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課堂: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的教育將左右他的一生

2020-08-08 樺姐談養育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大家好,我是劉樺。

心理學上有句話叫做:「孩子的青春期是父母改變自己的最後一次機會。」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父母還是以斥責、苛刻、否定、謾罵、控制、溺愛、威脅、忽視等方式,來教育孩子。

那麼,孩子就很難形成一個完善的人格。

另一方面,父母也很難走孩子的心裡,親子關係容易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極度不利。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雖然追求獨立,自我意識變強,但是他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會遇到很多束手無策的困難和問題。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心門對父母是關著的,他就不會向父母尋求幫助,這樣孩子在一些問題上,就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思維容易想偏。

其實,所謂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度的一個時期。一般形成年齡在十二歲到十六歲之間。

十四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就一定會叛逆嗎?

孩子的青春期是逃不掉的,一定要經歷。但是,叛逆可不一定會發生。

那麼,青少年的叛逆又從何而來呢?


青少年叛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因為,青少年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看問題時會出現認知偏差,因而容易與家長產生不同的意見和想法。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雙方都各持己見,就會與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

比如,孩子對父母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

父母越生氣、越惱火,他們就越反感,以至於有些孩子將叛逆性格發展至極致。

青春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從家庭走向社會逐步適應社會的一個重要的階段。

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在生理上能夠健康發育,心理上能夠健全發展,思想道德上能夠合乎社會規範地培養起來,對人的一生都將起著重大的作用,甚至會影響今後發展的軌跡

因為,有研表明,超過一半以上的孩子,對於人生未來的興趣發展、對大學就讀的興趣方向,都是在這個青春期階段摸索出來的。

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孩子,養成自信、鋼筋、獨立自主的良好品格,也都是在這個青春期階段建立起來的。

可以說,青春期對孩子來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但就是在這個重要的轉折點上,一些父母的教育卻陷入了兩極分化:

1、全面打擊

現在很多家長在跟孩子相處時,很少會在意或者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只要孩子的想法和觀點,跟自己的不同,就會斥責、強迫、打壓。

面對孩子的反抗言行,比如,頂嘴、撒謊,覺得如果不壓一壓孩子,孩子就會爬到自己的頭上。

於是,家長會採取更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

時間越長,孩子壓抑的越久,爆發力就越強。於是頑劣、叛逆的孩子就誕生了。

其實,孩子的叛逆不是在青春期形成的,是在兒童期慢慢形成的,只是在青春期表現出來了而已

2、放任自流

在生活中,有一些家長,在幾次管教無效後,就放棄了,再也不管孩子了。

學校上也好,不上也好,作業寫也好,不寫也好,孩子的言行、想法正確與否,家長再也不過問。

只要孩子活著就行。

其實,這种放任自流,又是另外一種極端,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孩子會認為:「我實在太差了,連爸爸媽媽都放棄我了,不管我了。」

這樣,更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自我放棄。

我常說:「教育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所以,如果這種方式不行,我們就換一種方式,總會有一種方式是適合自家孩子的。

再難,都不要放棄。

那麼,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首先,

父母要經常與孩子平等溝通,融入他們的生活之中,嘗試著去了解孩子的興趣。

相處的關係必須要建立在相互尊重、支持、以及喜好的基礎上。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家庭活動,比如聚餐、郊遊、購物,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輕鬆、放鬆、有趣的交流和談話。

以朋友的模式與孩子相處,多傾聽孩子的想法、他的困惑、對學業的規劃等。

但是,孩子不向你求助,你就不要給任何建議或者幫助他解決問題。

父母所要向孩子表達出的信息就是:我們永遠愛你我們永遠支持你我們永遠信任你我們永遠理解你

其次,

父母對孩子的事情不要幹涉、說教太多。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更好的學習成長。

比如,當他在學業上,頹廢了一段時間,他自然會遇到學習方面的問題;當他沒有用心對待比賽,就會輸給對手。

這些都是他自己所體驗和經歷的事情,他會自己做總結,所以,不需要父母進行幹涉和講道理。

否則,會引起孩子煩躁的情緒,對親子關係不利。

除非,孩子主動來找你聊,你再以理解、鼓勵、支持的態度,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而且,本身孩子需要大量的機會從失敗和錯誤中學會成長

