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考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句話幾乎貫穿了我整個高中生涯,在那段時間我也始終相信只要我認真學習,成績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我沒有成功躋身於學霸的行列,三年來都一直是個小學民。
現在回過頭來看那高中三年的努力是那麼的蒼白,數學每天都在刷題,不論是簡單的,還是後面那些讓人焦頭爛額的壓軸大題都在我的草稿紙上出現過,到了高考卻發現自己連考察最基礎知識的大題做起來都有些吃力。就更不用提理綜了,平時的考試題目做起來感覺還可以,但在高考戰場上卻發現自己心裡很慌,許多題目都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做。這是因為高考試卷更看重對概念的理解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平時的題海戰術固然有用 但它是要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上的,沒有夯實基礎,靠刷題來提高成績是很困難的。
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句話在我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應驗。從我的親身經歷來看打好基礎是提高成績的重中之重。基礎不牢,成績提高困難,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提不上去,那麼如何有節奏的夯實基礎,打好高考大廈的地基呢?其實打基礎無非需要三步,首先在初學時要學好,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第二點就是要學牢,最後就是學巧,學會舉一反三。真正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時,提高成績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認真聽好每一堂課:記筆記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在高中,沒有一堂課應該被浪費,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路會發現理解課堂內容並不是很難,但是到了課下做題鞏固時卻發現總有一些知識點模稜兩可,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上課時做一些簡單的筆記就能很好地解決下課遺忘的問題。
課堂筆記並不需要一字不差,它只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如果將筆記記得太過具體,不僅會影響上課效率,也會增加筆記的混亂程度。當老師講解內容較多時,可以抓住關鍵詞,並將其簡單串聯一下,方便下課複習。當講到解題方法時,一定要記錄。另外,如果筆記內容不多,記在書上相關位置會更好,複習時更方便與書中知識相結合。
當一節課上完時,畫出思維導圖是必要的,也是筆記最重要的,不用太過複雜,把知識點或解題方法的簡稱按照順序排列一下就差不多了,但也不要太過抽象,要保證自己在複習時能夠一目了然。
做好複習:勤看筆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就開始了,並且在最初的幾天遺忘速度很快,學習知識後一定要經常複習才能牢固記住所學的內容。複習時可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8個周期進行複習,8個周期分別為5分鐘30分鐘 12小時1天2天4天7天15天。
在每次翻看筆記前,一定要在腦中過一遍,這其實也是加強記憶的一步,通過這一遍可以將所學內容進行一次串聯,更易於加強理解。然後再去複習筆記,並將遺漏的部分標記出來。
練習鞏固:整理錯題。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一味地刷題而不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思考是不能取得很大進步。那麼,如何整理錯題呢?首先做完一套題後,開始對答案,在對完所有題目的答案後再整理錯題,切記一定不要在對答案中途開始整理,這樣不利於正確認識自己真實學習情況,易產生逃避心理,從而使得學習效率低下。錯題要分科目分類型整理,一科一本,相同類型整理在一個部分,並做出總結,找出題目考察知識點與出題人目的,說明自己錯在何處,什麼原因導致的錯誤。
這是第一遍整理,在間隔幾天後再進行第二次重做,獨立寫出答案後,與正確答案對比後,若無誤則寫出自己對題目的理解,若仍有錯誤,當錯誤相同時重新翻看第一遍錯題整理,並寫出再次出錯的原因,若錯誤不同則按照第一遍錯題整理步驟進行整理。其實學習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當你複習了很多遍,已經將所學內容爛熟於心,便是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舉一反三也就不在話下了,高考又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