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不是好辦法,讓孩子養成主動洗手的好習慣,試試這5個步驟

2020-10-14 婷媽alan

文/婷媽

經常有家長說,兩三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這裡摸摸,那裡爬爬,卻不願意、也不喜歡洗手,尤其是吃飯前,叫孩子洗手,答應得好好的,可是大人一轉過身去,他們就敷衍著隨便洗一下,根本就沒有洗乾淨。

為此,很多媽媽會很生氣,覺得孩子這是在明知故犯,挑戰家長的權威。所以每次看到孩子不配合的時候,他們都會火冒三丈,甚至會朝孩子吼叫。

然而,用吼就能達成目的嗎?據他們說,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不僅自己的好心情被破壞了,孩子也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那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答案是肯定的,肯定有其他辦法,只是需要我們用心去跟孩子溝通,再加上一些輔助工具,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了。

媽媽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一定不能用吼叫,而是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具體怎麼做呢?

1. 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手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去做某件事情,其實是因為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洗手這件事,在我們叫他做之前,就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手?飯前洗手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因為手是接觸外界環境最多的,很容易沾上各種細菌,如果不清洗乾淨,就用手去拿食物,細菌就會跟食物一起進入人的體內,就會讓人生病。

再跟孩子講講生病的後果,我想沒有哪個孩子不趕緊洗手的啦。

2. 引導孩子觀察自己手上的汙垢

大部分汙垢,我們可以通過肉眼就能看到;也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這時候可以藉助一些工具。如果有條件,媽媽可以讓孩子把手放到放大鏡或顯微鏡下面觀察,這樣他就能很清楚的看到手上的汙垢或細菌,從而讓孩子印象深刻。

3. 定期給孩子剪指甲

指甲是藏汙納垢的地方,定期給孩子剪指甲,就可以避免指甲中留汙漬,病菌也就找不到藏身之處了。

4. 提醒、督促孩子勤洗手

在孩子每次外出回家、飯前便後,媽媽們一定要耐心提醒孩子洗手,如果孩子不願意,也 要遷就他們。而是要反覆的督促他們、提醒他們,讓他們逐漸養成後飯前、便後主動洗手的習慣。

5. 家人做好示範

這一條,對於比較小的孩子特別有效。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大人的樣子做事,當他看到大人有這樣的好習慣,就會跟著做。

所以,我們在示範的時候,不妨配合一些比較誇張的語氣,告訴孩子:「我準備吃飯了,現在我先去洗手哦!」還可以嘗試著提議,跟孩子比賽,看哪個先洗好。孩子往往會興致盎然,尤其是在有機會贏大人的時候,他們更是樂此不疲呢!

婷婷兩三歲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跟媽媽一起比賽了,每次如果有機會贏了媽媽,她就樂得「哈哈哈」地大笑。而我,有時候就故意稍微慢一點點,讓她有機會贏我。這個方法真的是屢試不爽哦!

