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父母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與異性交往?學了你就賺到了!

2020-11-07 中國人的幸福課堂

為了能正確引導孩子與異性交往,又避免孩子早戀,做父母的先要去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孩子青春期的發育分為四個階段,特點如下:

第一個階段 朦朧期。在9歲到11歲左右是性意識和性愛的朦朧期,此時孩子的性機能尚未成熟,但已確認了自己的性別角色,對異性敏感,女孩和男孩在一起時會感覺害羞往往採取躲避的態度,對成年異性又往往表現出過分的親密和依戀。

第二個階段 愛慕期。在11歲到13歲左右就會進入愛慕期。男女孩子在一起覺得很有意思,異性之間互相觀察欣賞的興趣增加,注意異性的談話、表情、動作而且開始注意自己的服飾、舉止,想給異性留下好印象,對於異性之間的接觸往往自覺不自覺的浮想聯翩。

第三個階段 初戀期。在13歲到15歲左右就可能進入初戀期,這時孩子的性機能已成熟,對於性的體驗明顯增加,內心開始萌發初戀的幼芽,在年齡相近的異性中發現較喜歡的對象,給以特別的注意與關心,寄予特有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觸,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種種顧慮,有的孩子此時的注意力可能在幾個異性身上徘徊,這一階段女孩會更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

第四個階段 鍾情期。鍾情就是很專一的傾慕愛戀某個異性,此時甚至出現痴情一旦相愛便不顧一切,由於涉世未深,對於人生沒有充分認識,一旦受挫會意志消沉產生厭食心理,有的還可能走上放縱自己的道路或者輕生。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青春期發育特點之後,接下來我們又該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與異性交往?

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特點超前教育引導,防患於未然。(1)對於處在朦朧期的孩子要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性別角色,在與異性同齡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誠懇,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與成年異性交往不宜過分親密,父親對於女兒要特別注意適度親近不要過分。(2)對於處在愛慕期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尊重異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儀表和文明禮貌,多關心班集體的事情,為集體出力,男女同學坦誠合作,這個時候正是性漸漸成熟的時候,要配合學校進行科學的性生理教育,正確對待性生理現象,避免因生理現象而盲目的緊張和盲目好奇,要認認真真大大方方的給孩子講述有關知識,正確的對待方法。(3)對於處在初戀期的孩子,父母要教育引導他們多參與群體活動,儘量減少與異性同學單獨接觸的機會,特別是不要跟同一位異性同學過多單獨的接觸,避免萌發初戀之情牽扯精力,影響學業和全面發展。(4)對於處在鍾情期的孩子家長要給予格外的尊重和理解,俗話說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年不鍾情,孩子們情竇初開這是非常值得理解和尊重的,甚至我們應該覺得欣喜,愛給人力量,這也正是喚醒孩子成長動力的時候,當他因為愛一個人,他會更愛這個生活,更愛這個世界,會更想做更好的自己,會覺得渾身充滿了奮鬥的能量。

告訴孩子區分友情和愛情,友情是以友愛為出發點,是有共同目標的朋友之間的深切感情,愛情是以性愛為基礎,是以結婚為目的的活動,愛情是兩性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關係,需要通過理智道德意識來實現,需要負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我們要跟孩子說,為了自己將來的幸福,為了對方的幸福更有保障,我們要樹立高尚的人生目標,做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同時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典型,夫妻之間和諧做到彼此人格的尊重。在與家庭以外的人接觸中,作風正派注意道德規範,給孩子以積極的良性的影響。

