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的報導引發熱議,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孫女士發現孩子感冒、咳嗽,一度發燒,服用布洛芬後燒退。第二天上午,她帶上孩子前往當地一家醫院就醫,診斷為感冒所致的支氣管炎。當天回家後,孩子下午高燒。
第二天她再次帶孩子前往應這家醫院就醫,當天靜脈注射了包括阿莫西林鈉、注射用賴氨匹林、碳酸氫鈉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寧、注射用頭孢孟多酯在內的幾個藥物。孩子輸完液回家再次發燒,但餵布洛芬藥後燒退了。
當天晚上11點,孩子肚脹、嘴唇發紫、鼻腔出血,到這家醫院後沒人接診,又前往縣人民醫院,接診醫生說孩子心跳已經停止。這又是一起讓人悲傷的用藥事故。有醫學專家認為,導致這個孩子去世的藥物,很有可能是注射用賴氨匹林。
注射用賴氨匹林是什麼藥?
注射用賴氨匹林是當前唯一可以通過注射給藥的解熱鎮痛藥,為阿司匹林與賴氨酸所組成的復鹽,在體內釋放出阿司匹林,可抑制環氧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達到解熱、鎮痛、抗炎的目的,其適應證為不適用於口服給藥的發熱及中度疼痛的治療。近些年來,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資料庫收到注射用賴氨匹林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數量逐漸增多,對其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兒童用藥風險(如瑞氏症候群)、嚴重皮膚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需要特別重點關注。
注射用賴氨匹林有哪些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
偶爾有輕微胃腸道反應,如胃部不適、噁心、嘔吐,用量較大時嚴重者可導致消化道出血。長期應用消化性潰瘍發病率較高。(2)血液系統不良反應
長期使用還可以抑制凝血酶原生成,從而引起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延長,易導致出血。維生素K可以預防。
(3)肝、腎損害
長期應用時可出現肝轉氨酶升高、肝細胞壞死及腎臟損害,及時停藥可恢復。(4)水楊酸反應
表現頭痛、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視力及聽力減退等症狀,甚至可導致休克。(5)過敏反應
少數患者用藥後出現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疹、蕁麻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或黏膜充血等。其中哮喘比較多見,而且多發於三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於應用數分鐘後產生呼吸困難、喘息,稱為「阿司匹林哮喘」,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5)瑞氏症候群
12歲以下兒童應用本藥可發生瑞氏症候群(表現為開始有短期發熱等類似急性感染症狀,驚厥、頻繁嘔吐、顱內壓增高與昏迷等)。此種情況雖少見,但有生命危險。
應用注射用賴氨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項?
(1)注射用賴氨匹林跟阿司匹林一樣,由於存在發生瑞氏症候群的風險,因此,兒童應慎用。
(2)有低凝血酶原血症、維生素K缺乏、血小板減少、嚴重肝功能損害等情況的患者都需避免應用注射用賴氨匹林,手術前1周也應停用。
(3)有哮喘及其他過敏性反應史的患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者、痛風患者、肝功能減退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壓患者以及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4)注射用賴氨匹林不宜與其他解熱鎮痛抗炎藥聯用。
(5)16歲以下兒童慎用,3個月以下嬰兒禁用。
安全的退燒藥有哪些?
發熱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但發熱也會使體力消耗,感覺不適,甚至可引發驚厥。有時確實不得不使用退燒藥退燒。目前而言,安全的退燒藥只有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
(1)布洛芬
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其鎮痛作用較強,比阿司匹林強16~32倍;抗炎作用較弱,退熱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但較持久。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較輕,易於耐受,為此類藥物中對胃腸刺激性最低的。
(2)對乙醯氨基酚
對中樞神經系統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比對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強,解熱作用強,鎮痛作用較弱,但作用緩和而持久,對胃腸道刺激小,正常劑量下較為安全有效,大劑量對肝臟有損害,可作為退熱藥的首選,尤其適宜老年人和兒童服用。
結語
總之,注射用賴氨匹林的謹慎用於退燒。此外,用藥安全大於天,因此筆者在這裡提醒大家記住這句話:能不服藥就不服,能少用藥就不要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輸液。
參考文獻
[1]王濤,劉松東,王丹. 注射用賴氨匹林安全性風險分析及思考[J]. 中國藥物警戒,2019,16(05):281-284.
[2]注射用賴氨匹林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