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曉寧
《守護草原上的「娜荷芽」》專題報導之三
呼和浩特:「卓蘭未檢」為孩子點亮未來之光
2020年9月1日,在新學期開始之際,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卓蘭未檢」工作團隊的檢察官再一次來到賽罕區大學路小學附近,對學校周邊商鋪進行回訪,發現附近商鋪的「五毛辣條」等「三無」零食已無蹤影。
在此之前,檢察官多次走訪學校周邊商鋪發現,轄區多所小學周邊的店鋪,長期售賣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質量合格證的「三無」產品。這些「三無」產品中,既包括沒有生產日期的小食品,也包括沒有質量安全保證的假校服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小玩具,這個調查結果讓檢察官非常憂心。
針對學校周邊「三無」產品泛濫的現象,賽罕區檢察院迅速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了檢察建議,建議其對校園周邊的商鋪進行全面清查。賽罕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開展了專項行動清查「三無」產品,經過專項整治,「三無」產品泛濫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在檢察官回訪過程中,商鋪經營者不僅主動拿出相關經營許可證和進貨憑據,還對檢察幹警說:「為了孩子們的健康和安全,我們絕對不賣『三無』產品,你們就放心吧!」
卓蘭,音譯自蒙古語,意為燈芯,寓意著智慧之光、溫暖之光、希望之光、未來之光。2019年,呼和浩特市檢察院以內設機構改革為契機,決定以「卓蘭」為名,在兩級檢察院選拔36名業務能力強、富有愛心、責任心的檢察人員,成立「青城·卓蘭未檢」工作團隊,著力打造未檢特色品牌。
兩級檢察院「卓蘭未檢」實行一體化工作機制,重要工作任務由市院統一部署、調配人員,改變了基層未檢工作人員少、單打獨鬥的局面。同時,通過兩級檢察院聯合開展司法保護、犯罪預防、教育挽救、社會救助等工作,形成內部工作合力,做優做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
「卓蘭未檢」團隊成立後,檢察機關通過內外聯動,不斷壯大「卓蘭未檢」的「朋友圈」。與團自治區委聯合建立的「呼和浩特市青禾未成年人觀護中心」,系自治區首家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基地,被確定為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試點單位。同時,與婦聯共同啟動了「重點青少年心理支持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方式,委託內蒙古澤心心理諮詢公司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諮詢和心理疏導服務。還與伊利實業集團共同籤署了《「未」你護航、「伊」起成長合作意向書》,合力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向縱深發展。
教育先行,打好未成年人自護「防疫針」
今年7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通報表揚,「青城·卓蘭未檢」工作團隊檢察官、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郝文霞榜上有名,成為全國受到表彰的167名個人之一。
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郝文霞看到犯罪給被害人帶來身心傷害,犯罪未成年人因此付出的沉重代價以及給家庭的沉重打擊和社會造成的危害,而案件背後是未成年人普遍法律意識淡薄。新城區有在校學生9萬餘名,抓好學校法治教育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郝文霞以 「法治進校園」為切入點,從源頭上抓好法治宣傳教育,讓青少年及家長、老師懂法、守法,社會各界營造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實現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安天下興家國的目標。
新城區檢察院與區教育局建立工作聯繫制度,將法治教育日常化,每學年教育局根據各校情況統一安排法治講座課時。郝文霞每年進行不同主題、形式的法治宣講二十餘場,並建立了有檢察長參加的21人的法治副校長團隊,擔任41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聯合司法、團委、婦聯共同開展活動,使得新城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持續下降,在市內四區發案最少。
新城區有眾多的公立、私立幼兒園和中小學、職業學校、學院。針對不同的人群,郝文霞結合所辦案件,講授不同的法治講座內容,確保法治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幼兒園以防止幼兒侵害為重點,通過幼兒園依法管理、教師依法履職和家長有效監護及時發現和避免侵害事件發生;對小學生則重點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對中學生和職業學校學生的法治教育則結合青春期身心特點和案件特點進行,以家長為對象的法治宣講主要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理性看待、處理傳統養育方式與現代青少年不同理念間的衝突。
