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每個孩子的14歲,都值得父母用心去愛!

2020-12-09 明乾家庭教育

「好的父母,只負責愛孩子,不負責寫作業」

看到這句話,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想到自己曾經人人誇得好脾氣,好耐性被一個養了14年的娃磨得沒了,我欲哭無淚。

兒子小學的時候,和他提到寫作業,他準生氣。我吼他,他比我吼的聲音還大。後來和他商量溝通,他也願意聽一些。

雖然他的成績一直是班上的中上等,但全賴他腦子比較聰明,好的學習習慣一直沒有養成。

結果到了初一,科目和作業量增加,小學習慣遠遠完不成初中的作業量。

所以,我心裡默默種下一顆種子,就是一定要讓他養成好的習慣。

我開始嚴抓兒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關於寫作業的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關於娛樂時間,我給他報了更多的輔導班,讓學習的時間做加法,同時關於電子產品的使用等娛樂活動,我也同步做減法。

從思想到行為,我真恨不得他脫胎換骨,立即變成一個充滿學習動力的兒子!

但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哪裡肯就範?

於是各種「冷戰」「熱戰」不斷爆發,不僅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我和兒子的關係也變得勢如水火!

但凡我陪他寫寫作業,兩個人都一肚子氣,後來索性他自己把門一鎖,在房間裡糊弄應付,說寫了,其實啥也沒幹。

之所以關上門,也是因為他在裡面開著電腦玩遊戲,看動漫,每天都拖到很晚才睡覺。

而且到了青春期,不敢再打再罵,我總是壓抑著自己的心情,有時候怎麼感覺能把人氣死。

最讓人頭疼的是,我就像是一塊夾心餅乾。大概每周我都會在工作時間接到班主任的投訴電話,搞得我工作大受影響。

好幾次在聽到老師的投訴後,我都控制不了情緒,氣的一點工作思路都沒有。

因為這個,總經理好幾次私下找我聊,他說理解我,但叫我:「學會控制情緒,不要把壞心情帶到工作上來!」

跟他講道理:「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一定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也會威脅他:「你現在這個樣子,長大了找不到工作,爸爸媽媽可不會負責養你!」

但統統沒有作用,每次說到這些,他都不耐煩地打斷:「煩不煩,整天叨叨。」

看著他遊戲越越玩越兇,影響學習事小,身體搞壞了就是大事了。

某天加班回到家,一推開家門就聽到兒子大吼大叫的聲音,仔細一聽是他正在打遊戲,和遊戲裡的隊友正在罵罵咧咧。

當下,我的情緒瞬間被點燃,我實在忍不住,拔了網線,就把家裡網斷了。

兒子一下就炸了,從房間裡跑出來問我:「網怎麼了?」

我說:「還能怎麼樣,網斷了!」

沒想到,他聽了這句話反應特別激烈,指著我罵,嘴裡嚷嚷著,手腳也不閒著,砸這個,踢那個。

我忍無可忍,揮起手對著他的胳膊就是一巴掌,我不敢打臉。

他驚得一下子瞪大了雙眼,帶著仇恨的目光說:「天天就知道學習,你怎麼這麼狠心,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說完就摔門進了臥室,在自己的臥室裡乒鈴乓啷地又一通亂砸。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又怕他出事,最後還是妥協了,把網線重新接了,看著他的厭學行為,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失敗……

養了14年的孩子,全家人的心頭肉,我付出了那麼多,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我陷入迷茫:我原來的兒子到哪裡去了?這是孩子本來的面目嗎?

當晚,我陷入深思:

初中以來,為了快速改變兒子,我給他報滿了輔導班,犧牲了孩子的很多休息時間,當然還有我自己的時間——我幾乎把所有能夠利用的工作外的時間全部花在兒子身上,輔導班也價格高昂,但他的成績沒見漲,跟孩子的關係又變成現在這樣,我是不是錯了?

