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學習強國」上海學習平臺和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聯合主辦,靜安區文化館和「心城市」承辦的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全面奔小康」知識大賽將於12月26日舉行頒獎典禮暨城市探索邀請賽。本次大賽最終吸引近60萬人次參與題庫學習,超過6萬人次線上答題。綜合三個階段得分而產生的前一百名選手榮獲「小康知識達人」稱號,來自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的朱陽洋以296.94的高分榮登第一;嘉定區、寶山區、楊浦區和崇明區榮獲最佳組織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6月起,持續3個多月的小康知識答題活動在線上如火如荼地展開。大賽分為國富民強、品質生活和山清水秀三個篇章,精選題目超過450道。
獲得第一名的朱陽洋今年33歲,但已有20年的《解放日報》讀報齡,「全面奔小康」知識大賽的答案有不少都是他從報紙上讀到的。「能得第一名很意外,也許和我平時愛看報紙有一定關係,在《解放日報》上能更多了解時事新聞,對個人思想也有提升。」他笑著說。小時候讀報,朱陽洋會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成剪報,做了厚厚的兩大本。
如今,儘管更多人喜歡在手機上閱讀,他還是堅持看報紙,如果一天不讀報,就好像缺了點什麼。「當我看到活動信息,就毫不猶豫地參加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讓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事關我們全體中國人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參與其中,不管力量大小、強弱,都應該努力發一份光、出一份力。」朱陽洋說。
大賽期間,主辦方還在線下配套了影像展覽與專題講座。1951年,新中國興建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浦東開發開放;1995年,上海地鐵1號線正式通車;上海世博會、洋山港、迪士尼、進博會……結合大賽題庫,一張張珍貴的《解放日報》攝影作品被展出在市民「家門口」的文化活動中心內。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曾峻、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沈桂龍、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等超過10位專家學者走進社區,與居民面對面「話小康」。
12月26日,一場創意十足的城市探索邀請賽將在上海舉辦,18支隊伍、90名市民在行走中尋訪感受小康建設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常見的城市定向活動,此次活動以時下在年輕人中非常紅火的「劇本殺」形式,串聯起四條線路的脈絡。這四條線路分別代表四位普通市民的小康人生軌跡,通過途中一個個有趣且結合小康內容的任務,如回顧小康初心啟航地的明信片製作、感受城市變遷的世博記憶回眸等,讓參與者既能沉浸式享受到遊戲的樂趣,又能深入了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康故事。四條線路的打卡點位包括南浦大橋、曹楊新村、西岸、南京東路、陸家嘴金融城、蘇州河等16個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坐標。參賽團隊通過抽籤方式獲取其中一位人物的小康人生之路,沿途打卡完成小任務,為本次大賽劃上圓滿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