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甘肅農業大學建校70周年文獻資料《羲園紀事——甘農故事集》,原文題為《李雪: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根據張世珍著《一位可敬的賢者》 、姚惠珍著《黃埔精神 受益一生》和晨曦著《學校隆重舉行儀式慶祝李雪先生百歲壽辰》等資料整理。
因推送需要,本文有刪節。
1915年,李雪出生於河北保定的知識分子家庭。當時軍閥混戰,當朝政府腐敗無能,他父親就為他取名雪,意在「不忘國恥,雪我積憤」。
1936年,他畢業於天津市立師範學院,隨後遵承父訓,毅然從戎,投考黃埔軍校並被錄取為第13期學員。入伍期滿,經考試分在交通兵科,學習汽車、坦克車的構造及使用,1938年,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李雪懷著富國強兵的理想,憑著紮實的英語基礎,考取了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畢業後放棄了在中國駐美使館工作的機會,回國效力。
李雪參加過抗日戰爭,1949年在成都起義時,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做出了輝煌的工作業績。解放後,曾在軍委後勤學院任實驗員,講授汽車保養課,以成績突出被評為軍委先進工作者,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併合影。
此後,響應中央軍委百萬大軍開發邊疆的號召,去東北農場,後又調新疆郊縣一機械廠做普通技術員。
歲月長河中,他經歷了人生的坎坷歷練,但李雪仍以他少有的灑脫、正確的人生觀和責任感,兢兢業業,認真履行著一位工程師的職責,直至1979年在新疆農墾汽車拖拉機修配廠退休,時年64歲。
1989年加入甘肅省黃埔軍校同學會。
在30多年的工作時間裡,李雪的足跡從首都北京,踏向東北平原、西北邊陲、南海之濱。
機緣巧合,退休不久的李雪由於其精湛的英語水平和認真的工作作風,引起了時為我校草業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的特別關注。
經任院士力薦,時任甘肅農業大學校長朱宣人慧眼識才,誠邀李雪來甘肅農業大學擔任英語教授。從此,李雪充分發揮才能,以其無盡的工作熱情和創新能力,展現出蓬勃精彩的人生第二春。
李雪回憶,那是在改革開放後農業部在北京農展館舉辦十二國拖拉機農機展覽會,農業部借調他在展覽會上擔任翻譯。因此結識了任繼周,同年朱宣人赴烏魯木齊市開獸醫年會催他來校。
建設大西北,語言要先行。就是這個意念,促使李雪退休後應邀來到甘肅農業大學從事英語教學。
從64歲到88歲第二次退休,李雪在甘肅農業大學從事研究生和青年教師英語教學長達24年之久。他在學校首開英語聽力課,當時,學校第 一次開設聽力課沒有系統教材,李雪除從有關教材中進選部分材料外,還自編了聽力教材,每周堅持從 VOA 特殊節目(慢速) 廣播中摘錄新聞報導,供學生課堂學習及課後聽寫 、複述。他還舉辦講座、音樂晚會和「英語角」,創辦語言實驗室等,有效地迅速提高了研究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當時,李雪所帶研究生班的二十多個學生英語全部通過六級,為甘肅農業大學的外語教學做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和敬仰。
李雪的專業是發動機,一直以來只是將英語作為一種工具。具有強烈責任心的他,受聘於英語教學這個崗位後,兢兢業業,所講授的每一堂課,都是經過他認真準備的,一點都不含糊。他常常是兩節課程備一星期,就連學生要提的問題都儘量想出,作完整的回答。如果在備課中出現一個「問號」時,他就一定會想辦法把它變成「句號」,否則,他不會給學生上課、更不會安心去休息。
李雪為了學生學習,有時候會「發火」。他自己曾說他的缺點就是脾氣有點急,在課堂上反覆提倡學生要與老師互動,達到雙贏的目地。可當發現學生的思維不能與他同步或思想開小差時,都會毫不留情地指出並嚴厲批評。但課後,總會到挨批學生的宿舍,首先做自我批評,然後再與學生進行溝通,最後共同解決學生在思想和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其中,還有一些學生在學習上有鬆懈情緒或種種原因不專心學習時,他同樣會與他們一起查找存在的原因,直到問題解決。如果不這樣做,他心裡總是不踏實。
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是李雪的處事原則。他自稱是《實話實說》欄目崔永元的「徒弟」,他說:「教學就是實事求是,必須結合實際,學問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他就是這樣以常心處世,高標準自律,不斷提升自己的講課水平。
李雪還時常趕「時髦」,當諸如手機、電腦等新名詞出來後,他就翻閱各種書籍查找,甚至打電話「越洋」求證這些新詞語的翻譯。
他時時認為學校、社會、祖國給予自己的太多,總想著怎樣用實際行動來補償點什麼。他做了許多「分外之事」:搜集海內外有關資料、請外教參與,親自編輯「以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英語學習新教材,並擠出休息時間無償為學生們進行聽力輔導;組織每年的「HAPPY NEW YEAR」PARTY;主動幫助在校外籍教師解決在異國他鄉的生活困難;還免費給蘭州市賓館、飯店服務員講授常用英語口語……
「每當我回母校,看到他那精神煥發的風採,騎車疾馳的姿態時 ,總感到李老還很年輕,還像我在校時那樣活躍在講臺、校園裡。李老師真是棒極了!作為他的學生,我衷心祝願他健康、 長壽 ,因為還有許多同學等待他去培養、教導。」畢業生張世珍回憶道。
有些人會為他的一生感到惋惜,更多人對他充滿了尊敬和欽佩,因為在甘肅農業大學教學的這24年,李雪治學嚴謹,為人師表;這24年,李雪精神煥發,成就頗豐,這24年,李雪滋蘭樹惠,桃李萬千。
2012年隆冬的一個晚上,蘭州的室外寒風刺骨,但一個宴會廳卻溫暖如春。古色古香的燈籠和正前方碩大的壽字、壽星圖,將這裡裝點得格外喜慶熱烈。李雪百歲壽辰慶祝活動在此隆重舉行。
時任校長黃高寶和原校長黃慎釗代表學校向李雪先生贈送了學校精心創作並書寫的壽匾。壽匾用252個字高度概括了先生燦爛輝煌的100年。
來源:《羲園紀事——甘農故事集》
文字內容為甘肅農業大學官方微信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及使用
聯繫小編
小編個人微信 zhangchenming- 或 D37123D99
投稿郵箱 xwzx@gsau.edu.cn
農大官微粉絲交流群454431517
運營:黨委宣傳部 大學生通訊社 新媒體中心
往期精選
羲園大先生丨盛彤笙:畢生傾情我國畜牧獸醫事業
羲園大先生丨楊詩興和彭大惠:伉儷情深 比翼雙飛
羲園大先生丨香港「三請」許綬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