孩子青春期的成長不能等待,青春期教育要恰當,青春期經歷沒有重複,青春期教育必須科學

所以,家長要轉變觀念,陪伴孩子成長,和他們多平等交流,使孩子的行為思考方向是正確的。

這樣,孩子會更懂事,也能替他人著想,帶給自己的是更大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進入青春期,父母成功進行家庭教育,需要教給孩子的四件事
    進入青春期,父母成功進行家庭教育,需要教給孩子的四件事進入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方向對了,就可以處處事半功倍;如果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因怕孩子出現叛逆心理,有的家長就一味地適就,什麼都聽從孩子的,而不堅持家長自己正確的觀點,這種溺愛方式反而會害了孩子;有的家長卻是用打罵方式對待孩子,這兩種方式都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成功進行家庭教育,需要教給孩子以下四件事。
  • 青春期孩子教育問題:「父母皆禍害」
    女孩十二歲,男孩十四歲,陸續進入青春期,都開始有了獨立意識,情緒會變得不穩定,高興的時候非常高興,不高興的時候,又低落到極點,幅度之陡峭,速度之快,和更年期婦女一樣。我們經常能見到更年期婦女,臉頰潮紅,雙目含淚,歇斯底裡。我自從有了孩子後,經常會想起小時候父母教育我的場景,那時候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早知道你這麼不聽話,還不如當初就把你掐死。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我們知道,人生中有兩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時期,一個階段是3到6歲的時候,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這兩三年的時間裡,孩子對性別、出生環境、家庭、人員都開始有認知了解,這些了解大多來自家庭,這些認知有時候能左右人的一生,也是我們人際關係的基石。心理學上對青少年的心理治療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對這些基礎認知的修正,即認知行為療法。那麼第二階段是什麼時候呢?
  • 孩子到14歲,進入人生「分叉路」,父母不同教育方式或影響一生
    進入人生的「分叉路」,父母不同教育方式或影響一生當孩子到了14歲,意味著進入到人生的一個重要分界點。,跟父母的教育有著密切關係。,甚至影響孩子的整個一生。孩子進入青春期的表現男孩的青春期一般從12~14歲開始,女孩的青春期出現的時間則相對更早,一般在10~12歲。1.
  •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3個關鍵詞——青春期教育系列1
    男孩初次遺精,女孩初次月經初潮,就意味著孩子正式進入青春期。每個孩子因為營養、遺傳、環境不同,正式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也不同,從9-16歲進入,都算正常。隨著環境、社會等等變化,每隔25年,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會提前一年,現在的孩子普遍比他們的父母孩童時代當年要提前進入青春期。進入青春期,意味著這個孩子已經有人類正常的生育能力了。
  • 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較真你就輸了,最好的教育只需要這一個方法
    導讀: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較真你就輸了,最好的教育只需要這一個方法文|天堂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較真你就輸了,最好的教育只需要這一個方法!
  • 孩子叛逆怎麼辦?想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就得先教育好自己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一半是幼稚,一半是成熟。面對學習和生活,儘管離不開學校和父母,但是青春期孩子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開始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以往的成長經歷。青春期孩子的適度任性,其實是孩子個性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萌芽。所以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適時轉變思路和方式:既不能時時處處慣著孩子,也不能對孩子過於求全苛責。
  • 父母教育青春期孩子「七法則」 發揮家庭優勢
    發揮家庭教育靈活機動的優勢,充分利用生活現成的情境,自然地恰當地進行教育。孩子身處其境,感受其事其人,父母在旁邊給予觀念的點撥、態度的選擇、行為的指導。此法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請看一位小學生的作文:上車後,我找到了一個座位。我爸爸有胃病,我讓爸爸坐。誰知車沒開出一站遠,他倒站起來讓給旁邊一個女的坐,我很納悶,讓座位也得給老弱病殘,憑什麼讓給這個女的?
  • 如何對待進入青春期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一生,都得經過幾個重要得階段,青春期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階段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青春期為13-29歲。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5歲。
  • 孩子進入青春期,異性父母與孩子如何相處——警惕養成「媽寶男」
    在異性父母面前,他們是子女,同時也是具有性魅力的異性。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父母處理不當,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展,極端的情況,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異性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這裡給大家提幾條建議: 1尊重孩子獨立的私密空間。
