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何歡:為臨終者送去盞盞「心燈」

2021-02-20 社工觀察

東莞時報 2015年08月28日 記者 馮歡

昨天,在東莞做了十多年專業心理諮詢師的許慕樵,為本報推薦他身邊的一位「最美家鄉人」——原本可以過得很輕鬆,卻義無反顧創辦公益組織「天悅社工」,為臨終者送去一盞盞「心燈」的東莞「最美社工」何歡。

身為「天悅」社工的理事,許慕樵參與了包括臨終關懷在內的諸多公益項目,深知其中的艱辛和不易。他說,何歡的內心,充滿了對這個社會滿滿的責任和愛。

點亮臨終者最渴望的一盞「心燈」

「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當人的生命走到最後階段,最需要一盞「心燈」來驅趕離世路上的黑暗,讓臨終者安詳、舒適、無遺憾地走完人生歷程。

何歡和她所創辦的公益組織「天悅社工」,就是臨終者最為渴望的那一盞「心燈」。

「天悅社工」已是何歡創辦的第七個機構。2002年,憑藉對志願服務的滿腔熱情,何歡創建了這個公益組織。成立之時,她並沒有想到,這條公益之路會如此艱難。

9歲時就不得不面對死亡(母親離世)的何歡,內心中的那份傷痛不言而喻。但她很慶幸,年幼的她,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她也最終從那段陰霾的時光裡走了出來。

2009年年底,何歡的學生阿鳳和丈夫在東湖花園附近馬路遭遇車禍,阿鳳受傷臥床,她的丈夫傷勢嚴重,住進了重症病房。倍感無助的阿鳳第一時間想到了何歡,希望老師能來看望已成植物人的老公。但車禍後十五天,阿鳳的老公還是撒手人寰。陷入悲痛中的阿鳳,從此一蹶不振。

何歡在陪伴阿鳳度過喪夫之痛過程中,悲痛、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如影隨形,過往經歷、創傷、情結都被帶了出來,加上工作壓力等,到2010年春節期間,何歡開始大病,身心俱疲。幸虧得到督導與其他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她才順利渡過難關。

「其他人會不會都像我一樣對死亡如此恐懼?面對死亡他們又是怎麼辦的?」何歡發現很多心理學都是用在活人、年輕人身上,很少有用在重症病人、臨終者身上,善於嘗試的她,決定直面死亡,把自己所擅長的心理學應用到臨終關懷中。

她開始忙碌於生命意義教育系列講座,給社工、重大疾病患者家屬等相關人員講授如何去面對疾病、痛苦、死亡等問題;不僅發起了「我們在一起——臨終關懷」項目,還創辦了「愛恩」臨終關懷項目,為臨終病人、重症病患家屬提供心理輔導與幹預服務,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

為殘障兒童母親送去一抹「綠蔭」

用何歡的話來說,「天悅」社工所能提供的服務,覆蓋了生命全過程,除了生命末段的臨終關懷,還能為青少年成長、問題兒童、婦女提供輔導和服務。比如專為殘障兒童母親提供心理支持、情緒舒緩、情感危機幹預等服務的「綠蔭驛站」殘障兒童母親援助計劃。

何歡主導的「綠蔭驛站」,計劃為100名殘障兒童母親提供心理支持,疏導情緒,減輕心理壓力,讓她們積極樂觀地重建生活信心。

「星光援助計劃」專案項目則是何歡在公益上的又一次創新與嘗試,針對不同困境的個人而非群體發起幫扶。

「只有真正走進對方心裡去,才容易化幹戈為玉帛。」每天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何歡都會堅持坦誠相待,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打開一個個鬱結已久的心結。


