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豚殘疾人服務家園」一樓大廳內的展示架上,擺放著各種手工藝品,有串珠、肥皂花、畫框等,都非常精美,不明詳情的人會以為這是一家普通的培訓機構,其實這是一群殘障兒童的「家」,許婷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也是一位普通的母親。九年來,許婷初心未改,她用一顆母愛之心為殘障兒童點亮生活的希望之光,起早摸黑,不厭其煩,只為他們能夠早日重返正常的生活軌道,能夠自力更生。
遭遇不幸為孩子們創辦一個能託管的學校
聊城小海豚憨寶之家,是一所專門為智力障礙的殘疾兒童創辦的學校,創辦人許婷今年36歲,看起來時尚又幹練,如果不是家庭的不幸,她應該過得輕鬆得多。她的雙胞胎兒子因早產缺氧,精神發育遲緩。鑑定結果出來之後,她一直帶著孩子在濟南尋找康復機構,做康復訓練,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後來打聽到一家私人康復幼兒園,她就把孩子送過去,孩子在前面學,她在後面揣摩。回家之後,她還不斷上網查資料、請教專家。
陪讀的過程中,許婷體會到了殘障兒童家長的種種辛酸,康復訓練期間她發現周圍有太多的殘障兒童,他們的家庭和她的家庭一樣被拖累著。隨著對殘障兒童康復知識的了解,許婷萌生出一個想法:她要回家創辦一家不需要家長陪讀的特教中心,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復訓練,也可以幫助到更多不幸的家庭。「這樣的孩子肯定需要人照顧,父母也不能出門工作,一個家庭就可能被拖垮。我就是想給他們提供一個能託管孩子的地方,把這些家庭解救出來。」許婷說。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2012年,「小海豚殘疾人服務家園」正式開業了。
不斷嘗試 為孩子們尋求一個美好的未來
辦校九年來,憨寶之家前後接收過600餘名殘障孩子,許婷不停地探尋著、追逐著,她想給這些孩子們尋求一條出路,儘可能為她們打造一個美好的未來。看著自己親手帶過的孩子慢慢長大,想得最多的不是孩子的現在,而是孩子的未來,將來父母老了,不在了,孩子們怎麼辦?為了給孩子們找一條出路,針對特殊大齡青少年的特點,她們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家園大齡特殊青年的培訓就業模式:憨寶手工、憨寶洗車、憨寶樂隊等培訓就業項目,她們堅持教育康復、勞動能力相結合,「來我這裡的每一個孩子,我都當自己的孩子去培養,我希望我的孩子一出去就是帶著特長的,不被別人歧視。」許婷說。
2012年2月,小海豚殘疾人服務家園迎來了第一位學生,這是一個唐氏綜合症的孩子,剛到這裡的時候,他只有九歲,瘦瘦小小的不愛說話。九年過去了,孩子在這裡學到了一技之長,收穫了友誼和夢想。八年前,一名十一歲的小姑娘來到小海豚「憨寶之家」,這名小姑娘是輕度智力障礙,語言交流存在障礙,識字算術都不會,甚至反應遲鈍、四肢不協調,在憨寶之家一直跟隨許婷老師康復訓練,八年了,小姑娘長成了大姑娘,現在也有了突飛猛進的改變,會洗衣做飯、會做手工鑽石畫、會洗車、更會照顧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連部分正常成年人都不會做的棉衣她也會,她就是憨寶之家特別優秀的學生,今年已經18歲了,見到她的叔叔阿姨都不會想到其實她是個智力障礙的孩子。孩子們找到了自信,收穫了喜悅,學會了堅強,過得越來越有尊嚴,越來越有幸福感。
為愛堅持 為孩子們建起一個溫暖的家
在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持下、在許婷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憨寶之家共接收孩子近四十名,他們個個都有著自己的特長,能通過力所能及的工作賺取一定勞動所得。這裡每天都充滿歌聲和歡樂、這裡就是孩子們的第二個溫暖的家。
秉承著建校初心,許婷在憨寶之家一呆就是九個年頭,這期間她和孩子們同吃同住,這裡的孩子們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每天他們會幫我蓋被子,我感冒的時候他們會幫我擦鼻涕,總之帶他們有很多的辛苦,也有很多快樂,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長大。」
多年來,許婷在創辦小海豚「憨寶之家」期間,遇到了種種困難,為了讓這群特殊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許婷借光所有親戚朋友的錢聘請了十幾位老師,一人一孩,默默無聞奉獻著。2020年,許婷再次開設了特殊大齡青少年培訓再就業項目,搬離了原來蝸居的小房子,雖然現在帶著孩子們居住在寬闊的大房子裡,但是卻面臨昂貴的房費和各種日常開銷。特教康復中心收費本來就不高,遇到家庭條件不好的,許婷就減免費用;不在康復中心住宿、中午回家吃飯的,許婷一分錢也不收。一來二去,康復中心資金運轉就特別緊張,有時候實在沒錢了,許婷就去刷信用卡。儘管面臨許多困難,許婷依舊堅持著,「我想用我畢生的精力來幫助他們,讓他們能自強自立,能夠通過在我們學校培訓就業,讓他們生活自食其力,有一技之長,不成為家庭的負擔,活得更有尊嚴。」許婷說。
許婷始終用一顆母愛之心守護著這群特殊的孩子們,她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尊重和關愛心智障礙群體,不是因為有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愛是最好的力量!
【來源:聊城助殘企業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