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寶「藏」丨夠大!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41.5平方米

2020-12-10 央視網

  冬令時節,行走在西藏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幢幢藏式民居,成為路邊靚麗搶眼的風景。

拼版照片:上圖為民主改革前拉薩城一角(資料照片);下圖為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鄉三有村全貌(2016年10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以前在牧區,家裡潮溼陰冷,搬到城裡後房子大還暖和,打工收入高,生活也方便,我喜歡在城裡生活的感覺。」從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搬遷到噶爾縣獅泉河鎮康樂新居的石吉,從牧民變成了「城裡人」,還找到了一份裁縫的工作。

  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斯朗尼瑪介紹,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城鄉住房和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9年底,西藏常住人口總數為350.5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0.57萬人,鄉村人口239.99萬人;西藏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33.4平方米,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41.5平方米。

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鄉三有村全貌(2016年10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西藏山南市洛扎縣洛扎鎮居民在舉行喬遷新居傳統儀式(2019年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為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近年來西藏先後實施了農牧民安居工程、民房危房改造、抗震加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扶貧搬遷、小康村建設、城鎮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等舉措,城鄉群眾普遍住上安全適用房屋,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西藏自治區社科院研究員王春煥說:「西藏人居標準的提高反映了雪域高原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進步,這是極不容易的成就。」

西藏山南市洛扎縣洛扎鎮38歲的居民普布卓瑪背著牛糞進入新房,這是當地入住新房前的傳統儀式。(2019年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尺牘鎮巴登村村民強珍在尺牘鎮農貿市場自己的攤位前(2020年9月18日攝);右圖為尺牘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角(2020年9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西藏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四季吉祥村全景。這裡是西藏首批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2020年8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西藏累計投資169.17億元,建設、改造各類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20.48萬套,建築面積1338萬平方米,住房保障實現了全面覆蓋。新一代住房不但環保、保暖,還兼具抗震性。

  斯朗尼瑪表示,下一步,西藏將完善中心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輻射帶動一批人口多、基礎好、潛力大的縣城改善軟硬體條件,引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向重點縣城布局,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使城鎮居民住得更舒心、放心。