相關焦點

  •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點亮「盞盞心燈」,用格言感染激勵學生
    其中之一就是點亮「盞盞心燈」,用格言感染激勵學生,讓學生充滿學習的力量。其具體做法就是:在黑板的右上角專門留出一塊地方,每天有一個學生為大家抄寫一則格言警句。魏書生說:我常覺得格言警句,像一盞盞心燈,倘在學生心靈中點燃,會有利於學生選擇正確的道路,朝著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格言警句是前人或者是名人留下來的,濃縮的富有激勵,鼓勵人的話語。一般比較簡短,但是給人的啟迪確實非常豐富的。
  • 盞盞心燈照四方-光明日報-光明網
    第一個迎接挑戰的是長郡中學退休音樂教師劉樂為,她的姐姐是位盲人,也加入了楊德才的團隊。楊德才先後聘請了長沙學院音樂老師顏輝、長沙市一中開福中學音樂老師劉曉紅、四川大學音樂學院畢業生張紫璇為殘疾人輔導。    鄧洋是堅持最久的音樂指導,轉業前,他是一個武警部隊文工團的聲樂演員。    鄧洋嘗試著拍巴掌來打拍子,一場訓練下來,手掌拍得紅腫是常事。
  • 長沙61歲老人義務修燈10年,社區50棟房子的樓道燈,他盞盞熟悉
    2015年1月12日,為望月湖2片16棟204業主肖福雲無償更換燈泡;2019年11月15日,在2片1棟1單元5樓修理樓道燈……>陳樹冬家住湖東社區是一名下崗職工也是一名黨員,今年61歲由於十年如一日地為社區居民免費維修燈泡他被湖東社區居民稱為「點燈人」「活雷鋒」義務維修燈泡 一幹就是十年
  • 如何協助和照顧臨終者的建議
    摘自2009年法王教授《生活中的佛法》學員提問:可否請法王建議一下,該如何協助或者說照顧這些臨終者?尤其他們不是佛教徒的這些臨終者,尤其他們如果是自己的父母的話,要怎麼樣照顧他們?法王回答:無論說這一位臨終者他是不是一位佛教徒,我們說要能夠引領他能夠投生到一個善道這是很重要的。那麼,尤其我們說臨終的個時候呢,要幫助他生起一念善心,那麼我們常常說在死亡的那一刻,我們要他不要有惡念,而要讓他有善念,如果我們努力這樣去的話呢,這個利益會非常的大的!
  • 盞盞鮮溯源碼燕窩與非溯源碼燕窩的區別
    為恢復對中國出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主管部門與質檢總局商籤了檢驗檢疫和衛生條件議定書,要求輸華燕窩產品的境外加工企業必須通過國家認監委註冊。2013 年12 月25 日,總局2013 年第180 號公告宣布準予符合《進口馬來西亞燕窩產品檢驗檢疫要求》的馬來西亞燕窩產品進口,首批獲得註冊的馬來西亞燕窩加工企業可向中國出口燕窩產品。
  • 「我願點亮一盞心燈」
    開通心理熱線,講述《武漢「加油」的故事》,寄語「宅家人」——「我願點亮一盞心燈」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周老師,我害怕回家,要是在家裡發病了怎麼辦?」來電者是一位解除隔離後準備回家的求助者,電話接通後她就開始哭。「周老師」是中國能建中南院工會生活及宣教主管周婭,身處武漢重災區。從今年1月31日,中國能建開通職工關愛熱線後,她就時刻守候熱線。一個個電話、一個個諮詢,她始終耐心傾聽、細緻解答。
  • 「守護天使·臨終關懷」手記(六):被臨終者關懷
    當我決定成為一名臨終關懷志願者時,就仿佛駛入一條雙行道。一方面,我用自己的真情,溫暖著臨終患者;另一方面,臨終患者也用他們的真心,帶給我特殊的關懷。打開心窗,當溫馨與寧靜擁抱臨終者,和煦的微風也輕拂著我的臉頰。「該生個孩子了,30歲了得要了,女人沒孩子不行啊。」
  • 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
    現在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佛教徒,為亡人做的事情遠遠不夠。在我們藏地,對於如何為臨終者念經,死後四十九天作哪些佛事,怎樣處理亡人的屍體和骨灰,去世一周年後作什麼佛事……在這些事情上特別講究。其實這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佛教行為,對亡人有很大的利益。
  •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善」者,並不是與「惡聲」相對的,善是「善哉善哉」之意,充滿了臨死者對一生的追思,然而撫今追昔,有今有昔,唯獨沒了明天,怎不教他感喟萬千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有一句近似遺言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古代詩詞中的描寫悲傷愁苦的經典句子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本意是說莊子豁達看開生死。後便成為有憂愁最喜歡引用的句子。那麼多的詩人詞人,他們在百年千年前寫下很多渲洩悲觀絕望憂鬱等經典的詩詞。詩詞不只是用來抒發美好的,還要表達人之常情-七情六慾。
  • 李鴻章臨終之作,一首古詩無限悲情,拳拳愛國之心不容置喙
