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展開合理想像的寫作方法。
2、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
感受小女孩幾次擦亮火柴時的幸福心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出示小女孩畫像,引入課題。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童話故事,這是一個令人牽腸掛肚的小女孩,這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播放課件
現在,我們聽到了呼呼刮著的寒風,我們看到了簌簌而落的雪花,就在這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就在這舊年的大年夜,小女孩衣衫破爛,赤著腳,蜷縮在牆角,身體在瑟瑟發抖。
二、變序學文
(一)導讀第三部分(出示小女孩含笑而去的畫面)
第二天早晨,雪止風停,太陽出來了,可是小女孩的命運如何?
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啊!大家看,小女孩正處在學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然而卻被活活地凍死了。打開課本,伴著音樂,讓小女孩在我們的朗讀中,充滿無限同情的朗讀中安息吧!(師生齊讀)
對小女孩的死,冷漠的人是怎麼說的?
然而這暖和的陽光下悲慘的一幕卻深深地觸動了安徒生爺爺,他由此產生了美好的想像。
(二)展開研讀擦火柴部分
1、朗讀學習
(1)教師指導理解第一次擦火柴的段落
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五至十一自然段,看文中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麼?
能在課文中找出原句嗎?
第一次是「她終於抽出了一根火柴」。
第二次是「她又擦了一根」。
第三次是「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第四次是「她在牆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第五次是「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什麼?用--劃出(火爐),這一次的幻想給人什麼感覺?(溫暖)
(2)指導朗讀,體會含義,表達感情(出示課件)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同情)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裡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猶豫)
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驚喜)
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滿足)
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失望)
她坐在那兒,手裡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遺憾)
(3)學生自主學習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剛才老師指導你們學習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過程,請你們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並填寫手中的表格)
(4)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什麼變化?
我們一起學習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現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填寫表格的內容。
2、自由讀
3、指名比賽讀
(三)回歸第三部分
小女孩被凍死了,此時此刻,站在丹麥冰冷的街頭,望著含笑九泉的小女孩,我們能說些什麼呢?
三、品讀課文,揭示主題
聯繫上下文,大家想一想小女孩心中的「幸福」是什麼?文中兩次出現「幸福」這個詞,「幸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四、拓展延伸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會對她說些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