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大家好,我是劉樺。
心理學上有句話叫做:「孩子的青春期是父母改變自己的最後一次機會。」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父母還是以斥責、苛刻、否定、謾罵、控制、溺愛、威脅、忽視等方式,來教育孩子。
那麼,孩子就很難形成一個完善的人格。
另一方面,父母也很難走孩子的心裡,親子關係容易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極度不利。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雖然追求獨立,自我意識變強,但是他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會遇到很多束手無策的困難和問題。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心門對父母是關著的,他就不會向父母尋求幫助,這樣孩子在一些問題上,就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思維容易想偏。
其實,所謂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度的一個時期。一般形成年齡在十二歲到十六歲之間。
十四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就一定會叛逆嗎?
孩子的青春期是逃不掉的,一定要經歷。但是,叛逆可不一定會發生。
那麼,青少年的叛逆又從何而來呢?
青少年叛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因為,青少年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看問題時會出現認知偏差,因而容易與家長產生不同的意見和想法。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雙方都各持己見,就會與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
比如,孩子對父母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
父母越生氣、越惱火,他們就越反感,以至於有些孩子將叛逆性格發展至極致。
青春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從家庭走向社會逐步適應社會的一個重要的階段。
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在生理上能夠健康發育,心理上能夠健全發展,思想道德上能夠合乎社會規範地培養起來,對人的一生都將起著重大的作用,甚至會影響今後發展的軌跡。
因為,有研表明,超過一半以上的孩子,對於人生未來的興趣發展、對大學就讀的興趣方向,都是在這個青春期階段摸索出來的。
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孩子,養成自信、鋼筋、獨立自主的良好品格,也都是在這個青春期階段建立起來的。
可以說,青春期對孩子來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1、全面打擊
現在很多家長在跟孩子相處時,很少會在意或者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只要孩子的想法和觀點,跟自己的不同,就會斥責、強迫、打壓。
面對孩子的反抗言行,比如,頂嘴、撒謊,覺得如果不壓一壓孩子,孩子就會爬到自己的頭上。
於是,家長會採取更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
時間越長,孩子壓抑的越久,爆發力就越強。於是頑劣、叛逆的孩子就誕生了。
其實,孩子的叛逆不是在青春期形成的,是在兒童期慢慢形成的,只是在青春期表現出來了而已。
2、放任自流
在生活中,有一些家長,在幾次管教無效後,就放棄了,再也不管孩子了。
學校上也好,不上也好,作業寫也好,不寫也好,孩子的言行、想法正確與否,家長再也不過問。
只要孩子活著就行。
其實,這种放任自流,又是另外一種極端,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孩子會認為:「我實在太差了,連爸爸媽媽都放棄我了,不管我了。」
這樣,更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自我放棄。
我常說:「教育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所以,如果這種方式不行,我們就換一種方式,總會有一種方式是適合自家孩子的。
再難,都不要放棄。
首先,
父母要經常與孩子平等溝通,融入他們的生活之中,嘗試著去了解孩子的興趣。
相處的關係必須要建立在相互尊重、支持、以及喜好的基礎上。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家庭活動,比如聚餐、郊遊、購物,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輕鬆、放鬆、有趣的交流和談話。
以朋友的模式與孩子相處,多傾聽孩子的想法、他的困惑、對學業的規劃等。
但是,孩子不向你求助,你就不要給任何建議或者幫助他解決問題。
父母所要向孩子表達出的信息就是:我們永遠愛你,我們永遠支持你,我們永遠信任你,我們永遠理解你。
其次,
父母對孩子的事情不要幹涉、說教太多。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更好的學習成長。
比如,當他在學業上,頹廢了一段時間,他自然會遇到學習方面的問題;當他沒有用心對待比賽,就會輸給對手。
這些都是他自己所體驗和經歷的事情,他會自己做總結,所以,不需要父母進行幹涉和講道理。
否則,會引起孩子煩躁的情緒,對親子關係不利。
除非,孩子主動來找你聊,你再以理解、鼓勵、支持的態度,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而且,本身孩子需要大量的機會從失敗和錯誤中學會成長。
孩子青春期的成長不能等待,青春期教育要恰當,青春期經歷沒有重複,青春期教育必須科學。
所以,家長要轉變觀念,陪伴孩子成長,和他們多平等交流,使孩子的行為思考方向是正確的。
這樣,孩子會更懂事,也能替他人著想,帶給自己的是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