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2020-11-19 榮新奇教授

我們知道,人生中有兩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時期,一個階段是3到6歲的時候,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這兩三年的時間裡,孩子對性別、出生環境、家庭、人員都開始有認知了解,這些了解大多來自家庭,這些認知有時候能左右人的一生,也是我們人際關係的基石。心理學上對青少年的心理治療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對這些基礎認知的修正,即認知行為療法。那麼第二階段是什麼時候呢?那就是青春期階段,這個階段既是孩子性格、人生觀的養成時期,也是做父母的對於孩子教育的最好時期,可以說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青春期是在第一個階段的基礎上發生的,因此,很多認知以及形成,換言之,它的質量基本取決於第一階段。比如一個女孩子在小學前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關愛,那麼步入青春期時,她就有可能早戀、厭學、與老師作對……,一個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階段與父母的不良關係,而在青春期發生一些反常現象,比如網癮、打架、早戀或逃學等。童年是種子,青春期結出第一茬果實,但還未成熟,雖然青黃不接,青澀脆弱,卻也實在地掛滿枝頭,呼朋引伴。但有經驗的果農都知道,第一茬果實不能要,果樹要養,因為它們的營養還不夠豐富,還不足以承擔成熟的責任。這是對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們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卻遠未達到成熟的要求,廣義地說,是心理年齡幼稚,狹義地講,是除身體外其它一切條件均不具備。所以他們無權,也無法承擔生活。

那麼為什麼青春期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但並不是說這個階段就該無所作為,事實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原因有二,第一,它是成家立業的前奏,第二,它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什麼機會?調整和教育的機會。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階段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並因此而表現不良,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給予彌補和引導,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補,那麼他/她的一生將很難與幸福、健康、快樂結緣。從多年治療與諮詢的經驗中不難看出,無論是高考減壓,還是親子關係,或是早戀、逃學、網癮、叛逆等,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與關愛,上述大部分問題都有解決的可能,可如果將之推延幾年,對,只是短短的幾年後,當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樣貫穿於孩子們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為終生難愈的腫瘤,再治起來,不僅成本極高,而且治癒的可能性相當低。原因是,他們已經定型了,炎症已經發展為癌症!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最後的機會,因此在這個階段,許多孩子也令家長十分頭疼,孩子會叛逆、網癮、早戀等等,有些明智的家長會以耐心地陪伴、引導等方式感化孩子,他們或求助於專家,或者與老師溝通,或者把孩子送到國外……,無論這些舉動是否高明,總之,他們在付出心血,而這些心血,孩子不會視而不見,只不過,那些回報有可能滯後。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父母沒有這種耐心,面對表現不良的子女,他們仍然延續著十幾年前的管教方式,比如在孩子5歲時遭到父母責打,15歲時還在忍受這種皮肉之苦。這就等於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存在方式:我是不被父母關愛的(5歲時),我是不被環境接納的(15歲),那麼再過十年,25歲時,這個人就有可能發展出反社會人格或自虐傾向,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些疼痛和羞辱將永遠伴隨其左右,地獄由此形成。

因此,當有家庭矛盾或者有「問題青少年」的時候,停下來不妨想一想,這或許可能是一種機會,一種重新塑造孩子的機會。幫孩子一起走出困境,防微杜漸,在孩子還未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的時候帶他去做心理諮詢,了解孩子認知、走進他的世界。青春期,看上去是自以為是、叛逆頑固、不如換個角度、靜靜地欣賞青春期的狂風暴雨,和孩子一起感知他們的成長!