凌晨2點,我給兒子寫了一封道歉信:

兒子,今天是媽媽情緒激動了,還打了你,媽媽給你說抱歉,希望你能原諒媽媽。你說媽媽狠心,只認分數不認兒子,但是我希望你能理解,在這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媽媽不能放任你不管。媽媽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你以後能少走彎路,能走得順利。你如果有什麼想法,可以找媽媽說,我很想和你好好聊聊。

後來在我的邀請下,兒子終於願意和我聊一聊,我苦口婆心地給他講了很多道理,希望他能明白我們的苦心,他也答應以後會控制一下,學習更努力些。

結果毫無意外,過了沒多久,兒子又故技重施,打著學習的幌子實際卻在用電腦玩遊戲。

再次大吵一架之後,我真的快要絕望了。

焦慮之下,我實在感覺自己撐不住了,不得不尋求支持。很多東西,不去面對和改變,就依然在那裡。

慢慢地我開始反省自己,也開始提升自己,但是看了很多樊登老師的課,李玫瑾老師的文章,我感覺他們說得都很對,但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啊!

偶然間,我遇到「引爆孩子學習力」父母訓練營,同時我找到了自己在教育上的問題。

平衡情緒,放下預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受

在課程裡,老師對我說:「希望孩子是自覺、自律、認真的好孩子是對的,但是卻忘記孩子自身的成長軌跡就錯了。你的孩子是一個待引導的青春期孩子,需要我們平衡情緒,放下心中預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

慢慢的,我也明白,失去情緒平衡能力的教育方式,只是我們成年人用來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的表現。

於是,抱著一定要改變家庭糟糕現狀的心態,我開始全面採取課程裡老師給到的建議。

首先,我是先從自己的情緒出發,每次我心中的怒火快要被點燃的時候,我就會先找個地方,無論是自己的臥室還是外面,我都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不斷反問內心:「我這樣發洩情緒的教育方法有用嗎?」

不斷不斷地,經過這樣有意識地訓練,我的心境變化很大。

手機是陷阱,更是一個背鍋俠

我們家的問題,是親子關係,手機等多種方面交織的複雜問題。

正如黃老師說的:「孩子的手機使用,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孩子的成長,也是充滿了波折和挑戰,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請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請千萬不要和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當我學會了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我第二步要做的正是解決孩子不愛學習,沉迷遊戲的問題。

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沉迷,因為每個內容背後的心理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老師把青少年玩手機的行為大致分成了四大類:

1,看視頻、看小說、聽音樂2,玩遊戲、瀏覽網頁3,視頻聊天和社交媒體4,利用電子設備進行內容創作

兒子毫無疑問是屬於第二類,通過學習,我這才明白:眼前這個不愛學習,沉溺遊戲的兒子,其實是內心缺乏愛,缺乏自信的體現。

按照課程裡的方法,我開始接納兒子目前最真實的狀態,重新去看到兒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建立起他對學習的興趣。

「自信的內部運轉機制是『我行,我能,我做得到』」,當兒子慢慢能夠感受到我對他的認可,我發現他的學習勁頭比以前增強了不少。

大概又過了三周,我順勢而為和兒子一起立了使用電子產品的條款。

當我看到他身上的進步,我都會及時回應,讓他明白「付出帶來的收穫感」。

當然總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中間也會有反覆和波折,但我學會了復盤,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這次期中考試,我又一次收到了班主任的專屬電話,但是這次再也不是投訴了,老師說:「兒子在課堂的表現越來越好了,這次考試進步了不少,能看出來他的學習積極性有在提高!」

走過了這段至暗的時光,我發現和我一樣苦惱的家長有太多太多,每次看到這些媽媽們,我就想到曾經的自己,所以,我很想分享我的經驗給你們!

《引爆孩子學習力訓練營》,不僅點燃了兒子內心那團熱愛學習的火焰,更讓做家長的我滿是感動和欣慰!

在這裡,和我一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和方法,不再焦慮發愁的家長有很多很多: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激動地和我們反饋:「孩子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學習熱情擋也擋不住!」

上海的何媽媽也在群裡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激烈對抗。」

蘇州的趙媽媽在學習之後,不再焦慮,不再盯著孩子,孩子的作業速度提升一大截,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杭州的李媽媽非常激動地和我們說:「我幫兒子找到了最初的夢想,有了目標的兒子,動力十足!」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為了真正幫到家長們,我們邀請腦潛能導師黃偉強和幾十位家長深入對話,研發尋找到了激發孩子學習內在動力有實效、能落地的辦法,那就是訓練營模式!

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持、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學習,就是成長為一個更好的父母的有效途徑!