這些只是呼和浩特市兩級檢察機關「卓蘭未檢」開展法治教育的一幕幕縮影,據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部主任、「卓蘭未檢」檢察官王君介紹,近年來該院以「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為依託開展未成年人自護教育,舉辦法治教育宣傳講座514場,覆蓋學校163所,受教育學生120萬餘人,基本實現校園普法全覆蓋。製作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光碟3套,發放近百份,製作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手冊《我們的身體不容侵犯》《預防校園欺凌》《預防性侵害,做自我保護神》等,發放7.1萬餘冊。
同時,該院將法治教育融入司法辦案中,通過辦案檢察官釋法說理,改善未成年被害人生活習慣,提高未成年被害人自我防護意識。「線上」輔導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利用「卓蘭未檢」微信公眾平臺,原創「寒假課堂」「暑假課堂」等系列自護微信文章30餘篇。通過開設網上法治教育基地、「雲上法治教育課」、「卓蘭檢察官」做客內蒙古電視臺「說法班會」欄目等形式,讓孩子們宅在家裡也能接受到優質的法治教育。
此外,該院還與呼市婦聯合作開展「學習民法典,構建和諧家庭」系列普法活動,利用抖音、快手平臺發布27個普法作品,累計播放量達50萬。同時,利用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26」禁毒日等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促進「線下」交流互動,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在開展法治宣講教育的同時,組織在校未成年人開展模擬法庭、排練情景劇等活動,近距離接受互動式、體驗式自護教育,提高在校學生自我防護的意識。
「智慧未檢」
跨區域構建未成年人保護「防火牆」
2019年12月初,呼和浩特市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信息查詢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是「卓蘭未檢」為了落實「一號檢察建議」,使入職查詢和從業禁止制度發揮最大效力而自主研發,可通過數據共享同時查詢案件隔離的方式向其他檢察機關開放。
王君介紹:「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信息查詢系統直接與教育機構、社會救助機構等職能部門對接,建立與未成年人相關的特殊行業或崗位人員入職程序犯罪記錄查詢機制,諸如針對學校教師、安保人員、保潔、廚師等人員進行入職審查,提高其品行評估的準確性,將有侵害未成年人前科人員擋在門外。」
據介紹,近年來,呼和浩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部分案件對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傷害,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為了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根據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中級人民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5部門共同會籤的《侵害未成年人利益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實施辦法》,查詢系統可供幼兒園、小學、初中、幼兒及兒童培訓機構等教育單位、社會救助機構、體育館等經常接觸未成年人的行業進行入職查詢。目前,該系統原始碼已經向全國各級檢察機關開放,通過共同擴充、完善違法犯罪信息資料庫,不斷加高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防火牆」,與教育、司法等部門共同為未成年人構築成長的「防火牆」「安全島」。
今年4月1日,興安盟檢察分院「海蘭未檢」團隊與呼和浩特市檢察院「卓蘭未檢」團隊以視頻形式,籤署了《關於建立跨區域侵害未成年人利益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平臺的合作協議》,建立跨區域侵害未成年人利益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平臺。
「海蘭」「卓蘭」皆為蒙古語諧音,「海蘭」一詞翻譯為「慈愛、仁愛、疼愛」。「海蘭未檢」與「卓蘭未檢」攜手構築「蘭盾」,旨在充分發揮未檢職能,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合作協議籤署後,呼和浩特市和興安盟兩地將通過登錄侵害未成年人利益違法犯罪信息查詢平臺,交換違法犯罪人員數據,以開源共享的方式形成信息庫,對平臺中查詢申請受理、案件數據管理、檢察人員管理等多個模塊實現功能共享,限制具有侵害未成年人利益行為的違法犯罪人員密切接觸未成年人,防止其再次實施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
「我們希望合力為未成年人成長營造更加安全的環境,進一步搭建預防和減少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基礎防護網,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王君說。
據筆者了解,未來將有更多機構參與到平臺合作中來,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將增加伺服器數量,進一步提高安全設置,共同完善資料庫,為未成年人成長構築「防火牆」「安全島」。