    他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者,是晚清最著名的臣子。雖然在歷史上遭受到了萬千罵名,但是今天我們對這個晚清名臣也開始有更多的理解。而他的一首臨終時的古詩,更是很好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 老年臨終關懷:來自佛教安養院的啟示
    原因是臨終關懷質量差,普及程度低。其中,針對老年人的臨終關懷服務尤顯不足。王燕等人的研究進而顯示,臨終關懷在中國大陸大多發生在醫院,嚴重缺乏臨終者需要的精神慰藉和心理撫慰。這是因為人的生命和死亡在醫院被作為單一的生物客體對待,臨終者的精神和心理需要往往被擱置。人類學長期關注人的生命觀和死亡觀,數量可觀的人生禮儀研究可為例證。
  • 談莊子的「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莊子說:非也,仔細想想她原本就不曾出生,只是天地之始,萬物為元氣所化而有了形體,如今形體復歸與元氣,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人也會安穩的寢臥於天地之間,有什麼可哭的呢?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有時生並不一定就是快樂的, 死也不一定是痛苦的。所以要有一種淡定的心態,平淡的生活,人生如此不歡不苦,慾念太多只會讓人活得更累,何不平平淡淡的度過每一天。
  • 附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細節!
    病人臨終時,家屬勿在病人面前相對而視,以免病人生起愛戀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時切不可帶著哭泣的音調,以免病人引起悲傷之心,而失去正念也。病者氣絕之後,神識尚未離,有知覺的。過段時間,通身冷透,神識出離,壽、暖、識都離開身體,方算死亡。在氣絕之後,神識未去之前,心靈正是很痛苦的時刻。
  • 文殊院千佛塔前傳遞和平心燈 營員體驗禪修
    法師及輔導員一同為營員們點燃蓮燈,祈願他們早日點亮心燈 宗性大和尚以「和平」為契機,為營員開示了傳燈的殊勝之處。他說,傳燈之意在於讓眾生領悟和傳遞佛法的智慧。那一盞盞的蓮花燈,其實是為了啟發我們內心的光明。我們的內心經由淨化,轉化,再到升華,最終達到和平。只有內心實現了真正的和平,世界才會和平。
  • 2020教師節感恩話語簡短 為老師送去一聲真誠的祝福吧!
    2020教師節感恩話語簡短 為老師送去一聲真誠的祝福吧!時間:2020-09-02 13:44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教師節感恩話語簡短 為老師送去一聲真誠的祝福吧!
  • 黃劍波.孫曉舒:基督教與現代臨終關懷的理念與實踐
    當然也有些族群會採取遺棄臨終者的方式保全部落整體利益。而作為現代醫療體系一部分的臨終關懷主要出現和發展於西方社會, 其中, 西方社會文化中的基督教信仰傳統為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以及實踐的建制、人員和場所。
  • 泰國清邁慶祝水燈節 遊客共賞「萬人天燈」
    而最令人激動的場面當屬「萬人天燈」,密密麻麻的燈盞飄滿天空,場景如同夢境,美不勝收。水燈節是泰國古老而極具風情的傳統節日,每年泰歷十二月十五日夜晚,時逢雨季過後,河水高漲,明月清輝,人們聚集河邊,手捧各式水燈,點燃香燭,將其輕輕放入河流中。而最具觀賞性的活動,莫過於「萬人天燈」環節了。
  • 臨終症狀 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從出生到死亡這是生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很多人認為這個過程漫長,但是其實人的一生轉瞬即逝,那麼臨終症狀都有哪些呢?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是怎樣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臨終症狀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表現,也是每個人生命快要到盡頭時候的表現,那麼具體的症狀都有哪些呢?如果我們出現這些症狀就代表我們快要死亡了嗎?
  • 範德洲:特殊教育點亮的何止是「心燈」
    這裡的「心燈」至少有兩重含義。一是她所從事的特殊教育主要是針對盲童而開展的,他們因為生理因素而無法看見美麗的世界,但是,席蔚菁用關愛、用教育,讓他們用心靈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另一層含義則是,對於任何一個家庭而言,如何解決盲童的生活,尤其是他們成年之後的生活,顯然也是一個難題,而一旦他們接受特殊教育而能夠自理,特別是自立,那麼,整個家庭都能夠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看到令其滿意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