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批,被代孕動物分娩後,用於人體器官移植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你是否看過科幻片《人獸雜交》?電影中半人半獸的生物很可能將進入現實中。近日,史上第一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批,一名日本幹細胞科學家已獲得政府支持來製造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預計用於器官移植。

在今年三月之前,日本明確禁止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生長超過14天,或者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代孕的動物子宮。但從三月開始,日本教育和科學部發布了新政策,允許創造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並且可以讓這些胚胎移植到動物體內並被足月分娩。

本次獲批的人獸雜交胚胎正是根據日本新規則批准的第一個實驗,它並非直接由人和動物交配產生的。該研究負責人東京大學醫學科學所的中內啟光 (NAKAUCHI Hiromitsu)教授表示,他們計劃在小鼠和大鼠的胚胎中培養人類細胞,形成兩種物種的細胞在胚胎內融合併生長的狀態,然後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代孕動物體內,目標是製造出由人類細胞形成的器官,最終可以移植到人體內,解決器官移植的緊缺問題。

為了讓大眾能更好的了解和接受這種做法,研究人員將緩慢進行這項研究,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試圖讓任何雜交胚胎足月。在現階段,研究人員計劃先培育14.5天的雜交小鼠胚胎(此時器官大部分可以形成),隨後培育出15.5天的雜交大鼠胚胎。

中內啟光表示,如果前兩項研究都能順利完成,他們還將申請政府批准在豬身上培育長達70天的雜交胚胎。

實際上,這並非中內啟光的第一次雜交胚胎的嘗試。2017年,中內啟光曾將小鼠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注射到先天缺乏胰腺的大鼠胚胎中,讓大鼠長出了一個完全由小鼠細胞形成的胰腺。當新形成的胰腺再移植到患有糖尿病的小鼠體內後,小鼠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有效的治療了糖尿病。

對中內啟光來說,這項研究啟發了他製造人獸雜交胚胎的想法。然而,讓人類細胞在另一個物種中生長並不容易。中內啟光和他的同事曾在2018年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議上宣布,他們已經將人類iPS細胞植入綿羊胚胎。但遺憾的是,這個只生長了28天的雜交胚胎只形成了很少的人類細胞,沒有類似器官的東西。

中內啟光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人類和綿羊之間的遺傳差距太大。因此,他希望在人獸雜交胚胎實驗中繼續解決這個問題,將試圖確定是什麼限制了人類細胞在動物胚胎中的生長。

一些生物倫理學家對此擔心,這會造成人類細胞可能會偏離目標器官的發育,進入發育中動物的大腦中,並潛在影響其認知。但中內啟光表示,他在實驗設計中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正在嘗試定向器官生成,細胞只進入胰腺。

可以預見,一旦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成功,必將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為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福祉。但若突破倫理學底線,違背自然規律,誕生出人獸雜交的新物種,恐怕也必將付出「亂倫」的代價。

網友評論

對此,網友表示並不能接受:

延伸閱讀:

做試管嬰兒將可選擇「最聰明」胚胎 英媒:引發倫理問題

2019年5月27日報導 英媒稱,據美國一名權威科學家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做試管嬰兒的夫婦將能夠選擇「最聰明」的胚胎。

據英國《衛報》網站5月24日報導,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主管科研的副校長徐道輝(史蒂芬·徐)說,科學進步意味著人類不久就能夠對胚胎的潛在智商給出可靠的評分,從而就是否應該採用這項技術對社會提出一個深刻的倫理問題。

徐道輝的基因組預測公司已經為在美國不孕不育診所接受治療的夫婦提供了一項檢測服務,能夠篩查出智商異常低的胚胎。

徐道輝對《衛報》記者說:「準確的智商預測是可能的,即使不是未來5年內,那麼在未來10年內也肯定可以。我預計一些國家會採納這項技術。」

報導稱,基因組預測公司目前尚未在英國推出檢測服務,但它計劃在年底之前向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提出申請,開始提供1型糖尿病風險的檢測服務。

