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柚媽說教育
今年報考志願工作也陸續收尾,很多準大一新生都已經接到了高校錄取通知書,而他們需要面對的則是美好的大學生活,相信在高中時期,很多同學都聽到這這樣一句話,「到了大學就輕鬆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到了大學之後,雖然同學們並不會像在高中時期那麼拘束,而大學的管理相對來說也沒有那麼嚴格,同學們可以自行安排時間,但並不是說大學期間就不用學習,畢竟大家還需要為以後就業做準備。
雖然現在志願填報已經臨近尾聲,不過可能回想起來很多同學感觸頗多,基本上都是和父母一起翻閱一本厚厚的資料,仔細端詳著哪所學校更好一些,再一個個的去上網查詢,然後再進行排除,最後選擇的便是最值得報考的學校。
但每年報考之際,一些不知名的學校,俗稱為「野雞」大學將會進入到同學們的視野,但對於剛結束高考的同學們來說,可能對很多學校並不了解,所以每年也都會有上當的同學,所以今年教育部為了同學們的利益,曝光了很多野雞大學。
最近幾年,很多高校因為招生遇冷就會進行改名,而同學們填報志願的時候第一眼一定會是學校的名字,所以說名字對學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名字自然會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很多高校都會將自己的名字改的很「誇張」。
有些大學直接把「學院」變成「大學」,這樣不僅會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還會吸引更多的同學報考,進一步增加了招收率。
對於這種現象,教育部發布了重要通知,明確指出高校命名實行「標準化」,那麼什麼是標準化呢?其實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1、專科和本科的學校命名要有區別
如今隨著更改學校名稱的熱潮不斷興起,很多專科學校會將自己的名字改成與本科學校非常相似的名字,這樣一來避免不了有些同學會存在「誤選」的現象,這樣不僅影響了本科學校的招生,還會影響同學們未來的發展。
所以教育部指出,專科和本科的學校命名要有區別,比如說本科學校可以稱為「大學或學院」,那麼專科在命名上就必須是「職業技術學院或高等專科學校」,因為這樣一來同學們就能夠明確分清專科和本科在名字上的區別。
從另一方面來講,其實也是怕同學們在報考的時候出現錯誤,將兩個學校之間進行混淆,但這對於今年已經報考結束的考生來說可能有些晚,畢竟至今為止很多同學都已經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大一新生欲哭無淚。
2、不能有「中國、中華、國家、國際」字樣
很多學校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名字響亮一些,就會在名字上加一個「國」字號,而且很多野雞大學也會趁機為自己的學校增添色彩,那麼對於考生來說自然會有不了解的同學,為了學校名字而報考的同學也並不是不存在。
其實這也是為了同學們自身的利益著想,除此之外,教育部還規定,學校在命名時不得用所在地之外的地域名,也就是說如果這所學校在上海,那麼命名的時候就不能超出上海地區這個範圍,這也更能讓同學們看出學校的所在地。
3、對於合併的學校命名規定
現在很多學校都會進行合併,就像是今年規定的將二本和三本院校合併是一樣的性質,但很多同學會不明白,如果兩所類型不同的學校進行合併,那麼最後的性質是什麼呢?所以在報考的時候大家也比較擔心。
如果說師範學校和農林學校進行合併,那麼合併的學校還會保留師範和農林的名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大家清晰的了解所要報考的學校,不過家長看到這一規定後便表示:為啥不早點落實?畢竟很多同學已經報考結束了。
4、校名中不能包含原有校名
很多學校在改名字時可能都會在名字中包含原有名字的字眼,這樣一下來當同學們報考的時候就會容易混淆,就像今年有一位考生,將「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當成「電子科技大學」,但實際上這兩所大學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所是985院校,而另一所則是普通院校,相信報考上的同學也會後悔不已,畢竟自己那麼高的分數報考一個普通院校,難免會有些難過,相比在這個時候也欲哭無淚了。
所以教育部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現象,便明確指出,如果有獨立學院進行轉身的獨立設施學校,那麼名字中不要包含原有的名字,特別是一些關鍵字眼。
你覺得教育部發布的這則通知怎麼樣呢?你有哪些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交流分享
柚媽說教育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將分享小學到大學生活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那麼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