請關注我,獲取更多教育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是叛逆期也是塑造期,父母要陪娃度過
    孩子的14歲是一個特殊時期沈女士一直覺得自己的兒子是屬於比較乖的孩子,但家裡的老人提醒沈女士說,孩子就要14歲了,這個階段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所以會發生比較的叛逆,讓沈女士要多加重視。孩子的變化讓沈女士覺得不可思議,她和其他的家長進行溝通,發現同齡的孩子也都或多或少出現了叛逆的現象,而不少家長每天都需要和孩子爭吵,這也令她們頭痛不已,不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
  • 頂嘴、衝動、叛逆,青春期孩子「14歲現象」,父母要這樣陪娃度過
    不過張智霖在教育兒子方面提倡自由式教育,讓袁詠儀大為不滿,她認為對於男孩子的管教應該要嚴厲一些,教育方式就成為夫婦倆最大的矛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都會經歷青春期、叛逆期,特別是14歲的危險期,很容易衝動,叛逆也是接踵而來。
  • 14歲男生跳樓身亡,父母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圖片來自電視劇截圖日前,湖北武漢江夏區一名14歲男生跳樓身亡的新聞,讓公眾頗感痛心。據報導,這位男生就讀於初中九年級,當天下午因為與同學在教室裡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不太願意和父母分享情緒,因此一些負面情緒可能會長期積累,在遇到刺激時,青少年可能由於難以控制自己而產生較為激烈的情緒,部分青少年的控制力不足,可能也導致其行為的不穩定和衝動。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逐漸要求自主,對父母的服從性下降,一些人開始對父母持批判性態度。他們認為父母不完美,甚至有缺陷。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有很多父母擔心如果道理只說一遍,孩子聽不進去、理解不了,於是反反覆覆強調,反而容易讓孩子不耐煩。14歲少年離家出走投奔網友,結果讓人痛心英國14歲男孩Breck,從小乖巧懂事,是讓父母省心的好孩子,也是弟弟妹妹崇拜的好哥哥。
  • 青春期孩子教育問題:「父母皆禍害」
    女孩十二歲,男孩十四歲,陸續進入青春期,都開始有了獨立意識,情緒會變得不穩定,高興的時候非常高興,不高興的時候,又低落到極點,幅度之陡峭,速度之快,和更年期婦女一樣。我們經常能見到更年期婦女,臉頰潮紅,雙目含淚,歇斯底裡。我自從有了孩子後,經常會想起小時候父母教育我的場景,那時候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早知道你這麼不聽話,還不如當初就把你掐死。
  • 14歲的兒子敢打父母?孩子叛逆期的教育不容忽視
    容易衝動、脾氣暴躁、行為叛逆是青春期的重要表現,14歲的男孩子動手打自己的父母,這是絕對超出叛逆的界線了。對於這樣的行為,父母可不能再一味的溺愛孩子了,不然就很有可能會讓他變本加厲,直到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 父母課堂: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的教育將左右他的一生
    心理學上有句話叫做:「孩子的青春期是父母改變自己的最後一次機會。」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父母還是以斥責、苛刻、否定、謾罵、控制、溺愛、威脅、忽視等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就很難形成一個完善的人格。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是因為到了13歲,而是沒得到父母足夠的愛
    通常來說,青春期出現在13至17歲左右,由於孩子身體發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這個階段可能略微提前或是延後。但是,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能把「叛逆」的標籤,輕易地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在初高中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所謂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年、童年和少年時期,所接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弊端積累。
  • 青春期孩子不講規矩怎麼辦?只因12歲之前的這些教育不到位
    昨天晚上一個網友10點多鐘給我發信息,字裡行間充滿了苦悶和絕望,沒錯,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絕望,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你永遠無法想像父母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時的那種無力和挫敗,這種交織著對孩子愛和恨的情感,可以活生生將父母逼到崩潰的邊緣。
  • 青春期出現的「14歲」現象,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
    轉自公號今日教育傳媒(長安文濤)綠色教育研究所:14歲的孩子,正當青春期,易衝動、不聽勸,但同時,14歲又是一個可塑性最強的「造型期」,面對這些迫切要長大、要獨立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還有一些初中年級段的班主任教師反映,14歲左右的年齡屬於成長中的一個「危險期」,這個年齡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王老師是一位有著十餘年初中教學經驗的班主任教師,她曾針對14歲左右學生的教育問題撰寫過一篇論文。
  •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分析整個事件,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01 14歲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什麼樣的?14歲,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正是青春萌芽時期,他們對很多事兒都似懂非懂。從身高來看,他似乎已經是可以了,像個大人;但就心智而言,他們沒有經歷過什麼事兒或挫折。