報導指出,新一代基因選擇嬰兒的前景引發了人們對於意外醫療後果和現有社會不平等可能加劇的擔憂。基因檢測能夠有效預測智商的科學技術也引發了爭議。

牛津大學統計學教授彼得·唐納利說,應該「十分謹慎」地對待此類智商預測。他說:「出於倫理原因,我對此非常擔憂。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壞的主意。」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搜狐 網友評論 參考消息網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明知故問 | 日本為什麼要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欲撬動藥物市場...
    本次獲批培養人獸雜交生物的研究者是東京大學醫學科學所的教授中內啟光,他同時也是史丹福大學的教授。此前,人獸雜交胚胎研究在日本也需嚴格遵循全球基因研究的「14天原則」,即禁止人工胚胎生長超過14天。此次日本政府為何突破以往限制,允許研究者將擁有人類細胞的人獸雜交胚胎通過代孕動物「生下來」並養大?本期前瞻經濟學人「明知故問」欄目深度聚焦。
  • 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從最常見的大鼠和小鼠做起
    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原標題:日本政府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奇行種要來了嗎?    研究者表示:通過這種技術,最終我們會獲得一個適合移植人類的胰腺……    前兩天,Nature報導了一則相當讓人震驚的新聞——日本政府批准了第一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允許研究者將這種胚胎「生下來」,並養大!
  • 日本批准人-動物混合胚胎實驗:利用動物培育人類器官可行嗎?
    據《自然》雜誌報導,日本政府開全球之先河,批准了國內一項人-動物胚胎實驗。日本科學家進行的這種實驗不是一些影視作品中所表現的依靠交配進行的「人獸雜交」,而是將人的iPS細胞注入不會生長某些器官的動物的胚胎內,以實驗看這種細胞能否在這種動物體內長出相應的器官,從而為探索人體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數據。
  • 日本首次批准動物胚胎中可培育人體器官
    圖源:《自然》網站從未被真正「生產」的混合胚胎此前,日本禁止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生長超過14天,並禁止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代孕子宮中。這一「14天原則」,起源於1979年。當時美國衛生、教育及福利部倫理諮詢委員會首次提出該規則,後被多數國家監管機構採納。
  • 日本為什麼要進行「人獸雜交胚胎試驗」?科學目的是什麼?
    2019年中旬《Nature》上出現了一篇文章,名字為《Japan approves first human-animal embryo experiments》,說的就是日本政府批准了第一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 日本搞「人獸雜交」試驗,是為了發展生物武器?聽聽專家怎麼說
    近日,一則關於「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的報導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按照日本科學家的說法,人獸雜交胚胎是採用各種細胞技術,將一種物種的細胞引入到另一種物種的胚胎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育後,兩種物種的細胞將會在胚胎內融合。待雙方完全融合後,便會生長出新的器官。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模擬人腦項目失敗,人獸雜交胚胎實驗,谷歌公布...
    Markram的項目雄心勃勃,將這個項目的時間線,訂到了10年後。歐盟政府牽頭下注,資助其10多億歐元用於研究。截止到今年7月,10年已經過去,而Markram和其模擬人腦的項目已沒有了任何消息。別說人腦,其公布過的兩項研究還止步於鼠類。
  • 英國今日將通過繁殖人獸「混種」胚胎法案(圖)
    時報訊 據《中國日報》報導,英國有關方面將於9月5日宣布,批准科學家將人類與動物細胞混合起來製造胚胎並用於醫學研究的計劃,而英國民意測驗結果顯示,多數人對培育「人獸雜交」胚胎的反應平和。  其中,對製造人類細胞與動物卵子的雜交胚胎表示支持的人較多,但對其他類型的雜交胚胎支持的人較少,比如用動物和人的卵子、精子製造雜交胚胎。  科學家申請  據英國媒體報導,去年11月6日,來自紐卡斯特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的兩個研究小組首次向HFEA申請,欲將人類與動物細胞混合起來製造胚胎,用於醫學研究。
  • 科學家人猴胚胎計劃中止 2年年成功培育過人豬胚胎
    科學家人猴胚胎計劃中止 2年年成功培育過人豬胚胎  Emma Chou • 2019-08-03 17:19:54 來源:前瞻網 E3782G1
  • 世界上第一例豬猴雜交實驗成功,但個體一周內死亡,原因為何
