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盲目推崇論文引用率後果嚴重

2020-12-15 澎湃新聞

5月下旬,河北省科技廳宣稱,今年該省將繼續推進科技獎勵改革。其中,「取消『SCI他引次數』,改為他引總次數」引發熱議。論文「他引總次數」比「SCI他引次數」所涉範圍更廣、數量更大,此舉體現了對論文引用率的重視以及對提高評價科學性的努力。

最新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亞洲大學排行榜中,中國大陸地區高校首次佔據前兩位。在其指標體系中,「論文引用」權重也高居30%,看來重視論文引用率在教育評價中普遍存在。然而,著名論文引用指標H-index(高引用次數)的發明者赫希在今年1月曾撰文表示:「我提出了 H-index,希望它能成為一個評估科學成就的客觀標準。我覺得大體上它做到了。但是現在我相信,它也會大錯特錯,產生意料之外的嚴重負面影響。」

的確,時至今日,對於論文引用率與論文成果質量之間的高度正相關關係已遭到越來越多人的質疑,而國內過分看重論文引用率以及熱捧高被引論文作者的負面影響也正在逐漸顯現。

從學理上講,由論文引用率高而得出論文成果水平高的結論,反映了評價邏輯的混亂。論文引用率高,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論文的受關注度高,至於高關注度是否一定代表論文成果水平高?這無法確定。

高價值的論文,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已得到公認的數學公理論文,引用率並不高;而名人、「大牛」引用率極高的論文,後期被發現沒有什麼價值甚至是錯誤結論的情況也存在。不否認那些研究紮實、觀點鮮明的論文引用率高,但決定論文引用率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取決於論文議題的熱門與否。

一般而言,綜述類論文、爭論話題類論文、成果應用推廣類論文等引用率會相對高些,這在實踐中已得到較廣泛驗證,但論文引用率高也未必一定表示該論文的觀點受到多數人的認同。為此,國內對論文引用率指標需要抱以更客觀、理性的態度,尤其要防止對論文引用率指標期望過高而導致的嚴重不良後果。

首先,以論文引用率來評判論文水平的「高低」,會產生以訛傳訛的問題,令謬誤暢行。因為國人的名校、名人情結嚴重,所以名家、「大牛」與論文高引用率互為因果。而各路期刊編輯為了追求期刊論文的高引用率,對名家、「大牛」的稿件「趨之若鶩」,很少有期刊編輯就名家、「大牛」的稿件邀同行專家對其內容進行嚴格評審把關。而名家、「大牛」的高引用率文章,經期刊的力推,其思想觀點無論正確與否都會被急速放大和傳播。

比如,曾經「譽滿全球」的某著名高校經濟學大家,其經「科學論證」後言之鑿鑿地對中國綜合國力做出的研究結論嚴重脫離現實,但其相關論文卻獲得了極高的引用率。此結果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很大(不限於學界),誤導了相關行業的一些政策決策。說到底,即使是高引用率的論文,也不能代表觀點一定正確。

其次,以論文引用率來評判論文水平的「高低」,會催生學術投機的問題,令「小人」得志。這裡的「小人」,特指和論文引用有關的投機鑽營者。

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期刊(PloS Biology)日前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數百名研究者的論文自我引用率超過了50%,部分研究者的自引率甚至超過了90%。這麼高的自引率到底算不算學術不端?這有待權威組織來認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對論文高引用率的推崇,給一些學術不端者提供了學術投機的市場。

有的學者刻意引用所投期刊上的論文和審稿人的論文,此謂「巴結引」;有的期刊要求作者引用本期刊論文,或者審稿人要求投稿人引用自己的論文,此謂「被迫引」;還有學術圈子內的「相互引」,對領導、名人的「諂媚引」……總之,圍繞論文引用的各種學術不端手段五花八門,唯獨見不到崇尚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再者,以論文引用率來評判論文水平的「高低」,最大的問題是極易扼殺原始創新,令原創夭折。

原始創新、高深理論成果論文,一開始「曲高和寡」很正常,而且還有可能因其思想獨特、超前而受到排斥。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謝爾頓來華訪問時提到,他的那篇1961年發表並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論文,發表後好些年幾乎沒什麼引用,而且在開始被引用的時候也並不完全是正面的。像這種獲得諾貝爾獎的論文在獲得諾獎前引用次數很低的情況並不少見。

所以,如果教育科研單位的評價和管理者過分在意論文引用率,視論文高引用率為王道,只看結果而不計手段,把高被引論文學者奉為絕對權威,不惜把科研資源投向熱門領域,鼓勵跟風,這種短視、浮躁、急功近利的做法,很可能會把那些出自興趣愛好、甘願坐「冷板凳」、追求異質思維的創新人才早早淘汰出局。

總而言之,論文引用率指標能夠反映論文被關注的情況,它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信息追索工具。但是,在防止其負面影響的同時,如何利用好這項科學研究技術和手段,為中國教育科研人員致力於原始創新研究、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科技難題服務,這是教育科研評價與管理者要思考的一個重要議題。

