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師大】簡介 校歌 校徽 校旗 校史齊登場

2021-03-01 安徽師大共青團

【江南名校】

安徽師範大學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教育部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現任黨委書記顧家山研究員,現任校長王倫教授。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於安慶市的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成建制遷至蕪湖。後又經歷安徽師範學院、合肥師範學院、皖南大學(劉少奇同志題寫校名)、安徽工農大學等幾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安徽師範大學(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2005年,蕪湖師範專科學校整體併入安徽師範大學。

在8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劉文典、周建人、鬱達夫、蘇雪林、陳望道、朱湘、朱光潛、王星拱、楊亮功、程演生、陶因、張慰慈、丁緒賢、項南、許傑等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先後匯聚在菱湖之畔、鏡湖之濱,著書立說,弘文勵教。經過一代代師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培育後學、薪火相繼、言傳身教,砥礪出「厚重樸實、至善致遠、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澱出「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培育出「勤學慎思、質樸謙遜、知行合一、求實求新」的學風,凝鍊出「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校訓。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20萬餘名。

學校現有文學院、政治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傳媒學院、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7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並辦有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學校學科門類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博士後流動站,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8個省級重點學科,84個本科專業。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8個省級和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2個省級創新團隊。

學校現有教職工2279人,其中專任教師1412人,正高職稱350人,副高級職稱616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席教授7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8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7人,5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12個省級教壇新秀。各類在籍學生3747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87人,碩士研究生4249人,普通本科生21583人,留學生191人,成人本專科生11269人。

校園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9.0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7億元。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圖書275.2萬冊,古籍善本600多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還擁有國內外主要網絡資源及資料庫,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數位化。學校辦有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準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3000多人次,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係,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安哥拉獨立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基地、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旅遊中職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正在圍繞「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在更高的起點上大力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榮校」戰略,堅持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和諧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有關數據截至2014年1月)

更多信息可以登錄學校主頁查閱:http://www.ahnu.edu.cn

【視覺識別】

視覺識別系統,是以校徽、校名、標準色為核心展開的全面系統的視覺傳達體系,它將大學精神、辦學理念、文化特徵等轉化為具體符號,通過系統的視覺形象設計,塑造學校的品牌形象。這些標識在我校新聞網(http://news.ahnu.edu.cn)上都能下載,師大的FRESHMEN,你們一定要認識她們,正確使用哦!

1.校名

我校於1972年定為現校名,校名由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

2.校徽

我校校徽為圓形圖案,校徽上部為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的校名,下部為我校英文校名。中間圖案整體為教師在黑板前正在授課的形象,表達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寓意。其中的圓形圖案還代表太陽,下方圖案為變形的學校簡稱漢語拼音首字母ASD(安師大)。1928代表我校建校時間。藍色代表藍天,也代表教師授課的黑板。整個圖案寓意「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入讀師大的你,應會感到無比的光榮!

校徽、校名標準規範樣式。

3.校旗

我校標準校旗為以上兩面,是不是酷酷噠?

【師大校歌】

我校校歌創作於1933年省裡安徽大學時期,於2006年10月在復旦大學圖書館被發現。校歌由時任省立安徽大學校長的程演生先生作詞,並由《春江花月夜》的曲作者、被音樂史家稱為中國現代音樂奠基人的蕭友梅先生作曲。後確認此校歌為安徽師範大學校歌。

校歌樣式為四部合唱曲,歌詞全文:「潛嶽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啟,雍容漢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躋茲上庠。潛嶽蒼蒼,江淮湯湯。緬懷先哲,管仲蒙莊。高文顯學,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TIP】在很多學校重要典禮儀式上都會奏唱校歌,大家要多聽多學呀!