相關焦點

  • 夠大!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41.5平方米
    新華社拉薩12月8日電(記者田金文)冬令時節,行走在西藏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幢幢藏式民居,成為路邊靚麗搶眼的風景。「以前在牧區,家裡潮溼陰冷,搬到城裡後房子大還暖和,打工收入高,生活也方便,我喜歡在城裡生活的感覺。」
  • 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41.5平方米
    新華社拉薩12月8日電(記者田金文)冬令時節,行走在西藏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幢幢藏式民居,成為路邊靚麗搶眼的風景。「以前在牧區,家裡潮溼陰冷,搬到城裡後房子大還暖和,打工收入高,生活也方便,我喜歡在城裡生活的感覺。」從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搬遷到噶爾縣獅泉河鎮康樂新居的石吉,從牧民變成了「城裡人」,還找到了一份裁縫的工作。
  • 中國寶「藏」|從3到41.5平方米 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折射高原巨變
    新華社發舊西藏,佔總人口95%的農奴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差。一份資料記錄了當年在拉薩街頭底層百姓居住窩棚的情況:窩棚內面積只有六七平方米,高不過一米三四,一颳風滿是灰塵,一家四五口人擠住在裡面,幾乎一無所有。另一份資料記載,西藏和平解放時,總住房面積不足30萬平方米,按當時人口計算,人均不足3平方米。
  • 數說寶「藏」丨「轉業」!今年逾60萬西藏農牧民開啟新生活
    數據顯示,西藏農牧民佔全區總人口的68.5%,近240萬農牧民分散居住在5400多個村居。近年來,西藏不少青壯年農牧民放下犁耙牧鞭,走進城鎮,變身產業工人和服務人員。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格桑花民族服飾加工銷售公司,江達縣字嘎鄉塔字村村民扎西江措在製作藏裝(4月30日攝)。扎西江措學習製作藏裝不到兩年時間,已經是一名熟練的製衣工,現在每個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
  • 2016年至2019年 西藏建設、改造各類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20.48萬套
    冬令時節,行走在西藏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幢幢藏式民居,成為路邊靚麗搶眼的風景。「以前在牧區,家裡潮溼陰冷,搬到城裡後房子大還暖和,打工收入高,生活也方便,我喜歡在城裡生活的感覺。」從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搬遷到噶爾縣獅泉河鎮康樂新居的石吉,從牧民變成了「城裡人」,還找到了一份裁縫的工作。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斯朗尼瑪介紹,截至2019年底,西藏常住人口總數為350.5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0.57萬人,鄉村人口239.99萬人;西藏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33.4平方米,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41.5平方米。
  • 中國寶「藏」|西藏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
    西藏改則縣物瑪鄉搶古村村民央拉姆說,「村裡有了合作社以後,牛羊集中放養,我現在做擠奶工,也去茶館幫忙,去年收入差不多兩萬多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3726家,同比增長58.8%,加入合作社家庭有164749戶,群眾537159名。
  • 中國寶「藏」| 西藏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
    西藏改則縣物瑪鄉搶古村村民央拉姆說,「村裡有了合作社以後,牛羊集中放養,我現在做擠奶工,也去茶館幫忙,去年收入差不多兩萬多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3726家,同比增長58.8%,加入合作社家庭有164749戶,群眾537159名。
  • 安徽人均住房面積4年增加7.1平方米
    省委、省政府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省級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全面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預計到年底,累計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020個,房屋建築面積9836萬平方米,惠及110萬戶小區居民。住房公積金保障作用明顯,「十三五」以來,累計新增開戶83.17萬戶,累計支持43.77萬職工家庭貸款購買住房,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1384.36億元。
  • 安徽人均住房面積 4年增加7.1平方米
    省委、省政府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省級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全面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預計到年底,累計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020個,房屋建築面積9836萬平方米,惠及110萬戶小區居民。住房公積金保障作用明顯,「十三五」以來,累計新增開戶83.17萬戶,累計支持43.77萬職工家庭貸款購買住房,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1384.36億元。
  • 西藏今年逾60萬農牧民通過轉移就業開啟新生活
    西藏昌都市八宿縣擁巴鄉村民格松旺扎(右)在八宿縣西巴村小型磚廠裡忙碌(5月10日攝)。2018年,格松旺扎和家人搬遷到八宿縣西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進了125平方米的新居。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數據顯示,西藏農牧民佔全區總人口的68.5%,近240萬農牧民分散居住在5400多個村居。近年來,西藏不少青壯年農牧民放下犁耙牧鞭,走進城鎮,變身產業工人和服務人員。
  • 數說寶「藏」丨夠多!消費扶貧讓超億元「天上好物」出藏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獲悉,自開展消費扶貧行動以來,西藏已認定並申報扶貧產品185個,累計銷售額達1.05億元。西藏的優質農牧產品和地方特產,正通過網際網路走向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受到消費者歡迎。
  • 中國新農村建設和科技入村惠及西藏農牧民
    中新網拉薩5月11日電 (貢桑拉姆)「土豆、萵筍、青椒、西紅柿、蘿蔔、白菜,都是我們自己種的,只施肥,不加任何農藥,別人都說我們種的是『無公害蔬菜』」,11日,西藏拉薩市娘熱鄉加爾西村農牧民科技培訓結業,此間該村六組農民央宗說,除了春秋兩季農忙時之外,她時常抽空到市場賣自家種植的菜,每次都能賣出200多元的蔬菜。
  • 陝西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8.8平方米
    9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超全國,大多在南方易居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住房飽和度研究報告》,通過一組數據對比來反映我國居民居住條件的變化:1978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僅6.7平方米,但此後40年,尤其是1998年房改以來,商品房逐漸代替政策類住房成為增量市場主流,我國的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大幅提升,2019年達到39.8平方米
  • 濟南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現約36.43平方米
    濟南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現約36.43平方米 2020-12-17 18:00:44 「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 王瑤瑤 攝   中新網濟南12月17日電 (王瑤瑤 仇玉娟)「濟南現有住房1.9596億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約36.43平方米。」
  • 當前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到底有多少平方米?
    國慶前夕,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成就的文章非常多,這其中就包括了住房的變遷,這一點大家也都能理解,人們常說「衣食住行」,對於人來說,先要吃得飽,再要穿得暖,然後就是有地方住,再就是交通,這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求。
  • 西藏林芝:農牧民的「旅遊飯」越吃越香
    西藏林芝:農牧民的「旅遊飯」越吃越香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尕瑪多吉 方莉 王昊魁  2020-09-29 在國家5A級景區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巴松錯
  • 報告稱戶均住房116平方米 網友不滿被平均
    上述機構完成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全國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為36.0平方米。  這一數字旋即引來網上一片「不認可」的聲音,網絡調查顯示,大部分調查對象認為這一數據過高。
  • 家庭平均住房116.4平方米 網友稱又「被平均」
    網友熱議:我們又「被平均」了  核心提示  北大《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2》顯示顯示:2011年家庭現住房完全自有率84.7%;家庭平均住房面積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36.0平方米  新聞回顧:  報告稱全國家庭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
  • 截至2019年底,山東城鎮人均住房達到37.1平方米
    王玉志說,山東新型城鎮化發展邁入新階段,編制沿黃9市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監測指標體系,濟南、青島都市圈發展戰略研究成果通過專家評審,分別召開膠東5市、魯南4市住房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會議,區域協調聯動機制不斷健全。建立流動人口居住登記網絡申報平臺,登記流動人口1100萬人,累計發放居住證800餘萬張。紮實推進城鄉融合試驗區建設,出臺創建方案,開展試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