(原標題:盲目推崇論文引用率後果嚴重,作者樊秀娣為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深度分析:盲目推崇論文引用率後果嚴重
    作者 | 樊秀娣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論文「他引總次數」比「SCI他引次數」所涉範圍更廣、數量更大,此舉體現了對論文引用率的重視以及對提高評價科學性的努力。最新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亞洲大學排行榜中,中國大陸地區高校首次佔據前兩位。在其指標體系中,「論文引用」權重也高居30%,看來重視論文引用率在教育評價中普遍存在。
  • 研究揭示封面圖像對學術論文引用率的放大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王國燕課題組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技史研究中心Jane Gregory合作,揭示封面圖像對於學術論文引用率的放大效應
  • 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周光禮:超越科學主義評價...
    在這種錯誤導向下,中國乃至全球大學中出現了一個令人憂思的現象,即大學開始裁撤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因為人文社科專業對大學的世界排名貢獻不大。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萎縮帶來兩個嚴重的後果,一個是大學的道德領導能力大大弱化,大學已經很難站在道德高度引領社會、批判社會。另一個是大學立德樹人能力大大弱化,諸多大學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即德育普遍邊緣化。大學的組織目標、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均不支撐大學德育。
  • 同濟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淘汰率30%
    同濟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淘汰率30% MBAChina
  • 研究發現參考文獻多能夠提高論文引用率
  • 2020上海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招聘公告
    3、鄭春榮教授,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德國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歐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歐洲學會德國研究會副秘書長、上海歐洲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擔任《德國研究》副主編、《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委、《德國發展報告(德國藍皮書)》主編。
  • 中國科大等揭示封面圖像對學術論文引用率的放大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王國燕課題組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技史研究中心Jane Gregory合作,揭示封面圖像對於學術論文引用率的放大效應:在高水平期刊論文中,學術質量造成的封面故事文章和普通論文的引用率差異不足120%,但當論文以封面圖像的形式刊登,其引用率可放大到
  • 調查發現篇幅長的論文引用率高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Krzysztof Stanek,分析了2000年至2004年在頂級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30027篇同行評審論文,結果發現,隨著論文長度的增長,平均被引用數也在增加。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天文學家J?觟rg Dietrich此前也進行了一項類似的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 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舉辦專題研討會,探討「基礎教育減負增效」
    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舉辦專題研討會,探討「基礎教育減負增效」 來源:高等教育研究所   時間:2020-12-07  瀏覽:
  • 中國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論文指數之「坑」
    作者 | 樊秀娣(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庫管理與研究中心研究員)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雙一流」建設的全面鋪開,國外科睿唯安、愛思唯爾和施普林格等期刊集團旗下的資料庫也加大了向我國推出各種期刊論文指數(定量指標數據)的力度。
  • 同濟大學經管學院MBA中心主任施騫作客央廣 史上最實用MBA教育指南...
    同濟大學,一所享有盛譽的百年名校,一個令無數學子心馳神往的頂級學府。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同濟大學為什麼值得你做一番了解?明確同濟大學的優勢學科對你有何助益?當下備受追捧的MBA學習是否適合現在的你?
  • 抄襲論文的輕重後果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比較恐怖的事情:抄襲論文的後果。現在為了撰寫畢業論文,很多人學生在網上抄襲,或者找人代寫,很多的人都不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要是在學校進行畢業論文查重的時候被檢測出來抄襲,可能會覺著,我再原文的基礎上再修改就行了,NO,這是一件十分嚴重的事情了。抄襲會有什麼後果,學校會怎麼處理抄襲的同學?
  • 英國大學華裔校長:以學生為中心,研究不數論文和引用
    薩裡大學也是歐洲小衛星、移動通信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研究力量雄厚。逯高清  獨具特色的薩裡大學  NSR:薩裡大學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逯高清:薩裡大學是一所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特色比較鮮明,如果在中國的高校中找類似學校的話,我覺得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能比較接近:體量不是特別大,但在一些學科上優勢明顯。  薩裡大學專業的集中性比較強,有多個很有特點的專業方向,而不是全面鋪開。薩裡大學的研究不以論文為主,不數論文,也不數論文引用。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梁愛斌教授榮獲「聖安東尼...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梁愛斌教授榮獲「聖安東尼-EBMT青年領袖獎」 2020-12-16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大學與廣聯達共建「智能建造聯合研究中心」,教育發展基金同步...
    12月19日,同濟大學與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共建「同濟大學-廣聯達智能建造聯合研究中心」,並同步設立教育發展基金。副校長顧祥林、廣聯達董事長刁志中,以及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程與產業研究院、教育發展基金會負責人等出席儀式。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主任易祥華當選上海...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主任易祥華當選上海市醫師協會第二屆病理科醫師分會會長 2019-11-12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年第一期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8年第一期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沙龍舉行 來源:德國研究中心   時間:2018-03-14  瀏覽:
  • 英國留學,抄襲論文後果很嚴重,你可能會坐牢……
    19年初演員翟天臨被指論文抄襲上了熱搜,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人氣和學霸形象毀於一旦。而在英國留學,論文抄襲是件很後果亦是相當嚴重。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會有人說,我才不會抄襲嘞可實際上,你已經越過雷池而不自知英國文論和中國論文是有所不同的你真的會因為引用文獻不當而被認定為抄襲什麼情況下會被認定為抄襲
  • 2020北京同濟大學數學中心召開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及招聘公告
    同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始建於1945年,解放後幾經調整,於1980年正式恢復應用數學系,2006年定名為數學系,2016年成立數學科學學院。學院目前有專職教師96人,人才計劃10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同濟大學數學學科在2017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學科(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