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例豬猴雜交實驗成功,但個體一周內死亡,原因為何

2020-12-13 奇點先驅

引言:植物雜交估計是我們聽過最多的雜交技術,因為我們平時吃的水稻就很可能是雜交水稻。但在動物世界,雜交就顯得更加稀少。前段時間有報導稱世界上第一例豬猴雜交實驗成功,但個體一周內死亡,這能被接受嗎?

器官移植這項可以實現生命拯救和生命延續的手術在中國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都是一個難題,主要並不是因為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不成熟,而是所需要的人體器官供應不足。造成人體器官供應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在過去大多數中國人都相信入土為安,遺體在入土之前要保持完好。隨著人們在這方面的觀念逐漸改變,越來越多人對捐獻器官保持開放樂觀的態度,這也讓中國器官移植的難題得到了緩解。

儘管如此,器官移植所需要的人體器官還是會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因此早在幾年前就有科學家開始研究生物雜交合體,目的是在生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根據國外權威科學雜誌最新的報導,世界上第一例「豬猴雜交體」誕生了,完成這一成就的科學家來自中國。該報導指出,這項實驗的成功意味著人類看到了未來一條「人體器官」較為平坦的道路,但前提是該實驗能夠成功並且投入應用。

但根據目前的實驗情況來看,該技術還不成熟。據相關消息透露,研究人員在實驗過程中獲取了獼猴的幹細胞,在向幹細胞中注入了豬的胚胎後進行培育。一段時間過後,在總數為4000個樣本中,僅僅只有10個樣本胚胎成功出生了。而這10個順利出生的胚胎相繼在一個星期內都死亡了,由此可見該實驗不僅存在出生率極低的問題,還存在成活率為零的問題。

參與該實驗的科學家表示,雖然這次實驗以失敗告終,但它是人類向動物生長人體器官邁出的重要一步,至少它說明了這個方向是可行的,只是還需進行更多研究工作。實際上這並非是人類第一次進行類似的實驗,在兩年前就有美國科學家將豬和人類的DNA進行合體實驗。整個實驗進行了一個多月後,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現象預測到人類的DNA有可能會佔據胚胎發育後的大腦,因此該實驗最終被停止了。

在一些科學家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的同時,也有部分科學家批評這種做法,並且認為這樣做已經突破了人類的「倫理道德底線」。就以2017年美國著名的「人豬合體」實驗為例,其中用於培育的幹細胞來自人體,這為細胞發育提供了各種可能性,最終有可能會產生雜種的人豬胚胎。不僅是部分科學家對此感到擔憂,大多數公眾也對此表示反對。