【校史沿革】

安徽師範大學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慶創辦的省立安徽大學、後更名國立安徽大學,那為什麼現在定名為安徽師範大學呢?安徽師範大學與現在位於省會合肥的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現在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曾有那麼多大師雲集於斯?讀完這張圖,估計你就明白了。

相關焦點

  • 黑龍江舉行高校校徽、校旗、校訓、校歌展演
    本報哈爾濱6月27日電(記者朱偉光 特約記者張士英)今天,黑龍江省首次高校校徽、校旗、校訓展及校歌展演活動總決賽在東北農業大學舉行。據了解,此次活動由黑龍江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主辦,共有70餘所高校參加。「校徽、校旗、校訓、校歌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和精髓,反映了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特色、歷史傳統和思想文化。
  • 節振國小學校徽、校旗、校歌正式對外公布
    當天,河北省唯一一所用抗日英烈命名的農村小學--灤州市榛子鎮節振國小學正式向社會公布校徽、校旗和校歌。節振國小學坐落於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上尤各莊村。1940年8月1日,在金莊之戰中,節振國為追擊並殲滅逃竄的日本鬼子,壯烈犧牲在該村東南1.5公裡處的「東大溝」旁,年僅30歲。
  • 關於確定畢節市實驗高級中學標準色、校旗和校歌的公告
    為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包括畢節市實驗高中標準色、校旗和校歌等基礎文化標識系統建設項目,經過總體方案制定、專家調研及設計、校史文化資料查證與研究、多次修改完善等環節形成的擬確定方案,已於2020年5月4日—2020年5月9日面向廣大師生、校友進行網上公示。
  • 新生指南 帶你了解師大的校徽,校訓,校歌……
    師大的校訓、校徽、校風、胸章和校歌,大家都了解嗎?小編今天特地想為大家介紹一下它們。
  • 校徽校旗校歌校訓都要有 合肥力爭今年底實現全市中小學校全覆蓋
    校徽、校旗、校歌、校訓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體現。記者昨日從市教育局獲悉,今年我市將全面開展校徽、校旗、校歌、校訓建設工作,力爭在今年底實現該項工作的全面覆蓋。》》》推薦閱讀:合肥殘障公益人士體驗1號線無障礙出行 地鐵少數無障礙電梯「存障礙」市教育局表示,加強中小學校徽、校旗、校歌、校訓建設,旨在引導學校深入挖掘校徽、校旗、校歌、校訓的思想內涵,推動學校文化活動開展,提升學校文化力和知名度,構建美麗和諧校園,營造文化育人的濃厚氛圍。
  • 吳寧一校:升國旗校旗 唱國歌校歌
    「升旗儀式現在開始……升國旗,奏唱國歌……升校旗,奏唱校歌……」1月18日8時30分,吳寧一校全體師生在操場上參加升旗儀式。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升旗儀式加入升校旗的環節。  升旗儀式,是學校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學校少先隊組織實施德育的「大課堂」。從本周開始,吳寧一校完善升旗儀式,通過儀式來薰陶學生的榮譽感,培養師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邯鄲雞澤縣教師進修學校有了新校徽校旗校歌
    長城網邯鄲4月7日訊(記者霍文龍 通訊員王榮安 桑齋亭)近日,雞澤縣教師進修學校經過廣泛的徵集、討論,設計出自己的校徽校旗,並確定了新的校歌。雞澤縣教師進修學校的校徽。 桑齋亭 供圖  該校校徽整體圖案呈圓形,由兩個同心圓組成。
  • 瓊州學院公開徵集校徽校旗校歌 優勝者獎萬元
    南海網三亞7月2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劉麗萍 通訊員卓越)7月29日,瓊州學院發布信息,將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校園文化建設設計方案,包含校徽、校旗、校訓、校歌、校園樓宇命名等。各設計方案均設優勝獎1名,獎金10000元,優秀獎3名,獎金3000元,所有獲獎作品頒發證書。
  • 【清華史苑】清華大學校訓、校徽、校歌
    梁先生以《周易》乾、坤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激勵清華學子崇德修業,發奮圖強,「異日出膺大任」,「作中流砥柱」。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便成為了清華校訓,並被鑄入校徽,高懸於大禮堂的上方,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準則。
  • 權威發布|邯鄲河北工程大學新校訓校徽校歌簡介
