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三個案例故事:
故事一:某17歲女孩子,走進諮詢室,說她的爸爸重男輕女,不喜歡她這個女孩子,這讓她十分苦惱,學習都無法安心。女孩舉出的證據是她爸爸有意地迴避她,她如果回家想挨著爸爸親呢一下,她爸爸立馬遠離她,挪到沙發的那一頭。聽她細述她的委屈和迷惑,我沒有感覺得到這個父親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相反,她爸爸十分愛她,在她小的時候,兩人是十分親密無間的。我問女孩子:爸爸在她面前除了父親的角色,還有什麼角色。在女兒面前,他是父親,而在一個女性面前,他是一個男性!女孩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徵越來越明顯,少女全身散發的女性魅力讓具有男性本能反應的父親不知所措,只有通過迴避、逃離等方式來抵制女兒無意識帶來的性誘惑。女孩子生理上雖然已有足夠的發育,但她的心理並沒有同步長大,她還期待著父親用對待小女孩的方式來和她相處,而父親看到了她的成長,感受到了自己的性衝動,出於對女兒的尊重和愛護,開始和女兒劃清界線。但父親缺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能力,簡單的逃離讓女兒誤解成拒絕和討厭。
故事二:一次某電臺做情感類節目,一個母親來哭訴,說不理解好端端的聽話順從的兒子怎麼一下子變得鋪張叛逆?她是個單親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在杭州打工,媽媽做家政,租了一個小房子,大夏天,房子比較悶熱。今天夏天還沒開始,兒子找媽媽要錢,要參加一個暑期夏令營,要一萬多塊錢,「你不讓我去,我就不回家住。」這個兒子一直很聽話懂事,這次的叛逆強硬讓母親特別不能接受。心理老師問孩子:「你媽媽最近有沒有帶男人回家。」兒子很氣惱,「你不能這樣說我媽媽」,心理專家再問「你不想呆在家裡,是不是有些話沒有辦法說出口。」孩子臉紅了,默認了。單親媽媽沒有考慮到兒子進入到了青春期,性意識覺醒了,她還和以前一樣,在兒子面前沒有任何忌諱,家裡就一張大床,兩人同吃同睡,因為熱,回家後她常穿上三角褲和背心走來走去,孩子說「我都不敢看她一眼。」媽媽沒有想到家裡這個男孩子,已有了和成熟男人一樣的性慾望和性能力。
故事三: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提到卡羅爾,一個極為美麗的由模特改行的室內裝潢設計師,去尋求專業幫助時,52歲,正經歷自己的第三次離婚。她本人十分優秀和出色,但她的幾任丈夫都是狠心歹毒或冷漠的男子,象她父親帶給她的感覺一樣。在她11歲時,她已出落得楚楚動人,而父親對她說話則變得十分難聽,別人一直說她長得多麼漂亮,而父親卻認定她身上有股難聞的味兒,做父親的對女兒的性發育感受到了強烈的性誘惑,內在十分焦慮,他為了讓自己遠離自己難以接受的性衝動,把自己的內疚和不快統統歸罪於女兒。來自父親的言語虐待,再加上母親的消極態度,嚴重損害了她相信自身價值和人格魅力的能力。當人們稱讚她漂亮時,她一心想的是對方能不能聞出自己身上的氣味。從外人那兒無論聽到多少肯定,也無法抵消父親糟踐自己的言論。
孩子進入青春期,霍爾蒙的分泌讓他們的性特徵日益明顯,特別的青春期的男孩子,性衝動和性慾望是相當強烈的,這股子生命能量找不到正常的疏洩渠道時,孩子心亂難安,也影響到學業,這也是在這個年齡段,總體上講女孩子學業分數高於男孩子的原因之一。在異性父母面前,他們是子女,同時也是具有性魅力的異性。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父母處理不當,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展,極端的情況,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異性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這裡給大家提幾條建議:
1尊重孩子獨立的私密空間。
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在枕頭下壓了一張裸體照片,青春期的可能瀏覽黃色網頁,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男人這東西》這本書裡寫道:「翻看那種東西是男孩正常發育過程中無法避免的事情,倘若母親將這種行為斥為下流,那她的想法本身就有問題」,孩子肯定是不希望你知道他這些隱私的,母親應該在男孩說「麻煩你幫我打掃一下吧」時才進去,其餘時間聽之任之即可,大人不經允許擅自闖入,男孩們一般是難以容忍的
2坦然面對孩子的性行為