講師: 王輝 文案:張紅榮

文自《滄州前程 ——幸福課堂》

王輝簡介

高效學習指導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沙盤師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引導青春期異性正常交往
    青春期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充滿煩惱、迷惘和困惑的時期。因而,會有各種問題暴露出來,其中,「青春期異性交往過密」是一種常見現象。本文通過分析青春期異性交往過密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為班主任應對這一難題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鑑。
  •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與異性之間的感情?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出現對異性感興趣,對異性表示好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之現在的孩子由於個性差異,有的孩子性成熟比較早,但他們對異性產生的愛慕之情也不能完全視作早戀。父母應該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與異性交往?
  • 面試教案|《怎樣化解父母對青春期異性交往的誤解》
    認識到讓父母知道自己會正確處理青春期異性交往問題的重要性。2.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能夠正確處理和面對父母對青春期異性交往的誤解的情境。【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父母對青春期異性交往產生誤解的原因。認識到讓父母知道自己會正確處理青春期異性交往問題的重要性。
  • 家有女兒,如何引導孩子和異性交往?父母應該怎麼做
    相對於男孩子而言,女孩子更需要父母的保護。在女兒的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女兒與異性之間的交往和相處問題。對於年紀還小的女孩來說,他們往往都喜歡和同行的小女孩在一起玩耍,有時候甚至還會對異性有點小敵意,因為小女孩和小男孩之間喜歡玩的遊戲,喜歡的玩具都不一樣,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小孩子性啟蒙之前的教育。
  • 青春期心理學┃異性效應:鼓勵正常的異性交往
    是這樣的,當異性共同參加活動時,異性間的某種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激發對方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使得對方產生愉悅感受。所以,男女搭配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或處理問題時,大部分時候都會感覺比較順利。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由於性意識的萌發,明明對異性產生好奇,表現出來的卻是拒絕、排斥與異性交往,孩子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其實,男女異性交往很正常。
  • 青春期孩子瀏覽不健康網站,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遇到性問題或性知識方面的需求,往往不知到哪裡去諮詢。有些家長自身沒有做好榜樣,對性持錯誤態度,會影響孩子對性的態度和與異性的交往方式。在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中,有針對上海青少年性健康做的調查。
  • 青春期教育:青春期與異性交往的原則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是一個美麗的階段,原本幼稚的孩子思想和心理在逐步走向成熟,經歷的事情也開始變多;然而,青春期又還不到走向社會的時刻,身上也少了成人的壓力。但是,青春期的懵懂,更多提現在與異性交往的時候。下面,就來看看青春期與異性交往的原則吧。  (1)在交往的範圍上,廣而不狹。
  • 如何引導女兒度過異性眷念期?[青程研學旅]
    這件小事引起了她對這些孩子的關注,有了空閒時間,她就深入到孩子當中,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狀況。果然,張媽媽發現了班裡有傳遞紙條寫情書的現象,一位寫作能力較好的女孩子用她細膩的文筆抒發了她對一位男生的愛意。而那些性格比較外向的男生一下課便跑到自己有好感的女孩子的班上,希望能夠引起女生的注意。課間時在走廊上、教室裡,經常能看到男女生之間你追我打,嘻嘻哈哈的。
  • 孩子進入青春期,異性父母與孩子如何相處——警惕養成「媽寶男」
    在異性父母面前,他們是子女,同時也是具有性魅力的異性。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父母處理不當,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展,極端的情況,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異性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這裡給大家提幾條建議: 1尊重孩子獨立的私密空間。
  • 不要給孩子青春期對異性的情感輕率地貼上「早戀」的標籤
    青春期的特點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有很多衝突的風暴,或者叫做狂風驟雨期。謀求獨立是這個階段面臨的很重要的任務,在心理上要擺脫父母的束縛。他要走向外界,首先就是同伴關係。隨著青春期性生理的發展相對成熟,對異性的交往逐步到朦朧和相互吸引是一個過程,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可能每一個孩子多多少少在青春期都會有這樣的萌動。
