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已有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但國外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疫情還相當嚴重,口罩等防疫物資需求依然很大。今年5月,東莞市塘廈鎮防疫物資出口產業聯盟成立後,迅速布局,構建防疫物資產業集群。本月底,該聯盟預計將在全球範圍內建立100個防疫物資儲備庫,儲備10億隻口罩,為國外老百姓的防疫需求提供便利,助力「東莞製造」支援全球抗「疫」。
在全球建立100個防疫物資儲備庫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塘廈鎮委、鎮政府適時而動,協調相關企業組織成立口罩等防疫物資出口產業聯盟,整合鎮內防疫物資生產力量,為全球抗「疫」貢獻塘廈力量。塘廈鎮防疫物資出口產業聯盟於今年5月6日成立,旨在打造集製造、採購、電商、流通於一體的產業鏈平臺,構建口罩等防疫物資產業集群,首批成員有近30家相關企業。
東莞市澳星視聽器材有限公司是該聯盟中的其中一員。疫情發生後,董事長趙文發果斷決定火線轉產口罩。該公司隨即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材料,利用公司無塵車間生產一次性口罩和KN95口罩,並取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器械備案證,被納入東莞市防疫物資收儲單位。「春節後復工復產以來,公司的生產線都沒停過。」趙文發如是說。
趙文發表示,隨著全球對防疫物資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讓疫情國家的百姓更快用上防疫物資,聯盟決定建立全球防疫儲備庫。從7月底開始,塘廈鎮防疫物資聯盟與電商巨頭合作,開始全球布局,計劃在全球建立100個防疫物資儲備庫。
這一計劃在本月底即將實現。趙文發透露,聯盟將向這100個防疫物資儲備庫投放供給10億隻口罩。到時候,許多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的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口罩。
搭建全球平臺提升企業海外訂單交付能力
本月初,塘廈鎮又成立了進出口商會,趙文發任會長。塘廈鎮進出口商會下設防疫物資出口專委會、電子信息機電專委會、電商專委會等多個專委會。據趙文發介紹,商會還將籌劃設立人工智慧專委會和康復輔具專委會。
值得一提的是,防疫物資出口專委會正是在塘廈鎮防疫物資出口產業聯盟的基礎上設立。塘廈鎮內多個口罩機重點企業、口罩大產能企業、口罩原材料企業以及供應鏈公司均選入專委會,形成了覆蓋口罩、口罩機、紅外線測溫儀、無紡布、熔噴布、呼吸機加溼器、消毒用品等類目齊全的防疫物資產業鏈。「塘廈鎮在這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不少老企業的技術實力雄厚。」趙文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專委會通過搭建全球海外採購商信息發布平臺及溝通交流平臺,令企業的海外訂單交付能力大幅增強。
據悉,塘廈鎮防疫物資出口專委會擁有專業實驗室80個,十萬級無塵車間20多萬平方米,萬級無菌車間10多萬平方米。專委會中的企業已獲得專業領域認證,以及權威實驗機構頒發的成品測試報告和證書。目前,會員企業中已有十家企業進入國家商務部出口白名單。
抱團發展實現口罩日產2240萬隻
作為東莞製造業重鎮,塘廈鎮產業基礎雄厚,技術先進,產業鏈布局相對完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塘廈鎮有實際進出口企業數量1031家,全年完成進出口總值448.6億元,其中出口值326.4億元,進口值122.2億元,進出口億元以上企業100多家。今年上半年,防疫物資出口專委會18家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88億元,同比增長278.6%,高於塘廈鎮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增速277個百分點,拉動塘廈鎮規上產值增速5.61個百分點。
無論是成立防疫物資出口產業聯盟,還是進出口商會,塘廈鎮委、鎮政府大力推動的主要原因便是整合塘廈製造業的資源,形成拳頭,打響塘廈製造品牌。塘廈鎮委書記唐耀文曾表示,防疫物資出口產業聯盟成立後,企業不再單打獨鬥,而是聯合起來,互幫互助,抱團做大。
對於塘廈進出口商會,趙文發坦言,成立的目的是要在「寒冬」裡布局「春天」,利用商會平臺整合塘廈產業資源,形成產業集群,提高出口競爭力。他認為,塘廈是製造業重鎮,也是進出口重鎮。塘廈經濟要在逆勢中增長,就要做到促出口、擴內需同時並舉。
「東莞產業類的商會比較少,鎮裡面成立行業商會就更罕見。」趙文發表示,行業商會對地方經濟發展相當重要,企業通過商會平臺抱團發展,做強做大。在他看來,塘廈鎮成立進出口商會是遲早的事,今年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商會的到來。
事實上,正是機遇抱團發展,防疫物資出口專委會會員企業的口罩產能可以達到每天2240萬隻,熔噴布產能每天約100噸。
疫情結束將捐贈口罩生產線精準扶貧
對於趙文發來說,這場疫情讓他的公司「跨界」生產口罩。東莞市澳星視聽器材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生產影音視聽設備。因為疫情,口罩等防疫用品成為緊缺物資。東莞市相關部門經考察後,認為擁有4000多平方米潔淨車間的澳星公司恰好能滿足生產口罩的條件。澳星公司立即將一個原本用於生產光學產品的潔淨車間清空,擬提供給一家市屬企業,用於生產口罩。
後來,該計劃因故取消。不過,趙文發並沒有放棄為抗擊疫情做些事的想法。在塘廈鎮相關部門的支持協助下,澳星公司投入500多萬元,從鎮內一家口罩機生產廠家購買了設備,採購原材料,同時對員工進行操作培訓,緊急上馬口罩生產線。在兄弟企業的協助指導下,趙文髮帶領澳星公司員工爭分奪秒地攻克技術難題,「跨界」成功。
趙文發坦言,進入一個並不熟悉的行業,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段時間幾乎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簡直是在跟病毒『賽跑』。」他說,做企業就要有企業家精神,只要生產出一個口罩,說不定就可以救一個人。
此前,有消息稱,趙文發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將口罩生產線和剩餘原材料捐贈給貧困地區,援建口罩廠。趙文發近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再度表示,疫情結束後肯定會兌現這個計劃,只要時機成熟,會考慮將生產線捐贈到雲南昭通、新疆喀什這些地方,吸納當地就業,並幫助拓展外貿出口渠道,助力貧困地區精準脫貧。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直建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直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