  • 青春期的孩子厭食原因,14歲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怎麼辦
    孩子的飲食問題是每個家長最關心的了,在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時常會因為孩子厭食而操碎了心,家長們比較擔心孩子出現了厭食的情況是很容易影響身體的發育。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厭食原因是什麼?14歲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怎麼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3個關鍵詞——青春期教育系列1
    男孩初次遺精,女孩初次月經初潮,就意味著孩子正式進入青春期。每個孩子因為營養、遺傳、環境不同,正式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也不同,從9-16歲進入,都算正常。隨著環境、社會等等變化,每隔25年,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會提前一年,現在的孩子普遍比他們的父母孩童時代當年要提前進入青春期。進入青春期,意味著這個孩子已經有人類正常的生育能力了。
  • 13、4歲就懷孕?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們都該怎麼教育才好
    前言:要問孩子的哪個時期是最特殊的,很多家長都明白一定是孩子的青春期,在孩子的青春期裡面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而這時候如果沒有父母對其妥善的解決的話,那麼就會對孩子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本來在學校裡面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但是到了初中過後,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也就變得很少了,並且孩子是在學校裡面住校,所以跟家長的溝通時間也不是很多,並不像小學那樣一直以來都待在家長的身邊,所以家長對孩子的了解也不是特別詳細,但昨天老師突然跟家長打電話說,孩子在學校裡面出了一些狀況,去了學校過後老師才告訴了鄰居她的孩子從初一開始就與高中班上的一個男生談起了戀愛,其實老師也制止過兩回,並且說如果再談戀愛的話就會跟家長反映
  • 14歲男孩被罵離家出走,結局很意外,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契機要抓住
    14歲男孩被罵,離家出走,結局很意外杭州一位14歲的男孩,因為作業沒有完成,與父親發生爭吵。後來一氣之下,趁爸爸媽媽沒有下班就收拾東西離家出門了。父母回家發現孩子一直沒有歸來,家裡東西都收拾得很好,在擔憂之下報警求助。結果在警方的幫助下,發現孩子來到了地鐵入站口處看書做作業。
  • 孩子到14歲,進入人生「分叉路」,父母不同教育方式或影響一生
    14歲是花樣的年華,過去稱呼14歲為「豆蔻年華」,可見這段青春是非常美麗的。14歲同時也是人生的一個「分岔路口」,在這個關鍵的青春期,不少孩子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誤入歧途,結果後悔也為時已晚。英國科學家曾進行過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在14歲以後大家鬥毆、出現叛逆心理的情況有明顯的增加趨勢。進入人生的「分叉路」,父母不同教育方式或影響一生當孩子到了14歲,意味著進入到人生的一個重要分界點。
  • 14歲男孩跳樓身亡: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做到這5點
    這位14歲的少年,就這麼離開了這個世界。很多人都覺得十分抱歉,包括我,以這樣的方式認識這位少年。我無法猜測男孩是怎麼想?也無法想像這位母親看著去世的兒子,該有多麼自責!有部分網友說孩子太過玻璃心,也有部分網友認為男孩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 孩子叛逆怎麼辦?想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就得先教育好自己
    但是,湖北武漢一14歲男生因為玩牌,被家長扇了耳光,竟然一時想不開,跳樓離世。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一半是幼稚,一半是成熟。面對學習和生活,儘管離不開學校和父母,但是青春期孩子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開始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以往的成長經歷。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脫離父母的管教,對父母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儘管14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教育專家冉乃彥曾強調過:「14歲是危險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 與青春期和解,想成為權威型父母要做這8點才能與孩子保持親密
    前言大概每一個父母和相當多的教育工作者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令他們頭疼的與青少年交流的難題,我想他們都渴望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與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為的心理學指南》就又他們想要的答案。這本書為我們呈現了青春期所特有的正面的,可引導的,可控的一面。他提供的建議以事實為依據,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所需要的陪伴者,為孩子提供恰當的,有原則的愛。我覺得此書在年齡段上的劃分向前,向後擴展了幾年的時間,從12到18歲延伸為10到25歲,並分為青少年早期10到13歲,青少年中期14到18歲以及青少年晚期和成年的過渡期19到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