    引言:植物雜交估計是我們聽過最多的雜交技術,因為我們平時吃的水稻就很可能是雜交水稻。但在動物世界,雜交就顯得更加稀少。前段時間有報導稱世界上第一例豬猴雜交實驗成功,但個體一周內死亡,這能被接受嗎?器官移植這項可以實現生命拯救和生命延續的手術在中國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都是一個難題,主要並不是因為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不成熟,而是所需要的人體器官供應不足。造成人體器官供應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在過去大多數中國人都相信入土為安,遺體在入土之前要保持完好。隨著人們在這方面的觀念逐漸改變,越來越多人對捐獻器官保持開放樂觀的態度,這也讓中國器官移植的難題得到了緩解。
  • 生物學家太瘋狂 盤點十大怪異雜交實驗
    雜交是遺傳學中經典的也是常用的實驗方法,在中國我們都熟知十分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實上,全世界的生物學家們做過很多瘋狂甚至不可思議的雜交實驗,對象也多是動物。每年都有數千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面對移植器官緊缺現狀,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在其它物種身體上培育人類器官。
  • 科學揭秘羊臉人身"黑科技"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意義重大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在美國,約有76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在英國這一數據是6500人,而每位患者可能需要等待5年甚至更長時間。平均每天有32位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的過程中死去。此前,儘管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進一步推進。雖然科學家還無法直接從豬或羊身上獲取器官並移植到人體中,但他們相信,人體幹細胞可能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
  • 中國首例「添宮嬰兒」誕生:子宮移植手術,到底有哪些風險?
    其中,胚胎移植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前者卻仍在發展的初期,並在倫理方面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全球子宮移植技術的應用添宮嬰兒的進展,源於人類對移植技術、缺血再灌注損傷及免疫排斥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前期,各國科學家開展了多項子宮移植動物實驗,實驗動物包括嚙齒類(小鼠、大鼠、兔)、大型家畜(羊、豬)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
  • 人雞混合胚胎揭示人體發育的重要過程
    當時兩個發育生物學家把一個蠑螈胚胎的背部細胞移植到了另一個蠑螈胚胎的正面;這個融合胚胎最終發育成了兩隻完整的連體蠑螈——也就是說來自另一個胚胎背部的細胞也發育成了一隻完整的蠑螈。這個結果表明,在胚胎背面有特定的細胞可以把和它們相鄰的細胞組織起來形成更複雜的結構,並最終形成完整的動物個體。
  • eGenesis收購下遊公司,整合異種器官移植產業鏈
    異種移植是一種跨物種的器官替代,也就是利用豬等動物的基因改造器官來替代人體器官。這兩家公司已經合作了好幾年,對於 eGenesis 來說,收購 ICBiotec 將幫助其達成對異種器官供應鏈的全面控制。「eGenesis 致力於為需要器官、組織和細胞移植的患者推進治療,」eGenesis 總裁兼執行長 Paul Sekhri 在一份聲明中說。
  • 中國曾率先進行人獸胚胎研究 現已基本中斷(圖)
    >    最近英國原則上批准了一類人獸混合胚胎實驗。    9月5日,英國「人工受精與胚胎學管理局」(HFEA)原則上批准了一類人獸混合胚胎的實驗,這事實上是對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和國王學院等研究機構在一兩年前提出的研究申請的回應。    該管理局將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申請,逐個進行審查。這意味著英國科學家終於可以正式進行這類人獸混合胚胎研究。
  • 科學家造出南北雜交胚胎
    北京時間7月5日凌晨1時在《自然-通訊》雜誌上揭曉的一篇論文帶來了希望:義大利Avantea生殖技術實驗室的Cesare Galli和德國萊布尼茲動物園與野生動物研究所的Thomas Hildebrandt用冷凍的北方白犀牛精子和近親南方白犀牛的卵細胞體外受精合成「南北雜交」胚胎。
  • 走近器官異種移植新星楊璐菡博士的科研歷程:豬是怎麼飛起來的
    上世紀90年代,豬器官移植研究在歐美很熱,一些大藥廠也投入巨資,希望解決豬器官的人體排斥問題,但是沒想到的是,豬的基因組裡存在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異種器官移植的臨床試驗被明令禁止,相關研究也停滯下來。這是一個被科學家擱置的領域。楊璐菡曾坦言,剛開始對此也是持質疑態度的。但是,深入學習後了解和認可了異種器官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