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時報 2015年08月28日 記者 馮歡
昨天,在東莞做了十多年專業心理諮詢師的許慕樵,為本報推薦他身邊的一位「最美家鄉人」——原本可以過得很輕鬆,卻義無反顧創辦公益組織「天悅社工」,為臨終者送去一盞盞「心燈」的東莞「最美社工」何歡。
身為「天悅」社工的理事,許慕樵參與了包括臨終關懷在內的諸多公益項目,深知其中的艱辛和不易。他說,何歡的內心,充滿了對這個社會滿滿的責任和愛。
點亮臨終者最渴望的一盞「心燈」
「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當人的生命走到最後階段,最需要一盞「心燈」來驅趕離世路上的黑暗,讓臨終者安詳、舒適、無遺憾地走完人生歷程。
何歡和她所創辦的公益組織「天悅社工」,就是臨終者最為渴望的那一盞「心燈」。
「天悅社工」已是何歡創辦的第七個機構。2002年,憑藉對志願服務的滿腔熱情,何歡創建了這個公益組織。成立之時,她並沒有想到,這條公益之路會如此艱難。
9歲時就不得不面對死亡(母親離世)的何歡,內心中的那份傷痛不言而喻。但她很慶幸,年幼的她,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她也最終從那段陰霾的時光裡走了出來。
2009年年底,何歡的學生阿鳳和丈夫在東湖花園附近馬路遭遇車禍,阿鳳受傷臥床,她的丈夫傷勢嚴重,住進了重症病房。倍感無助的阿鳳第一時間想到了何歡,希望老師能來看望已成植物人的老公。但車禍後十五天,阿鳳的老公還是撒手人寰。陷入悲痛中的阿鳳,從此一蹶不振。
何歡在陪伴阿鳳度過喪夫之痛過程中,悲痛、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如影隨形,過往經歷、創傷、情結都被帶了出來,加上工作壓力等,到2010年春節期間,何歡開始大病,身心俱疲。幸虧得到督導與其他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她才順利渡過難關。
「其他人會不會都像我一樣對死亡如此恐懼?面對死亡他們又是怎麼辦的?」何歡發現很多心理學都是用在活人、年輕人身上,很少有用在重症病人、臨終者身上,善於嘗試的她,決定直面死亡,把自己所擅長的心理學應用到臨終關懷中。
她開始忙碌於生命意義教育系列講座,給社工、重大疾病患者家屬等相關人員講授如何去面對疾病、痛苦、死亡等問題;不僅發起了「我們在一起——臨終關懷」項目,還創辦了「愛恩」臨終關懷項目,為臨終病人、重症病患家屬提供心理輔導與幹預服務,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
為殘障兒童母親送去一抹「綠蔭」
用何歡的話來說,「天悅」社工所能提供的服務,覆蓋了生命全過程,除了生命末段的臨終關懷,還能為青少年成長、問題兒童、婦女提供輔導和服務。比如專為殘障兒童母親提供心理支持、情緒舒緩、情感危機幹預等服務的「綠蔭驛站」殘障兒童母親援助計劃。
何歡主導的「綠蔭驛站」,計劃為100名殘障兒童母親提供心理支持,疏導情緒,減輕心理壓力,讓她們積極樂觀地重建生活信心。
「星光援助計劃」專案項目則是何歡在公益上的又一次創新與嘗試,針對不同困境的個人而非群體發起幫扶。
「只有真正走進對方心裡去,才容易化幹戈為玉帛。」每天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何歡都會堅持坦誠相待,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打開一個個鬱結已久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