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學類新生第一學年不分專業,按大類培養學習,主修地理科學導論、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和地貌學等通用專業課程。第一學年學習結束後,根據本人志願、學習成績、社會需求和教學資源等因素,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專業分選,學生分別進入地理科學(含師範、非師範)、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及地理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班學習。
本專業按照「卓越教師」培養理念,遵循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律,培養造就師德高尚、教育教學理念先進、教育理論與專業基礎知識寬廣厚實、教學技能嫻熟、教育教學研究潛力大、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地理基礎教育專門人才。通過四年系統專業培養,本專業畢業生能夠勝任中學地理教學和地理教育研究工作,或成為地理科學和相關學科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合格生源。
理學學士
包括公共課程,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四大模塊。其中,專業課程包括地球概論、氣象學與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遙感導論、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環境科學概論、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等;教師教育課程包括教育基本原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教師專業技能、地理教育論、地理教材研究、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實踐課程主要有綜合自然實習和半年中學地理教育實習。
本專業培養有志於從事地理科學基礎研究和教學、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專門人才。主要面向地理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班開設。
理學學士
採用由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及特色課程、實踐環節課程等4大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其中,專業基礎及方向課程模塊中,開設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等理科類基礎課程;突出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基礎課程。專業方向及特色選修課程模塊中,強化地理學專業理論與知識類課程(如地理學思想史、自然資源學概論、海洋地理學等);強化地理學專業技術與方法類課程(地理文獻閱讀與寫作、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計量地理學等);開設生態地理學特色課程(如基礎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等)及相關專業學科課程(全球變化導論、地球概論、自然災害與防治等)的選修課程。強化科研實踐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擁有包括世界雙遺產的武夷山、亞熱帶河口海岸閩江口等一系列野外實習基地,並安排跨地域野外考察實習。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地質學與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水文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導論、區域分析與規劃、環境科學概論、自然資源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城市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
地理信息科學或稱空間信息科學,是地理學與計算機技術的交叉學科,屬於新興的高新技術領域。地理信息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在計算機軟硬體系統支持下,對地球表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存儲、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解決複雜的管理、規劃和決策問題。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所急需的高素質地理信息科學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自然資源、城市規劃、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農業、林業、測量、電力、電信、公安、銀行、保險、房地產、軟體開發等各級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管理維護和數據處理分析等工作,而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技術也使得本專業的畢業生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理學學士
高等數學、現代地圖學、計算機製圖、普通測量學、遙感導論、地理信息系統導論、遙感與(GIS)綜合、資料庫原理與應用、GIS空間分析方法、遙感數字圖像處理、軟體工程與GIS設計、衛星定位系統原理與應用、3S綜合實習等。
本專業通過對學生進行嚴格科學思維、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等訓練,培養具備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知識和實踐技能,且具有國土開發和空間管制,土地利用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優勢的高素質複合型專門人才。學生能夠適應國土空間綜合開發、土地利用管理、自然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教育、企事業單位、相關政府部門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
理學學士
地質地貌學、氣候與水文學、植物與土壤地理學、全球環境變化、地圖學、測量學、自然資源概論、資源環境經濟學、環境生態學、土地科學原理、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規劃、國土規劃、房地產估價、房地產投資分析、環境評價與規劃、管理學、地籍管理、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GIS理論與應用等。
福建師範大學地理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是全國高校7個地理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之一,重點培養有志於從事地理學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具備較強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地理學專門人才。基地班立足地理學一級學科,涵蓋地理科學(非師範)、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等3個地理科學類本科專業,辦學中突出「精英」教育理念,實行滾動管理,在第一學年專業分選的基礎上,第二學年和第三學年各進行一次選拔分流,按一定比例遴選不同專業優秀學生進入基地班學習,對不適應在基地班繼續學習的學生實行按專業分流。基地班學生享有國家、學校及學院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配備一流的師資和實驗實習條件、實行「導師制」、優先獲得本科生科研基金、直接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研究等。畢業生約有50%可獲得保送研究生資格,免試攻讀研究生,其他畢業生均應報考研究生。
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學、環境科學及其他相關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生態學專業理論和知識,具有開展生態學實驗和野外實踐的技能,能夠在與生態學密切相關的農業、林業、水利、環保、規劃等教學與科研單位、職能部門和企業從事生態學教學、科研、技術開發等工作,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本專業依託生態學和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注重實驗室和野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科學探究能力訓練,注重生態學調查、實驗、規劃、管理的綜合能力培養,注重研究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結合,實施班主任制和導師制。
理學學士
專業基礎課包括,高等數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環境科學概論、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土壤學、自然地理學、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計算機輔助製圖、地理信息系統導論、遙感導論、儀器分析等;生態學方向課程和特色課程包括,植物生理生態學、普通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生態學實驗與技術、生態模型、恢復生態學、保護生物學、汙染生態學、旅遊生態學、城市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進化生態學、生態水文學、生態工程、水土保持學、生態園區設計、生態環境規劃、園林規劃、生態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等。
本專業培養掌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管理必要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專門人才,即在初步構建作為一名職業規劃師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平臺基礎上,對體現本專業特色的區域規劃與戰略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以及旅遊規劃等方面進行較深入的專門化學習,以滿足規劃師角色分化背景下職業市場對專門化人才的要求。本專業辦學突出寬基礎,強專業,重實踐的特色,將專業綜合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能力訓練相結合,培養出具有較強社會適應力和較好專業科學素養,既可以直接服務社會,又能進一步學習深造的綜合型人才。本專業與臺灣逢甲大學聯合辦學,實行「3+1」(即第三學年在逢甲大學學習,其餘3個學年在福建師範大學學習)的聯合培養模式,學生修完規定學分後,由福建師範大學頒發學歷和學位證書。
理學學士
自然地理學、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與ARCGIS應用、遙感基礎與圖像解譯原理、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規劃原理、城市交通規劃、區域分析與規劃、景觀設計、居住區規劃、城市土地使用計劃等。關鍵能力特色課程包括:計算機輔助製圖、都市計劃與空間資訊實習(一、二)、計算機輔助城市規劃與設計、城市交通規劃實踐等。專業素養選修課程包括:建築繪畫與表現、城市環境學、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旅遊規劃、生態環境規劃、小城鎮規劃、土地利用規劃、衝突管理概論、市政學、都市防災規劃、城市財政分析、村莊規劃、園林植物學、城鄉規劃法規等。
地理信息產業是當今國際公認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所急需的應用型地理信息科學專門人才,與臺灣逢甲大學聯合辦學,學生實行「3+1」(即第三學年在逢甲大學學習,其餘3學年在福建師範大學學習)的聯合培養模式,學生修完規定學分後,由福建師範大學頒發學歷和學位證書。合作方逢甲大學的地理信息中心是臺灣最國際化、最大規模、最成熟的地理信息專門機構。
理學學士
高等數學、遙感導論(R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GIS)綜合、都市計劃與空間信息技術、智慧城市技術、現代地圖學、計算機製圖、無人機監測技術、光達測量、遙感數字圖像處理、軟體工程與GIS設計、衛星定位系統(GPS)原理與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