重拳出擊
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自「卓蘭未檢」成立以來,通過深入分析研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點,把握辦案規律,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依法嚴厲懲治侵害未成人犯罪,維護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權益。
該團隊與公安機關會籤《提前介入偵查規範》,對重大疑難案件、複雜案件、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快速反應,提前介入偵查,監督引導取證,縮短辦案周期,確保依法、及時、全面固定收集證據。2019年11月,呼市地區發生一起利用網絡聊天誘騙並性侵未成年少女案件。該案發生後,「卓蘭未檢」提前介入該案偵查,及時獲取關鍵證據,詳細了解本案被害人及家庭情況,並為其提供司法救助。2020年3月,玉泉區檢察院「卓蘭未檢」團隊提前介入一起母親殺害5歲兒子的案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同時,在辦案中著力發現疑點、發現問題,確保寧失不經、不傷無辜。加強與公安、法院的業務交流,通過召開聯席會議、案件研討會等方式,統一證據審查標準和司法辦案尺度,達成依法從嚴從重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共識。2017年以來,先後審查批捕強姦、猥褻、組織賣淫、故意傷害等侵害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38人,審查起訴321人。2017年呼市院辦理了一起嚴重性侵5歲兒童的惡性案件,在依法訊問被告人,認真審查案件的基礎上,認為該案性質惡劣,犯罪嫌疑人社會危險性極大,依法提出判處被告人無期徒刑的量刑建議。法院採納量刑建議,被告人被判處無期徒刑。
此外,「卓蘭未檢」團隊嚴格把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刑事政策,對涉及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案件依法開展訴訟監督,對認定事實、證據以及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提出抗訴,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確保犯罪分子受到應有制裁。如張某某等五人強姦案一審判決量刑畸輕,新城院、呼市院依法履行審判監督職責,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後,自治區人民檢察院依法要求高級人民法院再審,最終該案第一被告人由五年有期徒刑改判為八年有期徒刑。2017年以來,呼和浩特市檢察院辦理侵害未成年人抗訴案件6件22人,法院全部採納了抗訴意見。同時強化內部監督,今年年初,該院對全市36個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開展評查工作,以評查促規範,進一步提高辦案質量。
用心呵護
對未成年被害人關護做到「全方位」
2019年,呼和浩特地區發生一起母親殺害孩子父親的案件。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母親作為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後,11歲的孩子成了「事實孤兒」。為解決該兒童的生活、教育和監護等問題,「卓蘭未檢」團隊積極協調民政部門為其發放生活補助款,保障其基本生活,並聯繫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為其提供住所。
在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時,「卓蘭未檢」堅持未成年人保護利益最大化原則,把保護的觸角向「案外」延伸,加強對未成年被害人的保護與救助,關護未成年被害人健康成長。
「卓蘭未檢」與呼和浩特市婦聯建立合作機制,共同建立了「重點青少年心理支持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專業心理諮詢師,對心理問題嚴重的未成年被害人進行心理疏導。心理諮詢師適時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前期心理觀察,並參與案件訴訟期間的心理輔導、諮詢、疏導等心理支持工作。截至目前,已為21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救助,幫助他們恢復心理健康,重拾生活信心。
同時聯合本院控申部門,制定了《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12309未成年人保護專區工作實施細則》,暢通對未成年被害人的經濟救助通道,對因案致貧、因案返貧、因案失學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及時進行司法救助。截至目前,已對26名未成年被害人及被害人未成年子女發放救助金20.6萬餘元,體現司法的公正與溫暖。
此外,「卓蘭未檢」團隊還積極探索困境兒童救助制度,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出現「事實孤兒」和「失學兒童」等問題,協調民政、教育等部門,進行綜合救助,維護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合理安置困境兒童1名,協調有關部門為2名兒童安排就學。
原標題:《呼和浩特:「卓蘭未檢」為孩子點亮未來之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