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而在千百年來的傳承過程中,也衍生出不少飲食文化,比如「筷子」,是東方文明的一大特徵,也是我國的國粹精華。早在商代時期,中國人就發明了筷子,用於夾取食物,後來其他鄰國也紛紛效仿,比如韓國人、日本人現今也有食用筷子的習慣,潛移默化中筷子也成了鄰國的主要餐具之一。
早期的筷子多為竹、木製,做法簡易,當然後期還發展了銅製、牙骨制、金制、玉制、銀制的筷子,以及對筷子形狀、雕花的精細講究,仿佛在創作一件餐桌上的藝術品,不過縱觀古今,使用最廣泛的依然是竹筷和木筷子,從快餐行業到外賣服務行業,都在大量的使用竹筷,而且多是一次性使用筷子。
出於對環境的考慮,為了不濫伐木材,一次性木筷反而比較少了,倒是竹筷越發多了,那麼大量使用竹筷就真的環保嗎?今年很多城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說明培養全民環保意識有多重要,這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思考,一次性竹筷的大量使用是否環保?
在國內單是竹筷加工廠就有很多,大約年均生產75億雙以上,除了半數留在國內使用,其中大約有30億雙用於出口,主要銷往日本、韓國和臺灣。由於竹子的生長周期短,而且質地輕便,運輸起來也更為方便,另外竹筷成本低廉,市場對於一次性筷子的需要龐大,因此受到商家大力追捧。
但其實竹筷也並不都是「優點」,要知道竹子的含水量要比木材更高,為了防止竹子發黴變質,在加工竹筷的時候往往多了一道程序,往竹筷中撒入食品級焦亞硫酸鈉等食品添加劑,但過量使用這些添加劑會導致殘留物超標,對消費者的健康不利,這就需要強化竹筷行業的質量意識,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衛生的竹筷。
如今市面上的一次性竹筷還有很多是小作坊生產的,不免魚龍混雜一些未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竹筷,所以不論會了環保還是自身健康,很多民眾都開始有意識地養成自帶餐具的習慣。中國人為何愛用「竹筷」,大量使用一次性竹筷環保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