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持續融化,現在改變是否為時已晚?| 六分鐘英語

2021-02-18 BBC英語

Hello. This is 6 Minute English from BBC Learning English. I'm Neil.

大家好。這裡是BBC教學英語的《六分鐘英語》節目。我是尼爾。


And I'm Georgina.

我是喬治娜。


With no end in sight to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many people can't wait for the year 2020 to end.

冠狀病毒大流行看不到盡頭,許多人都迫不及待地希望2020年結束。


But with the coronavirus dominating the newspaper headlines,

但是,隨著冠狀病毒佔據了報紙的頭條,


attention has moved away from an equally serious global issue,

人們的注意力已經從一個同樣嚴重的全球問題上轉移了,


which has quietly been getting worse – climate change.

這個全球問題——氣候變化——正在悄然惡化。


August 2020 saw the hottest temperature recorded anywhere in modern times

2020年8月出現了現代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


– 54.4 degrees Celsius in California's Death Valley.

——加州死亡谷溫度達到54.4攝氏度。


The same month also saw record amounts of ice melting into the oceans around Greenland and the Arctic

同月,創紀錄數量的海冰融化到格陵蘭島和北極周圍的海洋中


- huge icebergs breaking away from the edge of the ice sheet

——巨大的冰山從冰原邊緣斷裂,


– a thick layer of ice which has covered a large area for a long time.

冰原是覆蓋大面積區域很長時間的厚冰層。


Greenland's ice sheet is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Texas and almost 2 kilometres thick.

格陵蘭島的冰原面積是德克薩斯州的三倍,其厚度近2千米。


Locked inside is enough water to raise sea levels by 6 metres.

被鎖在裡面的水足以使海平面上升6米。


But global heating and melting polar ice has many scientists asking whether it's now too late to stop.

但全球變暖和極地海冰融化讓許多科學家質疑現在停手是否為時已晚。


Have we have reach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我們是否已經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


In this programme we'll looking a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Arctic,

在本期節目中,我們將關注氣候變化對北極的影響,


and asking if it's too late to change.

並詢問現在做出改變是否為時已晚。


And learning some of the related vocabulary too.

也要學習一些相關的詞彙。


Now, Georgina, you mentioned record levels of ice melt in the North Pole,

喬治娜,你剛才提到,北極海冰融化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but the scale is hard to take in.

但其規模很難讓人接受。


The amounts are so big they're measured in gigatonnes – that's a billion metric tonnes.

數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以十億噸來衡量——即十億公噸。


Imagine a giant ice cube 1 kilometre by 1 kilometre by 1 kilometre.

想像一個巨大的冰塊,長寬高都是1千米。


So my quiz question is this:

所以我的問題是:


how many gigatonnes of ice are now melting into the ocean every year?

每年有多少海冰融入海洋?


Is it: a) 450 gigatonnes, b) 500 gigatonnes, orc) 550 gigatonnes?

是:a)4500億噸,b)5000億噸,還是c)5500億噸?


I'll take a guess at b) 500 gigatonnes.

我猜是b) 5000億噸。


OK, Georgina, we'll find out later.

好的,喬治娜,我們稍後將揭曉答案。


Now, glaciologist Michalea King has been monitoring the melting of Arctic ice by satellite.

冰河學家米凱拉·金一直在通過衛星監測北極海冰的融化情況。


Here she is answering a question from BBC World Service programme, Science in Action,

下面是她對BBC全球服務節目《科學在行動》中一個問題的回答,


on wheth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ice sheet is now unavoidable:

這個問題是:冰原的破壞現在是否是不可避免的。


If we were to say… define a tipping point as a shift from one stable dynamic state to another,

如果我們把臨界點定義為從一個穩定動態到另一個穩定動態的轉變,


this certainly meets that criteria,

那麼這個情況肯定符合那個標準,


because we're seeing now that the ice sheet was more or less in balance prior to 2000

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在2000年之前冰原或多或少是保持平衡狀態的,


where the amount of ice being drained from the glaciers wa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what we are gaining on the surface via snow every year.

冰川融化掉的冰量約等於每年通過下雪我們所獲得的表層冰量。


Ice is made from snow falling on Greenland's glaciers - large, slow-moving masses of ice.

落在格陵蘭島冰川上的雪形成冰,冰川是大塊的,緩慢移動的冰。


At the same time though, ice is also lost through melting.

與此同時,冰也會因融化而消失。


These two processes of making and melting ice kept the ice level in balance

冰形成和冰融化的這兩個過程使冰量保持平衡


- having different parts or elements arranged in the correct proportions.

