年?  新華社記者陳芳、董瑞豐  克隆猴在中國成功了。  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於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后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 驗明正身,腸繫膜其實是人體器官
    (原標題:驗明正身,腸繫膜其實是人體器官) 科技日報北京
  •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4年度重點課題申報指南
    3.課題申報書需要通過「轉基因重大專項申報系統」填寫,相關表格參見附件。凡未註冊的單位使用本申報系統前需先註冊,註冊地址為http://219.239.34.167。註冊後將註冊申請加蓋公章後傳真至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審核。審核通過後,課題申報人憑本單位科技管理部門創建的帳戶及密碼登錄註冊系統,下載申報系統及其使用說明。
  • 【Science】羊臉識別診斷疼痛指數,機器學習捕捉動物面部表情
    該系列拓展了人臉識別的相關技術,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平均準確度為 67%,與一般人水平相當,但大幅縮減了評估的時間。研究人員認為,有了更多的數據,他們的這套系統能夠推廣應用於其他動物。作為一隻羊,你的生活可沒看上去那麼輕鬆自在。你會受傷、生病、感染,還無法告訴照顧你的人你處於傷痛之中。
  • 人體身上哪些器官「沒有用」,但依舊存在?為何沒有消失?
    人體身上哪些器官"沒有用",但依舊存在?為何沒有消失?所以嚴格來說,人體進化至今,應當是完美的,沒有一絲多餘之處,能夠保留到現在的各個器官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在進化這條道路上面,只有當無法適應生態環境變化的時候,才會被徹底的淘汰,而如果沒有相關的影響的話,也很有可能會保留,這也就是說人體身上的器官,如果並不影響人體的生存和繁衍的話,這些"沒有用"的器官,不一定會真的消失,當然,會出現所謂的"退化"。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更為顯著的是,本次入選項目具有原創性突出、社會意義重大的特點,其中「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4-乙烯基苯甲醚是蝗蟲的群聚信息素」,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揭示了蝗蟲群聚成災的奧秘,對世界蝗災的控制和預測,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首個新冠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的解析及兩個臨床候選藥物的發現」和「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對解決當前全球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重大意義。
  • 生命科學家徐榮祥和他的《人體再生復原科學》
    《人體再生復原科學》公告了用體細胞被誘導為幹細胞、在原位再生復原組織和器官的系列技術成就,實現了人體各組織和器官的原位再生復原,是人類生命科學前沿獨創的科學研究成果。書中用大量的應用事實報告了各項研究成果。
  • 女人身上啥器官一按就興奮 揭秘男人和女人身體的敏感地帶
    女人身上啥器官一按就興奮 揭秘男人和女人身體的敏感地帶時間:2015-12-07 18:1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人身上啥器官一按就興奮 揭秘男人和女人身體的敏感地帶 可以這麼說,身體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是由身體的各個部位組成的,而不同的部位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樣的。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天蓬工程」在涿州進展順利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土建工程施工現場。通訊員高長安供圖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高長安 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12月15日,筆者在位於河北涿州的中國農業大學教學實驗場獲悉,正在這裡施工建設的模式動物(豬)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該項目土建工程方面的表型及實驗樓、遺傳實驗樓、動力站房、繁育動物房等主體均已封頂,進入二次結構施工階段,部分設備已訂購。
  • 克隆猴在中國誕生有啥重大意義?複製人離我們還有多遠
    原標題:克隆猴在中國誕生有啥重大意義?複製人離我們還有多遠   科學家一度認為,由一個成熟的體細胞無性繁殖成為一個完整的動物是不可能的。雖然一個體細胞中,含有一種動物完整的遺傳信息,可是體細胞已經特化了。通俗地說,就是肝細胞只能產生肝組織,乳腺細胞只能產生乳腺組織……  直到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例經體細胞核移植髮育成的哺乳動物——「多莉」羊的誕生,完全改變了人們的這種認識,開創了高等動物也能克隆的先河。
  • 借用人體器官名稱的科技英語專業術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借用人體器官名稱的科技英語專業術語 2012-12-27 14:45 來源:英美者 作者:
  • 「人體冷凍術」揭秘:一覺百年,是永生新希望還是科技智商稅?
    將瀕臨死亡的人體進行緊急「速凍」,千百年後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當年的冷凍人被順利「喚醒」,給未來人類訴說著過往…… 近期,一篇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的報導將人體冷凍話題再次頂上熱搜:國內機構已具備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相關技術,近年來超10名國人「住進」了液氮罐靜等喚醒,其中年齡最大者的72歲,而最小的一位男孩,年僅13歲。
  • 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攻克靈長類動物克隆難題
    「這是許多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國際細胞治療學會主席約翰·拉斯科這樣點評中國科學家的成果,「利用聰明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來導致克隆猴失敗的障礙。」  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20多年間,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後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一直沒有克服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