    校徽設計說明  校徽由泰山石圖案、建校年份、雲紋圖案、南門剪影圖案、中英文校名、四環、色彩等元素構成。河北工程大學校歌河北工程大學校歌來自河北工程大學00:0002:35校歌歌詞>赫赫巍巍,源遠流長。校歌釋義  河北工程大學校歌歌詞由18個成語和 「崇德尚善、精工鑄新」(校訓,取自崇德報功、上善若水、精益求精、鑄新淘舊4個成語)組成。歌詞分三節,分別敘寫了學校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 你還知道哪些大學的校旗很有文化
    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精神傳承,我國的大學更多是通過校歌、校訓、校徽、校慶紀念日以及校訓來體現。其實,大學校旗和校歌、校訓、校徽、校慶紀念日一樣,都是一所學校的象徵與標誌,蘊涵學校的學術氣質,彰顯學校的文化理念,體現學校的傳統和精神風貌,展示學校的個性特色,對於一所學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所最有文化的高校校旗,你是否同意小編的觀點。
  • 中國名校校歌不大全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浙江大學校歌原名為《大不自多》,創作於1938年。現行版本:神州煥,古今燦,壯哉吾中華書香溢,銀錘起,美哉吾校旗願吾師生全體,明白旗中意既明勿昧,既進勿退,精神常振起實心實力求實學,實心實力務實業光輝吾中華,便是光輝吾校旗中國人民大學校歌作詞:紀寶成
  • 學校沒校徽 學生來設計(圖)
    昨天,石景山區海特花園小學一年級2班牛天牧設計的校歌「一舉奪魁」,與其他三名學生設計的校服、校歌和校徽分別獲得學校徵集標誌的一等獎,他們的設計將可能被學校採納,成為真正的校服、校歌……小學生在展板前挑選自己喜歡的設計方案。
  • 黃天驥教授:白雲山高 珠江水長——記中大校歌、校徽的修改和產生
    每當學校有重要集會和校友聚會時,都會齊唱《中山大學校歌》。有些老師和同學,還會在衣襟上別上校徽。這校徽,還會在學校的證書或獎狀上出現。校歌和校徽,是一個學校精神和傳統的集中體現,是學校辦學理念的概括,是師生們對學習家園的認同,它凝聚著師生對母校摯愛的感情。
  • 武漢輕工大學校名 校徽 校旗
    校徽  校旗由旗面和旗字組成。校旗旗面色為輕工大藍(C:100 M: 0 Y:0 K:0),旗字為書法毛體 "武漢輕工大學"。  校旗尺寸標準,通用國旗標準所有尺寸【1號旗幟(2880mm*1920mm)、2號旗幟(2400mm*1600mm)、3號旗幟(1920mm*1280mm)、4號旗幟(1440mm*960mm)、5號旗幟(960mm*640mm)】。
  • 山西財大新校徽寓意速覽
    山西財經大學「學校標識」官宣更新,明確學校標識主要包括校徽、校旗和校歌,校徽主要包括徽志和徽章,細讀如下。山西財大新章程、新校徽校旗發布關鍵詞:校旗關鍵詞:校歌
  • 杭師大啟動全球校友傳唱校歌活動 發布110周年校慶LOGO和吉祥物
    杭師大啟動全球校友傳唱校歌活動 發布110周年校慶LOGO和吉祥物發布時間:2017-12-14 18:48:40 Thu  來源:杭州網……」12月13日下午,一首《杭州師範大學校歌》響徹餘杭塘河畔的天空,杭師大「聞音合唱團」學生充滿真情的演唱拉開了該校110周年校慶全球校友傳唱校歌活動的序幕。《杭州師範大學校歌》,是該校前身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時的校歌,一直傳唱至今,由該校前輩教育家、文學家夏丏尊作詞,藝術家李叔同譜曲。
  • 用校歌照亮自己 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舉行開學典禮
    舉報   星辰在線9月1日訊(通訊員 趙景雲 楊夢嘉)炎熱的長夏已然過去,微風捎來秋日的訊息,懷抱著滿滿的憧憬和期盼,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
  • 四川富順縣委黨校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校徽校歌 校歌最高獎勵1.2萬元
    戚潔雲 曾凡川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向社會公開徵集校徽、校歌,最高獎勵1.2萬元。」8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自貢市富順縣委黨校獲悉,為推動形成以創新融入縣域特色、歷史文化、紅色資源等為載體的黨校辦學理念和校魂引領,黨校將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校徽、校歌。
  • 東營區文匯學校舉行慶祝第34個教師節暨校徽、校旗、志願服發布儀式
    9月7日,東營區文匯學校隆重舉行慶祝第34個教師節暨校徽、校旗、志願服發布儀式。出席發布儀式的有東營區教育局副局長孔祥才同志,文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志海同志,文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蓋濱同志,勝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尚國慶同志,文匯學校校長劉新軍同志以及學區內單位、社區居委會,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100餘人。發布儀式由副校長徐元梓同志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