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官員前往印度後宣稱,只有一個國家疫苗能拯救世界

2020-12-18 英雄軍情

新冠被發現至今已經過去了僅1年,在全力加速下全球疫苗的進展喜人,日前中國國產疫苗不斷傳出好消息,如科興和巴西合作的克爾來福、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與康希諾生物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Ad5-nCoV),此外還有國藥中生的疫苗等都獲得了國際認可,拉美國家對這些疫苗更是青睞有加。

當然疫苗研發全球都在做,歐美國家的進展也很快,而最近澳大利亞和印度就聯手在疫苗問題上刷了一波存在感。據印度亞洲新聞社報導,9日印度邀請60國駐印外交官考察該國新冠疫苗的生產情況,雖然印度疫苗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很低,但此次印度邀請多國外交官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對此澳大利亞的外交官就很好地收到了信號,並積極配合印度演了一場大戲。澳大利亞駐印度高級專員巴裡·奧法瑞爾對印度疫苗高度讚揚:只有一個國家疫苗能拯救世界,那就是印度。

據印度亞洲新聞社的這篇報導,當天丹麥駐印大使斯瓦內對印度疫苗表示肯定,認為印度的疫苗研發工作並非是出於商業利益或國家利益考慮,而是在幫助全世界的人。

有了丹麥外交官定下了讚揚的基調,後來者只能不斷抬高「規格」,於是到澳大利亞外交官口中,印度疫苗就成了拯救世界的唯一選擇。奧法瑞爾評價印度是唯一擁有可以滿足每個國家人民需求的產能。

彩虹屁大家都懂,不過很尷尬的情況在於,就在12月初的幾天,印度哈裡亞納邦的內政部長阿尼爾維吉在注射了第一劑印度國產疫苗後,很快就被確診感染了新冠,疫苗就是來自巴拉特生物技術公司,也是9日當天多國外交官參觀的印度疫苗生產商。