與性有關的種種行為,只要在家裡,就不得不對父母絕對保密,而一旦到學校,在同伴間卻反而成為值得驕傲,值得炫耀的事情了。在電影《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子》中,有一個鏡頭,男孩子們在宿舍一起比賽打手槍。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男人頭腦中無時無刻不裝著女人,之所以拼命工作,尋求出人頭地的機會,最終還是為了在女性面前一逞男兒本色,贏得配偶權,讓自己的基因更廣泛地傳播下去。
3減少對異性孩子(特別是母親對兒子)的性誘惑。
孩子青春期,父母親此時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
有個母親說,性有什麼特別的,不就是那點兒破事。面對兒子對性的好奇心,她採取的做法是直接將性器官坦露給孩子看,三歲以前的孩子你可以這樣教他識別性別,面對性意識覺醒的青春期男孩,這個母親的做法是相當錯誤的。性知識、性理論和性體驗、性感受是兩回事,前者受大腦額葉部分主管,後者是大腦邊緣系統的功能。我接訪過好多青春期的男孩,他們有對母親的性幻想,但是又不能接納自己,為此感到特別羞聇和衝突。母親的女人角色對青春期的男孩子來說是一種威脅,所以他們一般不願意作為女人的母親接近自己。如果母親迫得太近,說不定「那傢伙」會不聽話地立起來,那樣的話自己將手足無措,他們不願意母親看到他們羞愧難當的時刻。
爸爸則要成為女兒成長的一把傘,爸爸要建立一個孩子的性安全場。作為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這時你還允許她抱著你,啃著你,你把她的安全場給破壞掉了。父親對女兒的性安全場的建立不是在青春期才開始,當女兒開始社會化(一般是3歲,要進入幼兒園的時期),父親就要有這個意識,不女兒進入青春期,當父親能夠既溫暖親切,又有禮尊重地與女孩子講話,女兒更快學會以後在男女交往中如何被尊重,如何保持最佳的人際距離。
4心理上接受孩子與自己的分離。
青春期,除了性意識覺醒,還有獨立意識的覺醒。有的父母沒有看到這一點,還過緊地與孩子粘在一起,這實際上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比如,有的母親是全職太太,照顧家庭是她重要的價值感和歸屬感的來源,當孩子表現出不再需要她的跡象時,她的內在是很焦慮的,但她未必能意識到這一點。那些被過度保護、過度照度的孩子,母子或父女聯結過緊,分離個體化在青春期沒有很好地完成,性心理相對發展相對滯後,這不利於他以一個成年人的獨立身份邁入社會,與另一個成熟的生命個體建立深度的親密關係。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寫道「在接受父母對自己精神閹割的情形下,中國的男性可以一生以孩童的姿態與母親接近,而女兒也可以對父親如此,而不致引起「亂倫」的焦慮。女孩嫁給這種「媽寶男」,男孩娶了「父寶女」都是很辛苦的事,他們在心理上還沒有辦法與原生家庭分離。
前年暑期我從內蒙旅行回家,在火車上,賣貨的列車員和旅客閒聊,說她嫁到了山西,山西女性最有福,不怎麼做事。拿她自己來說,快40了,不想要小孩子,因為自己啥也不會幹,沒有什麼家庭責任感,所有家務不是母親做,就是婆婆幫,根本當不好媽媽。因為不想生孩子這件事,自己的母親和婆婆大吵了一架。老公是火車司機,每月一萬多,她十天就可以把這筆錢整完。這個成年軀殼裡的確裝著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孩子,她和我們聊天聊得高興,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職責——推銷衝電數據線,我倒是挺感謝她讓我無聊的行程生動豐富許多。
5生理上解決自己的性需求
在諮詢實踐中我還發現,有極個別的父母,因為離異或分居,自己正常的性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又沒有可供他(她)投放性能量的活動,還沒有可以傾心交談的夥伴,內在的那份孤獨和煩躁會讓他們不自覺地藉助異性孩子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對孩子控制較多,讓孩子不能正常發展,而實現了永遠留在他們身邊,讓自己不那麼孤單。這是隱避的無意識期待,父母是不能覺察的。性衝動,性慾望升起,自慰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選擇。另外建議這類父母發展自己某一項合法愛好,心理學稱為性能量的轉移和升華,因為這個愛好,他也會因此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心靈有了歸屬感,可以減少對孩子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