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僅僅是收藏一件器物,更多的是收藏一段過往,收藏一種文化。
古裝劇的本意是是指時代背景設定為古代的電視劇,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借用了一個時代背景而已,但奈何一些朋友比較較真。所以從古裝劇的服飾、環境批判到飲食,甚至現在對語言發音開始下手了,那古代人的語言發音到底是怎麼回事嘞?想要聽懂古人的話,那你可能真要發出「恐怖如斯」的評價了。

簡拿我們如今所用的普通話而言,普通話發音其實是由滿人專用的滿清官話延化而來的,也就是常說的北京話。而滿清官話更是由滿語和明朝官話(吳語)相融合而演化而來的,也就是近古音體系。而中國古代漢語的發音更是經過了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三個時期的巨大轉變。
上古音
上古音是指上古漢語時期(從西周初年到漢末)的漢語語音。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詩經》的韻部系統和先秦的聲母系統。
不過因為上古音的時間跨度太大(一千三百多年),外加沒有直接佐證的材料。所以需要做很多搜集和整理的材料的工作,即便到今天也沒有太多的直接證明材料。
中古音
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漢語的語音。中古漢語語音可以分前後兩期。南北朝的漢語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漢語是中古後期。中古漢語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韻》音系。
中古音因為有韻書傳世,相對於上古音而言,有很多便利。可以參考方言和韻書等進行構擬。據考證,唐朝官話的發音接近閩南語與粵語的過渡體,所以很多朋友在閱讀古詩的時候,會發現用粵語或者閩南語閱讀是最有感覺的。

元明以後,韻文日衰,等到蒙古族入主中原後,以燕京(元時稱大都)為其帝都所在,蒙古語融合當地的語言而成為官方的語言系統。而中古音之入聲則逐漸遭受到淘汰。
近古音
近古音是指宋元明清時期的漢語語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韻》音系。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古音體系,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因為我們所說的普通話(前文已有解釋,便不再贅述)即是傳承於此。
結論
不同朝代發音的巨大差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古人的遷徙和文化的融合,使的漢語的發音發生了變化。其實我們如果去縱觀歷史會發現,其實漢語發音的變化是源於官話發音的改變。而這個其中的推動者即是每個朝代的統治階層,因為官話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標準語。

每一個王朝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都會做出些改變,以消除上個朝代的影響。尤其是在文化上,而漢語便是這其中的重點。但因為漢語是每個古代文化人的底線,而統治者還盼著文化人為他服務,所以統治者一般不敢罔加改動,便只能選擇去改變漢語發音了。所以在我國歷史上軍閥混戰和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一般都會對漢語發音體系進行修改。
(能力所限,有所不足,望見諒,在此十分感謝提出意見的諸位。如果您對收藏有什麼獨家心得,請留言我們共同探討。投資有風險,收藏需謹慎。我們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