  • 青春期的孩子沒有「變壞」,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戰役」
    他一定有他不願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
  • 李玫瑾: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父母做好8件事,平穩度過青春期
    >父母習慣將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的「自我意識」出現井噴的狀態,他注重隱私,希望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不願意再向父母訴說心事,開始和父母的關係出現了疏離,很多家長就接受不了,認為孩子有情況,早戀了,學壞了,於是偷看日記,查手機等情況就出現了
  • 父母課堂┃與父母鬥,其樂無窮——解讀青春期的叛逆
    現在不行了,明明這件事對他好,但他卻並不領情。儘管你有很多理由說服他,但是他有成千上萬個理由來反駁你。就是好詭辯,真氣人。」在爭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認識到父母的價值觀及其背後的成因,並逐漸認識到父母觀念的合理性,他們會將其中的許多內容整合到自己的觀念中,並轉化為孩子自己的觀念。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因此,家長不要害怕孩子和你爭辯,只是要掌握爭辯的方向和程度。隨著青春期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他們學習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有了很大提高。
  • 一生E本分享||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致父母
    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是困擾不少父母的難題。這一時期,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渴望成人,但其閱歷和成熟度又局限著他們的成長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們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導,但如果指導不當,又很容易造成逆反甚至傷害。這篇文章從腦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青春期孩子的行為進行比較通俗的講解,文末附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一起來看。
  • 父母的用心良苦,將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必須用不同的教養方式來教養。有人稱兒童學齡期為&34;,一般的研究及關心較少,因為此時孩子的發展穩定而均衡。這段時間過得較快,稍一輕忽就過去了。而此時是成人期、青春期的準備期,若不細心教養,以後出現問題就難以補救。兒童期心理的發展特點:(1) 上學以後,通過學習,智力得到提高,從具體形象的思維方式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形式。
  • 金喇叭少兒口才教育:父母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最憂愁的是父母,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且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與他們溝通。在多次嘗試與他們的「叛逆」孩子溝通之後,大多數父母會逐漸放棄嘗試改善親子溝通的想法,然後雙方會互相忽略,導致親子關係的破壞。實際上,在青春期,親子交流並不困難。
  • 青春期的孩子橫衝直撞,父母記住這三點,奠定一生相處模式
    青春期的學生為什麼會頂撞父母呢?第一個是因為到了青春期,他的模式要重新塑造,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再造他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情緒模式。今天我們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成長之路。他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他學著父母的樣子適應這個環境,了解這個世界。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這一輩的自我認識都和父母有關係。父母是孩子最開始的領路人,也是孩子最早的導師,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孩子幼兒階段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謹言慎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 青春期的孩子老和父母吵架,怎麼管?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們,家長們總是束手無策,說話嚴厲一點怕傷害他的自尊心,不管教又怕他走彎路,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如何恰到好處的去和他溝通?青春期的孩子有點象婦女更年期,他們的心理與生理方面開始發生不由自主的變化。他們會與家長產生隔閡,覺得長期受父母約束很不自由。
  • 男孩進入青春期,父母該如何引導?四個方向,父母應牢記
    不少父母談「青春期」色變,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變得叛逆,一言不合就跟大人對峙,父母說什麼他們都不聽,親子關係持續惡化,不少男孩媽媽感嘆:兒子不聽話,我從淑女變成了潑婦。對男孩來說,進入青春期後,他們的個子更高了,力量跟搶了,身體的成熟讓他們的心理發生著變化,但這種心理變化還趕不上身體的變化,用「身體已成年,心還在童年」這句話形容青春期男孩非常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