  • 青春期孩子需要怎樣的異性環境,如何助其釋放性能量和緩解性壓力
    如果父母和老師對於孩子與異性交往是不支持的,青春期孩子在異性吸引期可能就很難充分地接觸異性。這將錯失孩子與異性發展關係的自然時機,就很容易讓孩子停留在同性親密階段,並逐漸地適應了同性親密關係的模式。這樣的孩子,在未來很可能大齡不婚,或者他們更習慣於同性親密關係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 怎樣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父母們準備好了嗎?
    這「多事之秋」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歷程。抱怨解決不了問題,訓斥和打罵更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們需要父母的關心、教育、引導和幫助。你不要智望在出了問題時,坐下來與孩子的一兩次「交心」會取得什麼樣的效果,更不要以為「今天你非給我說清楚!」"「不說?揍你一頓,看你說不說!"諸如此類的話會「逼"出什麼道道來。我們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不僅僅是父母。關心孩子,必須建立在對孩子的思想、言行給予充分理解的基礎上。
  • 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怎樣和異性相處?
    到了青春期,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慢慢發生變化,異性之間之間說話交流一下子就變得不自然了,仿佛有一層神秘的面紗阻擋在兩者之間,這個時候大人要正面的引導孩子,大大方方的討論,才能降低孩子們對這件事情敏感度,而不是把簡單的喜歡當做大人眼裡的喜歡。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開口談性教育?
    作為家長,不要等到孩子青春期才想起性教育,更不要只關心孩子是否早戀了,是否發生了性行為,是否了解安全措施,性教育不僅僅是生理衛生,更涉及性心理,人際關係以及兩性道德、家庭倫理教育。需要家長進行把關和引導。
  • 想讓孩子正確地與異性交往,家長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小時候孩子並不介意那麼多,但上初中後,開始會對異性產生一些懵懂的感情。因此,家長們擔心與異性交往,會誤入早戀,影響學習。家長不擔心是不可能的,但是,過於擔心就不對了。孩子與異性交往,家長可以監督,但絕不能去禁止。禁止一個孩子與異性接觸不僅會起不到有效防止的作用,反而會造成破壞親子間的關係。
  • 青春期孩子的「早戀」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和孩子一樣無知
    事實上,當父母尊重孩子身心發展到此階段的需求,接納孩子對異性情感的嚮往和追求,讓孩子在家長知情的狀況下戀愛,父母反而可以監督孩子的行為,適當給予他們一些引導和建議,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愛情觀。開始渴望異性友誼,與異性好友交往,好感日增,朦朧的情感就產生了,「早戀」就隨之出現。由此可知,戀愛不是孩子故意為之,是身心發展到這個階段,自然而然出現的,是你無法阻止的。
  • 衡水最牛班主任忠告:父母教育和引導孩子,避免早戀
    第一個建議就是作為父母一定要理解,一定要支持孩子與異性同伴的正常交往:你不要去限制,這是孩子的一個正常的一個心理需求,而且它是有很多積極的意義的,一定要去支持,鼓勵孩子去參加這樣的課外活動,與一同參加的異性同伴,互幫互助,然後這個幫助異性同學,也可以向異性同學去求助。
  • 青春期孩子早戀,父母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否則後悔晚矣
    孩子上小學,慢慢地步入青春期,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認真觀察孩子對異性交往的態度。每一個父母都是從青春期走過來的,回憶一下我們的少男少女時代,就該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這種思想的萌發是多麼的正常。所以在孩子情感發育的時候,家長應該給與更多的理解,正確的態度去處理這件事情。當孩子在家中接到異性同學的電話可能恰巧讓家長看到,這時孩子可能會感覺到很不自在。做家長的就更不應該咄咄逼問什麼同學?什麼關係?
  • 青春期女孩早戀離家出走,教會孩子正確和異性相處[育聯網]
    心理醫生說:「青春期女孩子得這種病的人很多,只是輕重不同而已。」而直到女孩子正式開始心理治療之後,她還偷偷地告訴醫生「我堅信他一直喜歡著我,我把他當成自己唯一喜歡的人」,但這一切,那位男生並不知情。而給女孩子診斷的醫生說:「這是明顯的鐘情妄想症,是青春期女孩子很容易出現的症狀,這種症狀的特點就是確認有異性喜歡自己,而且把這位異性當成是自己唯一喜歡的,甚至認為對方不能與其他人交往。
  • 親子心理學:父母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原創.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的父母不和孩子溝通,在他們看來和孩子講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很少有人去認真的學習。事實上與孩子溝通是一門學問。這種溝通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了,我們只給孩子充足的食物是遠遠不夠的,從嬰幼兒時期孩子就是需要溝通的,嬰兒時期的孩子,你每天要對著他啊呀咿微笑,握著他的小手,撫摸著他,和他一起聽音樂,這就是溝通。當他開始呀呀學語,用很動聽的聲音告訴他好乖!棒?漂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