因此如果想要實現在動物身上發育出可被人類利用的人體器官,不僅要掌握成熟的技術,還要消除人類內心的恐懼。從人類文明現在的發展情況看來,一下子出現與人有關的雜交生物體確實很難被接受,畢竟人類是存在道德倫理的物種。但這方面的研究也並非就此停止,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發展技術,來讓更多人接受。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豬猴嵌合體」誕生於中國,大師兄和二師兄合體了
    (來源:《新科學家》)如今,世界上首例 「豬猴嵌合體」 產生了。研究人員把猴子的胚胎幹細胞注射到了豬的胚胎中,產生了 2 只「豬猴嵌合體」。這項研究於今年 11 月底發表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上。
  •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3、權威機構或專家出於偏見或不理解,認為孟德爾的研究是一般的雜交實驗,和別人的沒有多大差別。   【2】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一、選擇豌豆的優點:   1、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狀態下一般為純種。(實驗結果可靠,容易分析。)
  • 【必修2教參】§1.2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
    2,通過對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分析,培養歸納與演繹的科學思維,進一步體會假說-演繹法。3,通過分析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的原因,體會孟德爾的成功經驗,認同敢於質疑、勇於創新、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4,說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義。(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1)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分析,自由組合定律。
  • 高一生物複習方法: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相關知識點
    二、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實驗過程(看書)  2、對分離現象的解釋(看書)  3、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看書)  例:現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斷它是顯性純合子(AA)還是雜合子(Aa)?
  • 《新人教版》和《新北師大版》教材中「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比較分析!
    可以說,作為整遺傳學學習的開端,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為學生打開了一扇親歷科學家對遺傳學孜孜以求的探索之門。其中,「相對性狀」「基因」等概念,是經典遺傳學理論的邏輯起點。人教版幫助學生循著人類認識基因本質之路逐漸推動和展開學習,既展示了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又體現了從個體水平到細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宏觀到微觀)的遺傳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
  • 明知故問 | 日本為什麼要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欲撬動藥物市場...
    本次獲批培養人獸雜交生物的研究者是東京大學醫學科學所的教授中內啟光,他同時也是史丹福大學的教授。此前,人獸雜交胚胎研究在日本也需嚴格遵循全球基因研究的「14天原則」,即禁止人工胚胎生長超過14天。此次日本政府為何突破以往限制,允許研究者將擁有人類細胞的人獸雜交胚胎通過代孕動物「生下來」並養大?本期前瞻經濟學人「明知故問」欄目深度聚焦。
  • 必修二 第一章 第二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測交讓雜種子一代YyRr與隱性純合子yyrr進行雜交,假設假說正確,結果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為1:1:1:1。測交: 黃色圓粒(YyRr)綠色皺粒(yyrr),產生配子YR、Yr、Ry、yr、yr測交後代:YyRr Yyrr yyRr yyrr無論是以F1做母本還是以父本做測交實驗,結果都成立 。
  • 世界第一例活人「換頭」手術,志願者是俄羅斯程式設計師,結局怎樣?
    世界上第一例「換頭」手術志願者是一位俄羅斯的程式設計師,最後這場手術的結局怎麼樣呢? 不管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乏好奇心旺盛的人,他們總是喜歡這個古怪的事情。曾經就有過所謂的「雙頭狗」的手術出現,最後手術成功,這隻「雙頭狗」也可以進行正常的生理反應,可惜沒過幾分鐘的世間,這隻雙頭狗就死亡了。
  • 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從最常見的大鼠和小鼠做起
    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原標題:日本政府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奇行種要來了嗎?    研究者表示:通過這種技術,最終我們會獲得一個適合移植人類的胰腺……    前兩天,Nature報導了一則相當讓人震驚的新聞——日本政府批准了第一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允許研究者將這種胚胎「生下來」,並養大!
  • 影評:《死亡實驗》警衛還是囚犯?! 一場設計成功的崩潰實驗!