前腳剛出事後腳就急不可耐地讓人參觀,這事多少有些迷惑,事實上不管兩位大使如何吹捧印度疫苗,鑑於疫苗注射後確診病例的出現,巴拉特的疫苗都會被打上大大的問號,安全性暫且看不出問題,但有效性已經大打折扣,這樣的疫苗,澳大利亞以及丹麥會買嗎?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官員讚嘆:只有一個國家能滿足全球疫苗需求,那就是印度
    產能僅12億劑,澳官員卻稱:只有印度能「承包」全球疫苗生產據觀察者12月10日援引印媒消息,當地時間12月9日,60多名外國使節參觀了位於印度海得拉巴的「巴拉特」和「生物E」生物技術公司,參觀過後,許多使節都對印度在疫苗生產上的工作給予了稱讚,其中,澳大利亞駐印高級專員奧法雷爾(O'Farrel
  • 輝瑞疫苗副作用明顯,澳官員:只有印度疫苗產能可以滿足全世界
    據環球時報12月9日報導,在美國輝瑞疫苗出事以後,澳大利亞立即將希望轉向了另外一個國家——印度。還大放厥詞稱:只有一個國家的疫苗能滿足全世界。為此印度興奮地將這位官員的話,放在其頭條新聞上。標題為:《外國使節讚揚印度的新冠疫苗開發計劃》。
  • 盼印度替代中國市場?澳官員「拉關係」:印度能承包全球疫苗生產
    產能僅12億劑,澳官員卻稱:只有印度能「承包」全球疫苗生產據觀察者12月10日援引印媒消息,當地時間12月9日,60多名外國使節參觀了位於印度海得拉巴的「巴拉特」和「生物E」生物技術公司,參觀過後,許多使節都對印度在疫苗生產上的工作給予了稱讚,其中,澳大利亞駐印高級專員奧法雷爾
  • 只有一個國家的產能可以滿足全球需要?澳高級專員跪舔,姿勢難看
    近日印度媒體對外發布了一則消息,看完之後小鐵的「三觀」都被顛覆了!據印度媒體報導,近期60國駐印外交官查看了印度的疫苗生產情況。其中丹麥大使表示:「印度(在疫苗研發上的工作)並非是為商業利益或者國家利益,而是在幫助全世界的人」。而這還不是離譜的吹捧,澳大利亞高級專員的評價才叫真的「宏大」。
  • 中國必須免費提供疫苗?印度記者再次惹下眾怒,汪文斌直接把話挑明
    據觀察者網援引《印度快報》的報導稱,印度國內最近突然發生了一起注射過疫苗後感染新冠肺炎的事例,而確診者注射的疫苗正好來自此前曾被外國駐印度使節大肆讚揚的印度巴拉特生物技術公司。 巴拉特公司對此解釋稱,他們的疫苗本就應按照兩劑注射,所有藥物在注射完成後才能發揮作用,整個間隔時間也將會達到28天,也就是說只有在注射第二劑疫苗兩周之後才能確認是否真正奏效。
  • 印度官員在接種新冠疫苗後仍感染,疫苗公司回應
    (觀察者網訊)《印度快報》、俄衛星通訊社12月5日報導,印度哈裡亞納邦衛生部兼內政部部長阿尼爾·維吉(Anil Vij)在接種印度巴拉特生物技術公司(Bharat Biotech India)生產的「 Covaxin」
  • 莫迪放話:印度的新冠疫苗馬上就要問世!
    導語:印度總理莫迪在國家獨立日的演講中宣稱,印度已有三款疫苗都在積極的測試階段,疫苗馬上就要問世! 根據全球疫情大數據實時報告,截止北京時間8月21日,印度新冠疫情累計確診人數2905823人,累計死亡人數54975人。
  • 印尼向世界宣稱:已經接收中國提供的疫苗,印度人:我們呢?
    近日來,在美國的某雜誌封面上,一個大紅叉畫在了2020的標誌上。據了解,此前這種標識作為封面的時候只用過希特勒以及幾位恐怖分子和薩達姆身上。這個封面也讓很多的網友若有所思,正如其所表達的意思,2020年是全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次大浩劫。
  • 印度官員接種本土新冠疫苗,結果還是感染,疫苗公司:2周才生效
    觀察者網報導,印度一名官員在接種本土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後,感染了新冠病毒。消息被爆出後,這家公司的疫苗受到了極大的質疑。印度哈裡亞納邦衛生部兼內政部部長阿尼爾·維吉,近期自願加入了印度巴拉特生物技術公司的新冠疫苗試驗。
  • 英美疫苗曝缺陷後,印度推出8種本土疫苗!澳洲還幫忙「打廣告」
    印度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了,即將要成為下一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00萬的國家,疫苗成為了該國控制疫情的唯一希望。印度原本寄希望於發達國家的疫苗,但發達國家的疫苗屢屢被曝出現不良反應,而且大多數本土民眾收入較低,很難負擔國外疫苗。
  • 印度官員接種新冠疫苗後確診新冠 官方回應:還沒打完
    印度官員接種新冠疫苗後確診新冠 官方回應:還沒打完  Winnie Lee • 2020-12-06 12:07:17 來源:前瞻網
  • 打了疫苗後還是被感染?印度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畢竟印度現在累計有九百多萬確診病例,指不定哪天就要突破一千萬大關了。 而且各種官員、明星確診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大家對這件事並沒有那麼高的關注度。 這件事引人注意的地方就在,阿尼爾·維吉11月20日,剛剛接種了印度國產的「Covaxin」疫苗的第一劑。
  • 印度推出國產疫苗被質疑「太過倉促」,執政黨官員反嗆質疑者「腦子...
    連日來,印度推出的本土疫苗產品Covaxin被醫學界及反對黨質疑「太過倉促」,而印度執政黨則有官員反嗆不信國產疫苗的人都是「腦子不好」,雙方一時吵得不可開交。隨著事態發酵,這場圍繞疫苗有效性的爭議儼然已經上升為一場有關「民族自豪感」的政治鬥爭。
  • 澳大利亞與印度那個國家的地緣格局更好?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興衰地緣格局是極為重要的條件。(北緯30度線上的四大古文明。)從中國歷史來看,為何總是北方統一南方,西方徵服東方?澳大利亞面積761萬平方公裡,人口只有2300多萬。在當下的世界,一個國家的人口不達到1億,是無法成為超級強國的。
  • 印度也想推疫苗?莫迪拉來澳洲大使尬吹:印度疫苗是唯一的救世主
    據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12月9日報導,印度外交部邀請了60多位各國大使,訪問位於印度第六大城市海得拉巴的疫苗生產公司。相信各位大使也都明白莫迪的意思,許多使節都非常給面子的,對印度的疫苗生產能力不吝讚美。丹麥駐印度大使斯瓦內稱:"看到印度在致力對抗新冠肺炎、幫助人類上所做的努力,我深受感動。這已經超越了商業和國家的界限,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與世界相連,幫助全人類。"
  • 巴基斯坦政府希望優先得到中國疫苗,巴官員:擔心西方國家不認可
    如今,全球新冠肺炎較為嚴重的一些國家,進入秋冬以來,疫情更加瘋狂肆虐。巴基斯坦境內的新冠疫情雖然沒有印度和美國那般嚴重,然而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冠疫情實時數據顯示,截止到北京時間12月14日下午,巴基斯坦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經達到440787例。
  • 澳大利亞陷入危機,印度能當這個救世主嗎?
    澳洲發現救命稻草,印度真能當這個救世主嗎?全文2486字,閱讀需約6分鐘澳大利亞看上了印度市場,印度也急需一個貿易夥伴。這兩個"親美反華"的國家似乎有意抱團取暖,甚至聯手針對中國。印澳為何"郎情妾意"?最近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陷入低谷,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事。
  • 印度匆忙批准國產疫苗引質疑,高官炮轟質疑者:腦子不好
    自從美國方面批准新冠疫苗投入使用後,多個國家爭相搶購該國的輝瑞疫苗,然而疫苗推出才沒多久,效果還沒看到,但是發生的翻車事件倒是不少,包括接種疫苗之後身體出現嚴重不適甚至是死亡都情況
  • 出了大洋相,印度疫苗鬧出大烏龍,印媒:官員應「感到羞恥」
    據環球時報1月7日報導,印度在匆忙批准了兩款新冠疫苗之後,再度爆出「大烏龍」。據悉,近日印度北方邦的疫苗在配送過程中,工作人員不顧疫苗極為嚴苛的儲存運輸條件,選擇蹬著自行車將疫苗送至指定醫院。很多醫學專家本就對印度本土疫苗存在質疑,現在對運輸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更是產生了巨大的疑慮。
  • Covaxin:急於批准印度本土生產的疫苗是什麼?
    在政府支持的疫苗已通過巴拉特生物技術,一個24歲的疫苗生產商,其中有16種疫苗,並出口到123個國家的投資組合開發。 監管機構說,這種疫苗已被批准「出於公共利益在緊急情況下限制使用,在臨床試驗模式下,尤其是在突變株感染的情況下,作為預防措施,是一項充分的預防措施」。(監管機構還批准了也在印度生產的全球阿斯利康牛津刺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