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一個不被父母寵愛的小女孩,平安夜獨自走在街頭賣火柴,不把火柴賣光就無法面對醉酒的父親。熱心的小松鼠,會變魔術的小丑哥哥以及小乞丐全都幫她出謀劃策,然而,小女孩發現,沒人願意買她的火柴。在這闔家歡樂的平安夜裡,她在冰冷的街頭再也無法忍受嚴寒,最終她依次點燃了手中所有的火柴,當最後一根火柴熄滅的時候,小女孩在街角停止了呼吸。
值得慶幸的是......小女孩從夢中醒來,父母臉上洋溢著暖暖的愛。
相對安徒生先生生活的年代來說,如今的孩子可能很難體為生活所迫的心情,更難以想像靠賣火柴為生的生存經歷,所以我們對原著進行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改編。使經典的童話故事換發生機,讓久遠的故事放佛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不再苦大仇深的渲染悲慘。希望孩子們懂得自己永遠都不會被父母拋棄,無論生活再艱難,也無論是否有了小弟弟和小妹,自己永遠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寶貝!
宣傳亮點
1
悲慘的經歷,快樂的結局!
作為童話界為數不多的傷感題材,《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讓我們記憶猶新,甚至小學課本中也將其引入。雖然本劇將結局轉苦為樂,但我們依然認可以悲慘為結局的故事對童年的意義,因為世界是多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的,黑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筆。但是面對2-8歲的兒童觀眾,我們選擇將黑色畫筆縮小,更加突出陽光、活潑的顏色,不信你瞧?
2
一根火柴的神奇互動!
在提升喜劇效的同時又不能破壞憂傷劇情的情況下,我們特意增加了小丑這個重要角色。作為一名小丑,只要站在舞臺上,無論心情如何都必須保持快樂,內心的不快無人得知。同時小丑又早已被人們訂上快樂的標籤,這裡外的快樂與惆悵更加豐富了小女孩的遭遇。當小丑舉起一根火柴時,火柴就具有了神奇魔法!
3
公主在結婚前不可以去男生家裡住~
故事中的小松鼠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朋友,眼看大街上人影凋零,小女孩的火柴卻依然沒有賣出去。於是小松鼠提議讓小女孩跟他回家,等到天亮再一起商量對策,但是這個提議被小女孩婉拒了。用童趣代替說教,能夠讓孩子在歡笑中理解自愛與自尊。
4
火柴全都熄滅了,小女孩「停止」了呼吸?
蜷縮在街角小女孩,點燃了最後一根火柴,她看見了遠在天堂的奶奶,她們緊緊抱在一起,這似乎預示著觀眾們:小女孩已經在寒冷中失去了生命。如果以此為結局,孩子們的心中一定難以割捨,同時也會有很多不解與抱怨。於是我們將劇情合乎情理的進行了反轉——媽媽並麼有生病,爸爸也沒有酗酒,而弟弟也是一個又乖又聽話的好孩子!
案例展示
北藝編劇:大福
一根火柴,照亮了漫漫長夜,更照亮了每一位爸爸媽媽慈祥的臉龐。我們不願相信,世上竟會有如此狠心的父母;我們更不忍相信,一個鮮活而稚嫩的生命就這樣黯然結束。也許,童話的世界是極端的,是極其赤裸的,因為童話的魅力不僅在於擁有許多不現實的美好,能夠不留餘地的呈現出人們心中的惡,也是童話的魅力所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正是用極惡、極悲的方式讓人們感受幸福的珍貴,在此基礎上,我們設計了夢境般的結尾,讓孩子們在走出劇場之前可以長舒一口氣,勇敢而堅定地面對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