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在眾多不利因素下落下了帷幕,一眨眼現在已來到十二月份,高校新生也漸漸熟悉了大學的生活,回顧今年的高考,這屆的高校新生真不容易!
一方面,從今年開始很多地區已經開始了「3+1+2」的新高考模式,這樣一來,如果考生想要復讀,那必須適應新高考的諸多不同,其次今年很多省份已經明確表示將限制復讀生的招生,比如貴州省教育廳出臺了《關於規範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裡面明確指出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
據統計,2020年高考報名考生共計1071萬,其中約180萬是復讀生,所佔比例為16.8%。也就是說,每20個考生中就約有3個復讀生,復讀生人數太多對應屆考生來說其實是不公平的,不過卻也給有些應屆考生帶來了不少的煩惱。
每年高考,除了政策調整之外,高校填報志願也往往備受關注,俗話說「三分考七分報」,所以志願填好等於考試成績加分,不過如果填錯了志願,那也可能造成好不容易考來的分數被白白浪費!
比如前段時間廣東有為632分的考生被一所三本院校的錄取,很多網友看到後都為這位考生感到惋惜!事情的經過是這位考生所錄取的三本院校是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其實電子科技大學是一所985,而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是由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國騰實業集團合作創辦的獨立學院,因為這是一所以本科層次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而廣東又將本科批合併,所以這位考生就「順其自然」被錄取。
這種情況的發生並非偶然,雖然有考生自己方面的原因,不過高校的命名也存在一些漏洞,特別是近年來那些以盈利為目的的「野雞大學」,單從校名來看,非常高大上,容易讓考生及家長產生混淆。
比如北京有一所北京郵電大學,這是一所全國的重點大學,然而我們在之前人民日報曝光的野雞大學名單上可以看到有一所名為中國郵電大學的學校,教育部也是察覺到了目前高校校名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情況也連忙發布通知,對高校的校名做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
第一:獨立學院分出的獨立辦學學校,名字中不能出現原高校的校名。
第二:各個高校的校名要讓考生能夠清晰地分辨出等級,專科級別院校的命名要按「xx職業技術學院和xx職業技術大學」的方式,而本科級別的院校則以「xx大學和xx學院」進行命名!
第三:高校名字的前綴不得隨便用地名,不能使用國際、中國、南方、北方、華北、華南等這類字眼。
從教育部發布的時間來看,以上這份高校校名的新規範是在很多考生已經填好志願後才公布的,對此,不少高校新生感到欲哭無淚,有家長甚至直呼:如果這個校名的規範早日落實,孩子選擇學校就要少走很多彎路了。
當然,教育部發布的這份關於高校命名要求的通知,這對後續的高三學生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可以減少填報志願及選擇學校方面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於目前高校的校名,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