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撕貼
● 遊戲目的
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廢舊報紙進行撕、貼、畫,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並鍛鍊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
● 適合年齡
三歲半
● 遊戲準備
廢舊報紙若干,白紙一張,固體膠一支,水彩筆、剪刀、桌子等。
● 遊戲玩法
1、家長先用有趣的故事激發孩子對撕報紙產生興趣。
2、家長給孩子示範如何撕貼報紙:先從舊報紙上撕下一片圓紙片,塗上固體膠,貼到白紙上,再用水彩筆在圓片四周畫上彩色光芒,然後對孩子說:「看,我們做好了一個太陽,你還想做什麼?」
3、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描述,協助孩子從舊報紙上撕下相應的圖形,簡單的圖形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塗上膠水,貼到白紙上,並讓孩子用水彩筆自行塗色和添加輔助圖片。
4、當孩子完成作品之後,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稱讚。
● 互動小貼士
1、在孩子進行撕貼的過程中,家長要教會孩子認識簡單的圖形。
2、與孩子共同完成作品之後,家長要引導孩子講述畫面內容。
3、提醒孩子使用剪刀和膠水時要小心。
● 益智拓展
這個遊戲也可以這樣玩:
1、家長與孩子剪下報紙上不同動物的圖片,然後把每張動物圖片按照身體部位分別剪開,比如頭、軀幹、腿、尾巴等。
2、把以上剪開的圖片放在桌子上,讓孩子把他們的順序打亂。
3、讓孩子從中任選不同的身體部位,創造出新的動物。
4、家長幫孩子按照孩子的思路,將重新創造出來的「新動物」不同部位的圖片貼在一張紙上。
大象和小貓
● 遊戲目的
讓孩子通過感知和體驗聲音的強與弱,並通過圖畫和動作將這種聲音的強弱表現出來,可以培養孩子的聽覺分辨能力、注意力及思維能力。
● 適合年齡
三歲以上
● 遊戲準備
中鼓一個、筆和白紙若干。
● 遊戲玩法
1、媽媽用遊戲的口吻問孩子:「大象走路是怎麼樣的?小貓走路又是怎樣的?」讓孩子了解大象走路是很重的,小貓走路是很輕的。
2、爸爸示範擊鼓,鼓聲強表示大象在走路,鼓聲弱表示小貓在走路。
3、遊戲正式開始,爸爸先擊鼓,孩子在媽媽的指導下,在白紙上做記錄:如果鼓聲強,孩子在紙上畫上大圓圈或長線條表示大象在走路;如果鼓聲弱,孩子在紙上畫上小圓圈或短線條表示小貓在走路。
● 互動小貼士
擊鼓聲不宜太大,以免損害孩子的聽力。
● 益智拓展
類似「大象和小貓」的遊戲還有很多,這裡推薦一個音樂遊戲「大象和蚊子」,相信很多孩子都喜歡。
家長準備20個串鈴,一個大鼓,大象頭飾和大象尾巴各一。
家長有聲有色地給孩子講故事,調動孩子的活動興趣,然後提問。
「故事裡面都有誰啊?小蚊子是怎麼飛的?」
「小蚊子什麼時候叮大象的屁股了?」
「小蚊子叮大象的時候,大象怎樣趕跑蚊子?」
故事需要家長提前「備課」一下。
手心手背
● 遊戲目的
本遊戲通過家長跟孩子一起有節奏的哼唱兒歌、做動作,培養和提高孩子感受音樂的能力,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對動作的反應能力。
● 適合年齡
三歲半
● 遊戲準備
音樂、音響
● 遊戲玩法
播放《手心手背》的歌曲,家長帶著孩子一邊拍手一邊跟著唱幾遍。當孩子熟悉這首歌之後,家長與孩子面對面坐著,邊唱歌邊拍手。
「手心手背」,家長與孩子一起伸出雙手,先手心朝上,再手背朝上;
「手心手背」,動作同上;
「大家拍拍手」,家長與孩子一起拍拍雙手。
「伸出手心(手背)來」,家長與孩子雙臂伸直,手心(手背)朝上。
最後一句歌詞,可以由家長唱出來,歌詞內容也可以有所變化,比如:如果媽媽唱的是「伸出手心」,那麼孩子就要把手心朝上,反之,則要手背朝上。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
● 互動小貼士
本遊戲的高潮在於歌詞的最後一句話,家長可以將最後一句話反覆進行,直到孩子盡興。
● 益智拓展
為了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可以適當設置一些「懲罰」措施,比如:撓手心痒痒。在孩子唱最後一句歌詞的時候,家長可以故意做錯動作,讓孩子有機會「懲罰」一下家長。
給小動物餵食
● 遊戲目的
讓孩子通過給小動物餵食,建立食物與動物之間的對應關係,訓練孩子的分類能力,同時讓孩子了解各種動物的習性。
● 適合年齡
三歲半
● 遊戲準備
小猴、小貓、兔子、小狗玩偶各一,卡片做成的桃子、骨頭、魚、胡蘿蔔若干。
● 遊戲玩法
媽媽拿出玩偶兔子問孩子:「小白兔喜歡吃什麼啊?」引導孩子指出小白兔喜歡吃胡蘿蔔,同理,讓孩子明白其他幾個小動物各自喜歡吃的東西,小猴喜歡吃桃子、小狗喜歡吃肉骨頭、小貓喜歡吃魚。
然後把所有卡片做成的「食物」,讓孩子自行去分類,把動物愛吃的食物,分別放在小狗、小貓、小兔、小猴面前,表示給小動物餵食。
● 互動小貼士
如果孩子投放正確,家長要及時給出鼓勵和稱讚,如果有錯誤,要及時糾正。
● 益智拓展
三歲以上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識,喜歡玩過家家遊戲,他們很會照顧家裡的「玩具寶寶」,家長可以把握好這一點,跟孩子一起玩過家家遊戲。
鼓勵孩子自己去找玩具或者玩具的替代品,設計誰來吃什麼、怎樣擺放等等,也可以隨時變換主題。比如孩子邀請小貓咪來吃飯,小貓咪吃的太多了,肚子疼,要去看醫生,這樣遊戲就變成了看病的小醫院。
遊戲可以根據主角的變化而變化,孩子越大,越能玩出更多的花樣。
少了哪一個?
● 遊戲目的
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延長注意力時間。
● 適合年齡
三歲以上
● 遊戲準備
孩子經常玩的玩具3~4件,大毛巾一塊
● 遊戲玩法
讓孩子把玩具自行放在桌子上,家長引導孩子說出桌子上玩具的名稱,30秒之後,家長用大毛巾蓋住玩具,拿開毛巾的同時拿走一個玩具。
家長問孩子,桌子上少了什麼玩具,孩子通過記憶說出桌子上少了的玩具,遊戲可重複8~10次。
如果孩子無法說出少了什麼,家長可以適當進行引導。
● 互動小貼士
家長也可以替換玩具變換遊戲,讓孩子保持對遊戲的興趣。
● 益智拓展
讓孩子在一堆玩具中,說出少了的玩具,孩子會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當這堆東西對他來說很有吸引力的時候。
除了玩具,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繪本圖片來進行。
也可以加大遊戲的難度,用更多、更相近的玩具來進行,如果孩子年齡較小,剛接觸這類遊戲,可以減少物品數量,或者多重複幾遍物品名稱。
《布好玩》公眾號:
專注幼兒園玩教具
《幼師幫幫堂》公眾號:
天天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