相關焦點

  •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父母要怎麼做
    當子女進入青春期,父母會認為從前那個依賴自己的孩子不見了,轉而變為一個有自己秘密,想要獨特甚至叛逆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往往容易擔心甚至過度幹涉,最終引發更多親子矛盾。其實,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自我意識增強,很需要獨立的成長空間,此時,父母需時刻謹記「三顆心」——不要過於關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過於熱心,如此將更有利於孩子平穩地度過青春期。那麼,在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具體如何做好這「三顆心」呢?請跟隨小智的步伐,一起來詳細了解。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應該怎麼管?
    孩子青春期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一個很正常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旺盛,但又隱隱有過於偏激的傾向,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勤藤教育準備了面對青春期叛逆,父母幫助引導孩子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一、放手但有邊界孩子青春期時自我意識是很旺盛的,父母過於緊張嚴肅,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會越強。因此,勤藤教育建議父母在孩子這一階段時需要適當的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在很多事情上可以給他們選擇權,讓他們自己決定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河南專業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電話
    河南專業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電話,學校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和誨人不倦的大愛精神,來幫助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有厭學、早戀、叛逆、自卑自戀、揮霍無度、厭學逃課、離家出走、人格異常、打架鬥毆、暴力傾向、親情冷漠等不良行為習慣和不健康心理的青少年,進行行為矯正、心理輔導、思想教育和文化補習,在學校多年的成功教育模式下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一方面孩子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孩子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還把他們當作小孩來看待,不停地嘮叨、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 這兩種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叛逆」,家長要很有耐心,好好勸導
    有時候孩子出現對興趣班的抗拒,家長還會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教育,認為孩子這種行為不可取,可是家長並沒有想過孩子也會有學習厭倦期,特別是在承受沉重的學習的壓力之餘,還要花時間去進行興趣輔導,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限,這樣只會讓孩子內心充滿不滿,對學習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也許在青春期就會大爆發。
  • 父母課堂: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的教育將左右他的一生
    心理學上有句話叫做:「孩子的青春期是父母改變自己的最後一次機會。」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父母還是以斥責、苛刻、否定、謾罵、控制、溺愛、威脅、忽視等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就很難形成一個完善的人格。
  • 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_長沙市望城區南華青少年素質教育學校
    全國青春期叛逆孩子教育學校哪家好?青春,是可以放肆飛揚的時光,是犯了錯可以被原諒的時光,孩子進入青春期,最顯著的變化首先表現在身體上。這些都是從孩子的外表方面很容易的見到的,但是最難的就是孩子的「心理成長變化」。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是因為到了13歲,而是沒得到父母足夠的愛
    通常來說,青春期出現在13至17歲左右,由於孩子身體發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這個階段可能略微提前或是延後。但是,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能把「叛逆」的標籤,輕易地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在初高中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所謂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年、童年和少年時期,所接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弊端積累。
  • 孩子教育的盲點,青春期最怕的不是叛逆,是自尊
    我們做錯了什麼,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對此有更多、更深刻的認識。一、花季雨季,是我們最不能忽視的年紀。都是少年,本是青春最好的年華,這樣的慘劇,或許正在某地發生。青春期,最怕的不是叛逆,是自尊心。叛逆無非是打遊戲、談戀愛、發脾氣、摔東西,可自尊心受創則極有可能會承擔無非挽回的結果。
  • 還在為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心力交瘁?幾則教育小貼士為你解心憂
    一、要把握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生活中,作為教育者的父母經常能夠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行為言語中的種種變化,然而絕大數對父母未能將這些外在的行為表現與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相關聯,從而導致教育行為總是適得其反,激化孩子的叛逆。因而要減少孩子青春期的叛逆,首先要從把握住孩子的心理變化的這一根源入手。那麼這一階段的孩子有哪些典型的心理變化呢?
  • 這三件事最容易引起孩子叛逆,很多父母天天在做
    孩子叛逆,是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但是,如果是有耐心、懂得放手的父母,能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得很好,叛逆是可以避免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經常和父母反著來,不僅僅因為到了青春期,而是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的教育中,積累了很多親子關係的矛盾。
  • 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父母少做3件事,教育孩子有幫助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就不是煩躁那麼簡單了,而是脾氣暴躁。作為父母,都理解青春期的感受。知道青春期是一段美好記憶深刻的時期,但是也是性格成熟的時期。許多學生在青春期對各種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教育背道而馳,對於父母的教育也是很大的考驗。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是「壞孩子」!這些給父母的建議請收好
    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不願說話與父母溝通變得越來越少不是父母不想交流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用三言兩語搪塞父母不知道哪句話就能讓孩子炸了毛每天的親子對話剛剛開了頭就卡殼這樣的情形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為什麼會疏遠父母?家長怎樣與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溝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般要經歷三個叛逆期,一般2-3歲時,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稱「寶寶叛逆期」。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麼做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出現叛逆應該屬於正常現象,很多家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卻成了硝煙不止的戰場,父母孩子都很疲憊。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幾點: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
  • 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不知怎麼教育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青春期叛逆,做出與其年齡不符的事情。 十幾歲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精力旺盛的階段,家長眼中孩子叛逆,不聽話。只是因為孩子如今在父母面前的表現與以往不同,有些家長會想從前只有父母教育孩子,從沒有孩子教育父母這一說。孩子內心就會覺得為什麼父母可以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卻不能對自己發脾氣?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是因為孩子不懂事,還是父母不負責
    她姑娘我見過,孩子肯定是個好孩子,只是因為青春期叛逆,父母又管教不得當,導致孩子心思跑偏,走上了歪路。但是對於父母來說,遇到孩子的叛逆情緒,不能一味地歸咎於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如果父母從孩子出生就給予他足夠的關懷和愛,那麼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不至於用滿腦子的叛逆態度來和父母抗爭。
  •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注意與孩子的交流,這樣孩子才會少叛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父母應該最不想面對的應該就是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畢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叛逆,不聽父母的話,還會和父母發生言語上的衝突,以至於讓很多父母都很頭疼於不知道如何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 孩子叛逆怎麼辦?想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就得先教育好自己
    青春期孩子的適度任性,其實是孩子個性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萌芽。所以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適時轉變思路和方式:既不能時時處處慣著孩子,也不能對孩子過於求全苛責。歸根到底,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情感衝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長期以來的教育方式過於陳舊、固化,沒有順應孩子在成長中思維、能力和心態的劇烈變化。因而,一旦孩子表現出對家長權威的質疑和不滿,父母們就立刻大發雷霆,輕則批評責罰,重則棍棒教育。其結果,要麼促使孩子叛逆暴戾,要麼導致孩子自卑怯懦。
  • 孩子青春期叛逆,不能光是著急教育,了解和陪伴才是破局關鍵
    提起孩子的青春期,相信各位家長都非常頭疼,對青春期的首要描述就是"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正經歷著身體和心理的快速發展,各方面都非常不穩定,一方面他們非常想要獨立,另一方面經濟狀況又迫使他們必須依賴家裡,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大多非常矛盾,所以就造成了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特點。前幾日就有一個非常觸目驚心的關於青春期少女跳樓自殺的新聞,讓人看了都覺得膽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