如果你家孩子,正是兩三歲的年紀,並且不願意洗手,不妨的試試這幾個方法吧!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婷媽,親子講師,多平臺原創作者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怎樣讓孩子主動洗手,三個方法幫你的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們常常說,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那麼我們就要從小培養起大家一些使用的習慣,比如勤洗手。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孩子不愛洗手?每天都要提醒他玩一會就要洗手,吃東西前先洗手?下面3個方法幫你的孩子養成洗手好習慣。
  • 永川區:幼師教洗手七步法 孩子養成好習慣
    (原標題:永川區:幼師教洗手七步法 孩子養成好習慣)
  • 如何幫孩子培養好的習慣?這6個步驟,家長可以試試
    家長們應該都明白「惡習難改」的道理,但因為好習慣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難免有僥倖、偷懶的時候,所以幫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6個步驟,分享給大家。而培養好習慣,可以試試這6步:一、引導孩子對某個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只有孩子對某個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自己可以做到的信心,孩子才會配合家長養成這種習慣。
  • 正確洗手 注意7個步驟
    每次洗手最起碼要在20秒左右,宜選擇一次性使用的洗手液洗手教育是少年兒童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家長都發愁,孩子不愛洗手怎麼「破」?近日,演員郭濤攜兒子郭子睿(石頭)亮相北京,出席「趣洗手」主題活動。
  • 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養成好習慣的辦法
    好的習慣,就是做有益於自己、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事,並長期堅持,直到成為習慣性的行為。從小給孩子養成好習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培養好習慣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事有計劃,即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體的時間規定,有準備、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驟。  習慣二:堅持每天鍛鍊身體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開拓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為了實現這些夢想,孩子們每天埋頭於功課,卻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這件事,就是「堅持每天鍛鍊身體」。
  • 使用「家庭契約」,輕鬆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今天咱們跟大家分享一個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工具,叫做家庭契約。孩子自制力差,有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這是讓很多父母特別頭痛的問題,而多數父母在這種情況下又特別喜歡跟孩子講道理,但是大多數孩子對父母的道理並不感興趣。他們通常是左耳進右耳出,或者說乾脆充耳不聞,繼續我行我素。於是呢,父母就只好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孩子變成了孩子眼中嘮嘮叨叨的父母。你先去洗手,再吃飯,衣服不要亂扔,要收拾好。
  • 培養孩子好習慣捷徑有2點,第二點很重要,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
    在幼兒園我學會了很多東西,留自己的東西要分給其他的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物品要放整齊;飯前必須洗手;做錯事情要道歉;答應別人的要做到;多思考多觀察;我認為這就是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我毅然決然的將它買回家,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質量好,分開書的第1頁,映入眼帘的是生動的圖片加文字,我家孩子對這種書一直很感興趣,在我仔細看了內容之後發現,整套書就是圍繞著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培養孩子自制力設計的。
  • 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自覺主動的好習慣?就這個方法管用!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天生比別的孩子能折騰人,也不是自己不懂得教育孩子,而是她們沒有找到問題的關健。很多媽媽往往容易把孩子不好的習慣歸咎於孩子的性格,甚至有的媽媽把孩子懶懶散散的狀態歸咎於遺傳了孩子爸爸或其他家人。然而,大部分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在家長的批評中養成的。
  • 「我要馬上洗手」,這話孩子對你說過嗎?好習慣是這樣養成的!
    晚飯後我們帶孩子出去剪頭髮,以前孩子的頭髮都是她媽媽給剪的,這是他第一次去理髮店剪頭髮,本來以為他會害怕,結果完全出乎預料,孩子乖乖地坐在凳子上,一動也不動,非常配合理髮師,剪完以後還對著鏡子用剪刀手比劃了一下,看著孩子在鏡子裡樂呵呵的樣子,我覺得他對這次剪的髮型還挺滿意
  • 孩子長大前,助孩子養成的5個好習慣,是家長重要的責任
    根據英國哲學家普德曼所說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習慣是有多麼重要,好習慣能夠成就大人才。所以家長的重任就是當孩子長大前,一定要培養孩子這5個好習慣。聽大爺的話語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在面對這個簡單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懂得物歸原處,比如,扔垃圾,大家都知道垃圾應該扔在垃圾桶裡把,那為什麼道路上還會出現那麼多垃圾,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所以一定要重視起來。
  • 寶寶上學前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趕緊收藏。
    孩子在入學前可以不上興趣班、英語班,這些東西上學後有近20年的時間去學習。但是在入學前,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一些好的習慣、規矩,這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課題。
  • 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一天養成的,心理專家為你支招,試試這3種辦法
    文/寧媽媽育兒經孩子的成長不總是一帆風順,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小時候淘氣,做錯事,和小朋友吵架,上學還逃課,不寫作業等等,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這些壞習慣中,孩子的情緒失控最應該引起父母重視。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最後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別著急,心理專家為父母支招,可以試試這兩種辦法。
  • 養成這5個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
    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只有從小就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才能讓他們受益終身,即使他長大後沒有成才,至少也不會成為作奸犯科的那種人。那麼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呢?所以,從小培養孩子雷厲風行,不拖拉磨蹭的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它能夠讓孩子在任何挑戰面前,都保持從容不迫的心態,然後把事情完成的既圓滿又漂亮。3.樂於閱讀,善於閱讀讀書到底有多好?相信我不多說,各位家長也都能明白。
  • 教育孩子必須養成的七個好習慣
    而幼年是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能在家長的引導下養成好習慣,就能在這張白紙上慢慢展現美妙的圖畫,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筆劃。美國學校把其歸納為孩子成長的7棵習慣樹。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陪孩子一起慢慢養成這些好習慣吧!
  • 家庭教育之「熊孩子太氣人,除了吼叫打罵,可以試試這些辦法」
    「你不是說好不再打兒子了嗎?」我半認真半開玩笑地看著她。「你不知道,當時怎麼說也不管用,好話說了一筐,連嚇唬帶訓斥,都沒用。唉,我兒子只有揍才管用,沒辦法了……」妮可邊搖頭邊嘆氣道。是啊,如果不是黔驢技窮了,哪個媽媽捨得打自己的孩子呢?
  • 新學期,請幫助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
    只有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孩子才會懂得珍惜時光。,武漢首個「方艙醫院」裡,《湖北日報》記者柯皓拍下了一位安靜閱讀的年輕人。不可因為這學期的時間緊,學習任務重就忽視閱讀的作用,大量閱讀書籍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學習一些好的句子、段落、表達方式。
  • 12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但是習慣並不是靠一天兩天養成的。它來自於對理想的堅定追求,來自於長期嚴格的自律。孩子12歲之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當然,自省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是靠一天一天培養起來的。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並讓孩子堅持自省,它才會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 9個學習好習慣,孩子開學一定要養成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壞習慣足以毀了孩子的一生,而好的習慣,卻會能讓他受益終生。關於培養孩子的習慣,這裡有套「9+3」理論,即9個好習慣+培養所需的3個步驟,開學了,每位家長都值得一看。9個學習習慣,可以分成4個課堂習慣和5個作業習慣。
  • 孩子總是作業拖拉怎麼辦?試試這4個辦法,親測有效
    今天堂姐打電話來,跟我抱怨外甥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有時候明明只有幾道題,但是半個小時也做不完,催也不管用。她說自己已經無計可施,問我對於孩子作業拖拉有什麼好辦法,還一再追問我女兒好習慣怎麼養成的。孩子做作業拖拉的問題,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那我就結合我的實踐經驗,幫助大家總結一下如何糾正孩子作業拖拉、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作業拖拉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排除知識點不熟練導致的作業速度真的慢,還有低年級孩子手部肌肉發育不完全,寫字速度慢這兩個原因,一般的孩子都可以用這4個方法糾正。
  • 孫雲曉: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習慣,6個步驟讓孩子擁有好習慣
    在這裡,我願意試著分享一下習慣培養的六大步驟,或許會給大家一些幫助。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研究結果發現: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她聽了小男孩的話,對他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決定怎麼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可是你會鞠躬嗎?試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然後,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麼鞠躬,並讓男孩子練習了幾次,才讓他去給任課老師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