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孩子雖然很辛苦,但是當我們看到孩子新學會一項技能,會高興好幾天,這種幸福的感覺無法替代,會忘掉之前所有的辛苦。
但是當孩子到了兩歲之後,會經常做出一些讓家長感到頭疼的舉動,比如「扔東西」,不管手裡拿著什麼東西,孩子總是喜歡扔出去,怎麼管都沒用,家長看著被孩子搞得一團糟的房間,感到十分無奈。
昨天,同事邀請我去她家吃飯,剛一進門,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地面上都是玩具,沙發墊也被扯了下來,孩子坐在餐椅裡吃飯,看到我來了,馬上把手裡的勺子扔在地上,好像在抗議一樣。
同事一臉尷尬,然後對我說:「家裡有點亂,你別介意,孩子最近不知道是怎麼了,特別喜歡扔東西,怎麼管都沒用。」
吃完了晚飯,同事無奈地說道:「現在的孩子太難管了,總是扔東西,說他的話,他還不聽,甚至變本加厲,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啊?」
我對她說:「孩子扔東西很正常,並不是管不好,只是你沒用對方法。」
孩子在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開始練習抓握,到了4個月的時候,手部掌控能力會不斷強化,可以握住東西,也會吮吸自己的手指,8個月左右的時候,孩子可以把手裡的東西扔出去,其實孩子這是在強化自己的認知。
孩子喜歡扔東西,不只是淘氣,也不是不懂事,而是一種學習行為,通過扔東西,孩子能夠強化自己的認知能力,也會鍛鍊肢體的操控能力。
孩子在扔東西時,會覺得自己「很厲害」,尤其是家長表現出驚訝、生氣等情緒時,孩子會很有成就感,當物品落在地上發出聲響,孩子會感到很有趣。
總的來說,孩子扔東西,我們會認為孩子很淘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在刷新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看到被孩子搞得亂七八糟的房間,家長會阻止孩子扔東西,也是害怕孩子扔東西時會傷到自己,但是你知道嗎?粗暴阻止孩子扔東西,會對孩子造成很多的影響。
1、出現認知障礙
看到孩子扔東西,有些家長會大吼大叫,甚至直接搶走孩子手裡的物品,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因為孩子正在探索未知的世界,突然被家長打斷,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孩子對外部世界的印象,時間久了,可能會出現認知障礙,邏輯思維能力也會變差。
2、沒有安全感
孩子在童年時期,會特別缺乏安全感,而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主要來源,就是自己的家長,當孩子扔東西時,如果家長經常粗暴阻止,會讓孩子感到很害怕,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自卑、膽小、懦弱,對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3、出現性格缺陷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越是不讓孩子扔東西,孩子就越想把手裡的東西扔出去。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想把手裡的東西扔出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如果家長阻止孩子,孩子就越想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長此以往下去,孩子會出現性格缺陷,比如偏執、偏激、暴躁等等。
當孩子開始喜歡扔東西,家長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很有幫助,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1、通過遊戲引導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扔東西,提前準備好球、飛盤、紙團等玩具,然後和孩子一起扔,並且不斷鼓勵孩子、誇讚孩子,讓孩子細細品味東西掉在地上的聲音和形態,這樣做會鍛鍊孩子的感官能力,心理需求也會得到滿足。
2、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不可以扔
比如一些貴重物品,或者是具有危險性的剪刀、玻璃杯等等,都不可以讓孩子隨便扔,如果孩子扔了,家長要嚴厲起來,讓寶寶記住這個東西不可以扔,孩子可能會記不住,但是家長反覆強調,孩子會在大腦當中形成影響,與此同時,這樣做也能夠鍛鍊孩子的記憶力。
3、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孩子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家長不要馬上打掃乾淨,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打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時間久了,孩子身上的優點會越來越多,將來上學之後,也會虛心學習。
總之,當孩子變得喜歡扔東西,家長不要感到頭疼,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家長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幫助,沒準孩子就是下一個「小學霸」。
我是夏橙媽咪,一名全職寶媽,經常和大家分享原創文章,希望您看過本文之後能夠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