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
卓蘭未檢
暑期課堂開講啦
主講人:武川縣人民檢察院
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矯治系列--多次曠課、逃學
曠課、逃學,是中小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為,長期的曠課、逃學不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曠課、逃學往往是學生對學校生活失去了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的態度甚至懼怕的心理狀態,而在其行動中形成的不良表現方式。
多次曠課、逃學產生的危害有哪些:
經常逃學、曠課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前途,而且經常接觸一些搗亂的、不愛學習的逃學學生,以及過早的接觸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逃學的孩子往往在社會上遊蕩、閒散,容易在不良刺激的誘惑之下產生犯罪的念頭,有時還會被一些不良分子教唆和利用,從而進行一些犯罪活動。
學生曠課、逃學的原因有哪些:
家庭因素
一是不完整的家庭結構(如父母離異、分居、父母一方死亡的或者一方去向不明的等等)、不良的家庭環境(如父母一方或雙方有賭博、吸毒等不良嗜好)等使孩子在情感上、精神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或缺乏家庭監管,進而養成了曠課、逃學的不良習慣。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僅對枯燥的學習毫無興趣,而且易沾染社會不正之風。有的家長要求過於苛刻,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學校因素
一是學生校園生活發生重大變化,如留級、換班、轉學、升學等學習環境變遷。
二是與學校生活有關或在學校遭遇到挫折、打擊或侵害等不愉快的體驗,常見的有升學競爭的壓力造成沉重精神負擔、遭受校園欺凌等侵害。
三是教材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單調、枯燥,重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以及教師對個別學生歧視,採取不當的懲罰措施等。
社會因素
一是社會一些不良風氣使一些學生的心理受到了扭曲,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二是受到校園周邊一些非法、違法營業的網吧、KTV等娛樂場所引誘;
三是受社會不良文化及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一些學生盲目地向那些所謂偶像學習以致認為讀書無用,不能客觀地看待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性。
自身因素
一是心理狀況的影響。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如一直處於失敗的心理體驗中,會使學生產生不良的自我意識,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動機,更失去對學習的信心,進而導致曠課、逃學行為的發生。
二是不良人格特徵的影響。有調查研究顯示,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強神經質型個性的學生更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做出曠課、逃學的行為。這是由於其不良的人格特徵會影響到其高級神經活動的強度、靈活度和平衡度,使他們從事緊張的智力活動時易疲勞、注意力易分散,反應遲鈍,學習效率下降,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導致曠課、逃學。
三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水平的影響。調查研究發現,經常曠課、逃學的學生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缺乏「自我能動性」。他們往往不能積極主動地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能自覺主動地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而是採取消極的曠課、逃學行為來逃避學習困難,究其本質,在於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遠大理想。
學生曠課、逃學行為矯治策略:
幫助學生克服和矯治曠課、逃學行為,是一件長期性的工作,需要學校、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建議採取以下矯治措施:
一、學校方面
一是 要營造和諧班集體,促成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對於曠課、逃學的學生不能先入為主地貼上「沒救了」「自甘墮落」的標籤,要儘可能站在他們的立場和角度去理解他們。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工具,如黑板報、校報等形式,表彰和樹立後進生變先進的典型,讓「差學生」也經歷更多的積極情緒體驗。
二是學校應當堅持其主導教育地位,多樣化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學習知識過程變得豐富有趣。
三是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其健全人格。要對曠課、逃學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了解、分析學生心理與人格發展狀況,提高教育和幫助的科學性和針對性。要把曠課、逃學的學生作為學校心理諮詢工作的重點對象,通過心理諮詢幫助學生了解厭學、曠課和逃學的根本原因,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方法,幫助他們建立學業自信。
二、家長方面
作為家長,發現孩子有逃學、曠課的不良行為,應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多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是把過多的壓力施加給孩子,從而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培養溫馨家庭氣氛。
一是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一旦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比如談論中出現反常的話題、沉迷網絡、對學習不感興趣、行動詭秘等,要引起足夠的警覺。同時,與孩子進行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指出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孩子明白曠課、逃學是不對的。
二是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不能僅僅把考試成績當做評價孩子的標準,家長要學會安慰鼓勵孩子,解決孩子的厭學情緒,並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積極引導,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增加親子感情,有效的預防曠課逃學。
三是 家長發現孩子有曠課、逃學的不良行為,應當走進學校,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積極和老師配合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只有家長與學校雙管齊下,才能有效解決孩子無故曠課和無故逃學的問題。
三、社會方面
一是要堅持正面教育,大眾傳媒要大力弘揚社會主旋律。正面教育的內容多了,使學生耳濡目染,促使其從心中升起對時代英雄的敬仰之情,進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榮辱觀。反之,就會起到不良的示範作用,給學生提供模仿的反面教材。
二是要打造綠色文化市場,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加強對校園周邊經營場所和商業網點的監管,校園周邊禁設網吧、KTV、遊戲廳等場所,重點整治娛樂場所、網吧、賓館等場所違規接待,容留未成年人等問題,加強對製作傳播網絡違法及不良信息、中小學生沉迷網絡特別是網路遊戲的管控。
三是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發揮社會環境育人優勢。逐步增加有益的文化、娛樂和體育場館,並對中小學生免費開放,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
本應生活象牙塔,非要提前出去闖,外面世界誘惑多,未成年人要提防。逃學曠課應重視,僅僅批評不治本,究其原因更有用,家長老師齊上陣 。教學形式應多樣,學習知識質量高,培養興趣和愛好,孩子成材又成長。學校家庭避風港,待你羽翼滿而寬,飛向更高的藍天,會有無限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