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孩子不聽話,這個話題,說道孩子不聽話,幾乎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最常遇見的問題。那面對這種問題,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大人一樣看,去和孩子講一些大道理。如果講道理行不通,一些家長就把講道理開始動手了。最後呢,不僅問題沒有解決,還搞得家長心力交瘁,親子關係也受到極大影響。
其實孩子不聽話,大多是由其心理成因的,總的來說大致有以下兩種心理成因,咱們順便來看一下,
一是自私心理,自私心理重的孩子常常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那麼這種現象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比如說有的孩子不懂得與人分享,還有的孩子喜歡和別人,甚至是父母搶東西等等。所以自私心理重的孩子不聽話相對就會更大。
第二種是叛逆心理,叛逆心理啊他的外在表現通常是孩子為了證明自己通過呢,與父母對抗,不聽父母的話等行為來挑戰父母的權威。但同時叛逆心理並不僅僅局限於青春期。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大概都會經歷三個被稱之為是叛逆期的階段,分別是2~3,6~9和12~16。
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幾種表現。第一,挑戰父母的權威,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啊,不喜歡順從父母的想法。二。認為大人說的話不對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三家長同一句話只要超過兩遍,就會讓他們覺得非常的煩躁。四.常常伴隨的一些破壞性的行為,比如說生氣,摔東西等等。五.總想嘗試一些跨越年齡段的新鮮事物。當我們深入的了解了以上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將非常有助於我們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從表面上來看,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這個孩子的問題,但其實呢?背後的根源還是在父母身上。不管再好的教育方法,如果說不能夠從根源上去調整家長錯誤的教育形態,都只能夠讓問題愈演愈烈,陷入周而復始的死結。甚至釀成家庭悲劇。
一個不犯錯的孩子怎麼可能快速成長的?所以說處處情話並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情。家長要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之外的事情上,你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要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在試錯中成長。所以說我們所謂的聽話,不是說讓孩子處處都要聽我們的,而是指在那些具有原則性的問題上,要讓孩子聽我們的,你不能遷就孩子,否則那就可能造成不良後果。這個觀念是父母一定要扭轉過來的,因為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那在原則性的問題上,孩子總是跟父母對著幹怎麼辦呢?剛才咱們有講到孩子不聽話的背後,常常是由其心理成因的,一是自私心理。二是叛逆心理。
咱們重點講一下叛逆心理,就是叛逆心理的背後往往是孩子對家長所提供的方案,不是很好。也可以理解為家長沒有照顧到孩子想要擁有選擇權的心理。憑什麼你說什麼就是什麼,難道我就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嘛,就不可以自己做主嗎?這就是孩子真實的心聲,那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分成三個梯次。
第一個梯次就是主動給孩子提供兩種選擇,你不是嫌不給你選擇嗎?那我就主動給你選擇。比如說孩子不喜歡吃青菜,那麼家長就可以說寶貝,你今天想吃胡蘿蔔還是白菜呢?你看這個時候父母的口氣就是平和的孩子聽完之後很有可能會說真討厭怎麼又是蔬菜,那就胡蘿蔔吧。你看這個時候孩子的嗓門雖然很高,但是是積極正面的,這也是父母所期望的,因為孩子在這裡已經做出了選擇,所以就沒有了以前的那種鬥爭。你看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一種氛圍。當家長主動的給到孩子選擇,就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孩子的選擇欲望,自然就不會出現往常的抗拒和反抗。但現實並非這麼簡單,不是說每次孩子都會二選一,那如果孩子不配合你,什麼都不選呢?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使用第二梯次的方案,那就是讓孩子在指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你今天想吃胡蘿蔔還是白菜呢?我哪個都不想吃。你看這個時候我們的老方法就沒用了。就需要使用第二梯次的方法,那就是讓孩子在指定範圍內選擇。你可以說那你想吃哪種綠色的蔬菜呢?大家發現了沒有,這就是給到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選擇的範圍。孩子可能會說,那我想吃綠色的蘋果,寶貝你弄錯咯。蘋果是水果,不是蔬菜哦,你再想想到底想吃哪種綠色的蔬菜,比如說綠色的萵筍還是綠色的豆角。好吧,那就豆角吧。你看這樣的話我們就解決了剛才的問題,但是孩子總有特別不解風情的時候非常固執,不管怎麼樣都不行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我們又可以啟用第三提示的話,那就是給孩子提供選擇和結果,咱們還是以剛才的事情為例,那如果孩子哪一種蔬菜都不想吃,我們就可以直接告訴孩子。
要麼選一種自己想吃的媽媽可以做給你吃。要麼呢,媽媽做什麼,你就吃什麼。那如果你不吃也沒有關係,但是等你餓了,你不可以吃任何零食哦。媽媽也不可能做東西給你吃,你只能等到下一餐的時候再吃,你自己來決定吧。你看這樣說呢,就非常的簡單,乾脆直接給到孩子選擇和結果,剩下的就是說到做到啊,讓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起相應的後果。當父母堅持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親子間的相處會越來越融洽,最後做一個歸納總結。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正確的教育心態是會改變孩子的重要前提啊。你的心態必須要正確。具體來說,有三種提速的方案可以幫助我們來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那第一批次的方案就是主動的給孩子提供兩種選擇。第二批次的方案是讓孩子在指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第三題錯的話是給孩子提供選擇和結果,而讓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那以上這三種解決方案,它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一個漸進的梯次關係。如果說能用前面的一種方案,那麼就儘量的不要用後一種方案,只有在前一種方案不奏效的時候,才去考慮後一種方案好的以上呢,就是我們今天的全部內容。在最後我想重申一點,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那就是不要害怕孩子犯錯誤,因為所有的過失都是成長的功課,沒有糟糕的錯誤。
只有糟糕的對待錯誤的方式,咱們就以孩子不聽話這件事來說吧?成人呢,可以給孩子呈現規則,但卻不能夠強迫孩子執行規則。如果有什麼規則,特別需要孩子服從和配合父母呢,一定要想辦法,你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讓孩子看到規則之美,讓他心悅誠服的接受。在規則教育當中呢,家長的榜樣作用和包容心要遠比強制力,更能夠讓孩子學會守規矩。
喜歡的請給小編一個關注,也歡迎您收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