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一個問題,小學生在校午餐午休?
這個真看不懂,小孩有條件的自然是家裡送午飯,那是吃不慣學校的夥食。大部分的不都是學校吃中餐嗎?國家還在農村實施營養午餐計劃,每天每生中餐補助4元,學生自己負擔1元到2元,菜2葷2素一湯,飯是管飽的。
學生午休。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學生吃完午餐,然後教室清潔區小掃。從中午一點後開始學生在教室休息或作業一小時,要求班主任老師必須在教室隨堂守班,名曰守午休。
後來查閱了下資料,才發現確實有部分城裡學校,中午不承擔學生午餐供應,不提供學生午休場所。給出的官方依據是說,由於小學生是免試就近入讀,所以沒有中午住宿的必要。小學生在家中午隨父母食宿更有利於孩子們健康成長。再有就是寸土寸金的城市,學校無能力提供住宿。
當然學校的困難是有的,但是人民的教育要服務於人民。雖然是小學生就近入學,但真的為家長和學生考慮過嗎。
1,城裡的家長夫妻雙方都有工作,不一定在家和學校附近,中午哪裡能專門抽時間接送孩子回家返校,還有到家後,還要忙著做飯炒菜,孩子吃飯,來回學校,家長孩子能有午休嗎?
2,如果家長沒空,那孩子只好自己回家吃飯,再返校,吃不好,且時間都花在路上了。或是中午找託管負責午餐午休,但這可不是一筆小開支吧?而且還要託管中心資質,管理跟得上,不然就是大隱患。
3,為什麼城裡學校不跟農村小學一樣,小學生在校午餐午休,既減輕家長的負擔,由學校統一管理,學生的安全問題也要好很多吧。可以向一些做得較好的學校一樣,午餐午休適當的按自願原則收點費,這省了家長多少事,相信家長也都是支持的呀。再說農村學校午餐不營利收費補助,午休沒任何收費,學校,教師不一樣做過來了嗎?
第二個問題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問一聲,家庭作業的家庭是什麼意思?作業有課堂作業和家庭作用之分,為什麼不都是課堂作業,還要弄個家庭作業?
人的記憶認知規律告訴我們,學習記憶分淺層記憶和深層記憶。淺層記憶就是臨時記憶,會慢慢淡化,只有不斷鞏固轉化為深層記憶,知識才掌握的牢固。
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知識內容後,學生暫時的記憶掌握了,要通過一定的作業練習來加深這個印象,這就是課堂作業,來檢驗學生對新授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但這只是臨時淺層們記憶,要把知識記憶,掌握得更牢固,還需要後面不斷的鞏固加深,以期達到深層記憶的目的。所以需要布置家庭作業。
那家庭作業放學後由老師統一督促完成家庭作業再回家,行不行?
只能說可行,但不好。
其一,學習是需要勞逸結合的。
1,小學生8點左在進校,不斷地上課學習作業反覆,課間其餘就是個上廁所時間。三點多放學,又要接連做幾門課的家庭作業,最少要個把小時就到五點多了。算一算,大概是連續9個小時,小學生能吃得消嗎?
2,孩子畢竟是孩子,把一部分作業作家庭作業,就是讓學生有一定的間隔時間放鬆,吃好,休息好。然後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獨立安靜的環境下,完成知識的重現和鞏固。這樣才是最有效果的學習。你想大學生,成年人要學習,是在一個獨立環境或是安靜們自習室好,還是在鬧哄哄的教室?當然小學生自制力不夠,所以要家長多陪伴多給予督促。
其二,,家庭作業不適合在校統一輔導。家庭作業的家庭二字是有意義的。
1,是在家或平時不要忘了學習。如果把家庭作業統一在校教師完成,那還不如布置在課堂作業中一起,不是更好。在校累著學,回家後幹什麼?既然家長連督促孩子作業的時間都沒有,那家長還有時間管理孩子,或親子遊玩?那孩子回家後就只能是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寧願回家不學習,辛苦擠出時間就為這些?當然孩子玩遊戲,就不會麻煩家長就是了。但自家的孩子是麻煩嗎?
2,家庭作業更適合單獨鋪導。家庭作業也可看作是查漏補缺的作業,我們假想一下,一道數學家庭作業題,如果老師一個個學生的講清,時間上可能嗎?如果統一講這作業還有意義嗎?作業不只是作業,還是掌握。所以家長有時間有能力,配合教師白天的教學,單獨督促輔導一下孩子,親子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替代的。親子陪伴中又得到學習不好嗎?
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不管是課堂還是課間,午餐還是午休,都交給教師吧。回家了該家長負責的教導和督促家長也要能跟上能承擔。這樣才是真正的家校共管,共同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