    大家好,在進入主題之前,不知道各位有聽過史丹佛監獄實驗嗎?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死亡實驗》,故事改編自小說《黑盒》。這部小說基於史丹佛監獄實驗寫成,這是一部2001年上映的德國電影,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吧!
  • 人和黑猩猩後代實驗,5名女性試驗後,為什麼不敢再嘗試了?
    關於黑猩猩與人雜交的實驗傳說「猩猩人」指的是人類與黑猩猩雜交後的產物,據說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這樣一種生物,它是科學實驗室遺留下來的產物。這項實驗確實成功了,可是生下來的「猩猩人」引發出了道德倫理問題,所以不能夠留在世界上,便採用手段將其處死了。但是戈登·蓋洛普也說了,這個實驗他並沒有親眼目睹,更不是親身經歷。他是從自己認識的一個教授口中聽說的,那個教授強調這是一個真實的實驗,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情又經過口耳相傳,其真實性已經非常讓人懷疑了。
  • 【2017課標教材】 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2)白毛羊與白毛羊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中出現了黑毛羊,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答案】 ( 1 )白色   黑色(2)性狀分離     白毛羊為雜合子,雜合子自交時會出現性狀分離。
  • 第一例頭顱移植手術,實驗者是俄國人,地點在中國,後來成功了嗎
    在此之前 ,卡納韋羅曾經在狗和猴子動物身上做過實驗,手術只成功一部分,有的動物在短短十天後就去世,但是這也說明,換頭手術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艱難。而他的合作者,是來自於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團隊,後者成功進行了猴頭顱移植手術,但是因為脊髓連接沒有成功,導致猴子脖子以下處於癱瘓部分。
  • 科學家造出南北雜交胚胎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在今年3月離世,該古老物種進入滅絕倒計時。肯亞自然保護區內僅剩的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加上此前冷凍保存的精子,能否在現代輔助生育技術下絕處逢生?北京時間7月5日凌晨1時在《自然-通訊》雜誌上揭曉的一篇論文帶來了希望:義大利Avantea生殖技術實驗室的Cesare Galli和德國萊布尼茲動物園與野生動物研究所的Thomas Hildebrandt用冷凍的北方白犀牛精子和近親南方白犀牛的卵細胞體外受精合成「南北雜交」胚胎。
  • 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批,被代孕動物分娩後,用於人體器官移植
    本次獲批的人獸雜交胚胎正是根據日本新規則批准的第一個實驗,它並非直接由人和動物交配產生的。對中內啟光來說,這項研究啟發了他製造人獸雜交胚胎的想法。然而,讓人類細胞在另一個物種中生長並不容易。中內啟光和他的同事曾在2018年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議上宣布,他們已經將人類iPS細胞植入綿羊胚胎。但遺憾的是,這個只生長了28天的雜交胚胎只形成了很少的人類細胞,沒有類似器官的東西。
  • 世界上第一例心臟外科手術,你一定想不到它是這樣的
    在第一例「藍嬰」手術順利完成後,布萊洛克又為1000多名符合條件的嬰兒做了這項手術。回顧我國對此技術的引進,1953年,石美鑫教授首次用B-T分流術給一位患者成功實施了心臟手術,與世界上第一例相隔僅九年。38年後,石美鑫教授和這位患者再次相會,在當時做手術的醫院大門前留下了下面這張合影。
  • 生物學家太瘋狂 盤點十大怪異雜交實驗
    雜交是遺傳學中經典的也是常用的實驗方法,在中國我們都熟知十分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實上,全世界的生物學家們做過很多瘋狂甚至不可思議的雜交實驗,對象也多是動物。最終,科學家僅成功地培育出短暫壽命的熊貓-兔子混合DNA。胚胎植入老鼠眼睛
  • 全球10大最奇特的雜交動物,第五可大量繁殖,第一有錢人的玩具
    全球10大最奇特的雜交動物, 第五可大量繁殖, 第一有錢人的玩具10、皮弗婁牛:北美野牛與肉用黃牛雜交會生下什麼?答案是皮弗婁牛。與普通牛肉相比,這種混血兒的肉脂肪與膽固醇含量更低。世界上首隻人工培育的鯨豚Kekaimalu就顯著地體現出了這一點,寬吻海豚有88顆牙齒,偽虎鯨有44顆牙齒,而Kekaimalu正好有66顆牙齒。7、血鸚鵡:雙冠麗魚與紅魔魚雜交產下,血鸚鵡又名「血鸚嘴 魚」,是一種雜種麗魚科魚。第一條血鸚鵡於1986年左右在臺灣誕生。它的出生仍舊是一個謎,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雙冠麗魚與紅頭麗魚雜交的產物。
  • 袁隆平飈英語又上熱搜,雜交水稻英文原來這樣說!
    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 從1970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研發出第一株雜交水稻至今,近半個世紀已過去,截至2018年底,已有40多個國家種植了超過700萬公頃的雜交水稻。
  • 蘇聯的「人猿雜交」實驗,科學家花重金找了5名年輕女孩,最後結局如何了?
    但是,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上,也存在有些突破倫理的科學實驗。有時候,科學一旦打破倫理,就會產生無法估量的後果。1972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曾經向蘇聯申請完成人猿雜交實驗。這消息一出,這個實驗便受到了當時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在這個進化的過程中,我們也失去了猿類的力大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