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愛情的捷徑,也好似捧在手中的珍珠。尤其是對於母親來說,經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數年養育,才把孩子撫養成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健康成長,將來出人頭地,更重要的是乖巧懂事。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會遇到許多難題。
尤其是孩子出現叛逆的時候,別人都說7歲的孩子叛逆,父母會感到煩躁。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就不是煩躁那麼簡單了,而是脾氣暴躁。作為父母,都理解青春期的感受。知道青春期是一段美好記憶深刻的時期,但是也是性格成熟的時期。
許多學生在青春期對各種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教育背道而馳,對於父母的教育也是很大的考驗。
單位的同事老張就有教育的苦惱,他的孩子小天今年已經上高中。對自己的成長和生活有許多個人想法,平時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也不和父母交流。同事對孩子給予厚望,希望他將來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能夠光宗耀祖。
但是小天偏偏是和父母唱反調,平時時間都是用在打扮自己,追星,對於學習總是推脫,導致學習成績日漸下降。青春期的教育也是比較艱難,這個時間段的孩子,經常出現頂嘴的情況。
面對父母說教也有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把自己想法說出來。但是只要父母強迫他們做些不喜歡的事情,就會有牴觸的情緒,甚至會做出各種偏激的行為。
就像前段時間比較火的家庭教育劇《小歡喜》,喬英子經常和母親吵架,面對母親的種種行為,經常會找到爸爸的地方避難,最後都是以英子道歉為主。最後她的媽媽想英子上名牌大學選擇不喜歡的專業,但是英子也有自己的愛好還有堅持。最後英子在媽媽教育下出現抑鬱的情況,險些自殺,還好在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下,打消了念頭,最後也是如願以償地學習自己的興趣。
青春期的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要學會多和他們交流溝通,採納他們的意見平時也要少做三件事,對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很有幫助。
一、父母要少一點嘮叨。
有的父母經常喜歡嘮叨,對孩子進行說教教育。但是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父母還是把他們當作小孩子,對於一些小事還是不厭其煩地說,孩子也會感到厭煩。漸漸地兩者之間也會出現隔閡了。其實教育孩子簡單直接,教育理念要有堅持的態度,面對孩子的教育只要簡單地說兩句就好,多和他們交流溝通解決。
二、父母不要過於自我。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把自己作為家庭的中心,教育孩子總是很有威嚴。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隱私空間還有想法,雙方之間有很深的代溝,面對事情的觀念也是不同,處理事情上就會有許多的問題。教育孩子要多聽孩子們的意見,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培養他們獨立的觀念。
三、不要幹涉孩子的自由空間。
孩子長大之後也有自己的隱私空間,也有自己的社交。有的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經常翻他們的書包還有手機。對於異性朋友也是禁止交流,父母不尊重孩子,總是強加幹涉。導致孩子出現叛逆的情況,父母要給予孩子的隱私空間,教會他們如何學會保護自己,如何在社會交流。
總結: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長,但是沒有掌握恰當的教育方式,還是以蠻橫的姿態來教育孩子,導致他們反感父母和行為,對父母的教育學會抵抗。尤其是教育青春期的父母,要學會尊重他們,多和他們做朋友,多交流溝通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