——不同部分或不同元素按恰當的比例排列。


Essentially the melting ice was replaced by newly frozen ice.

本質上就是,新凍結的海冰抵消了融化掉的海冰。


But now, the glaciers are shrinking faster than new ice is being accumulated,

但現在,冰川消融的速度比新形成的海冰的堆積速度還要快,


and the situation may have reached a tipping point

而且這種情況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 the time at which a change or an effect cannot be stopped.

——變化或影響無法停止的時刻。


So, does this mean that global heating and ice melting are now running automatically,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全球變暖和海冰融化現在是自動進行的,


separate from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humans are pumping into the atmosphere?

與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量是分離開來的?


And does that mean should just give up on the planet?

那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這個星球?


In fact the situation is far from simple,

事實上,情況遠不簡單,


as Michalea King explains here to BBC World Service programme, Science in Action:

正如米凱拉·金在BBC全球服務節目《科學在行動》中解釋的那樣:


We can definitely control the rate of mass loss,

我們絕對是可以控制住海冰大量流失的速度,


so it's definitely not a 'throw your hands up' and just not do anything about it

所以絕對不是「兩手一攤」,什麼都不做,


– give up on the ice sheet kind of situation

對冰原的狀況持放棄態度,


– that's certainly not the message I want to send

——那當然不是我想要傳遞的消息,


– but it does seem likely that we will continue to lose mass…

但似乎可能海冰會繼續大量流失……


but of course, a slow rate of mass loss is highly preferred to large annual losses every year.

但當然,海冰大量流失速度減緩比每年海冰大量流失更可取。


Michalea thinks that changes in human activity can still slow the rate – or speed at which something happens,

米凱拉認為,人類活動的改變仍可以減緩某些事情發生的速度,


in this case the speed of Greenland's ice sheet melting.

在這裡是指格陵蘭島冰原融化的速度。


She's convinced it's not too late for collective action to save the planet,

她相信,現在採取集體行動拯救地球還為時不晚,


so it's not yet time to throw your hands up

所以還沒到你「兩手一攤」的時候,


– an idiom meaning to show frustration and despair when a situation becomes so bad that you give up or submit.

這個習語是指當情況變得如此糟糕以至於你放棄或屈服時所表現出的沮喪和絕望。


It's a positive message but one which calls for everyone to do what they can before it really is too late.

這是一個積極的信息,但它需要每個人在真的為時過晚之前盡己所能。


Because the rate of ice melt is still increasing, right, Neil?

因為海冰融化的速度仍在增加,對吧,尼爾?


Yes, that's right.

是的,沒錯。


In fact, that was my quiz question, Georgina – do you remember?

事實上那就是我的測試問題,喬治娜,你還記得嗎?


Yes, you asked me how many gigatonnes of Greenland's ice sheet are now melting every year.

是的,你問我格陵蘭島現在每年融化多少冰原。


I said b) 500 gigatonnes.

我說是b) 5000億噸。


And you were…correct!

回答正確!


In fact some of these giant ice cubes are like small towns, almost a kilometre tall!

事實上,這些巨大的冰塊就像小鎮那麼大,幾乎有1千米高!


So there's still work to be done.

所以這方面仍有工作要做。


In this programme we've been looking at the rate – or speed – of ice melt in Greenland's ice sheet

在本期節目中,我們一直在關注格陵蘭島冰原海冰的融化速度。


- the thick layer of ice covering a large area of the Arctic.

冰原是覆蓋北極大部分地區厚冰層。


Previously, the melting ice was replaced by newly formed ice on glaciers – large masses of slow-moving ice.

以前,冰川上新形成的海冰——大量緩慢移動的冰——抵消了融化的海冰。


This kept the Arctic in balance – having different elements arranged in proportion.

這使北極保持了平衡——不同元素按比例排列。


But the effects of global heating have brought us close to a point of no return, called a tipping point

但是全球變暖的影響已經使我們接近了一個不可逆轉的點,它被稱為臨界點


- the time at which a change or an effect cannot be stopped.

——變化或影響無法停止的時刻。


The situation is serious but there's still time to take action and not simply throw your hands up

雖然情況很嚴重,但還有時間採取行動,而不是光「兩手一攤」


– show frustration and despair when you want to give up.

——當你想放棄時所表現出的沮喪和絕望。


That's all for this programme,

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


but if you want to find out more about climate change and Greenland's ice sheets,

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氣候變化以及格陵蘭島冰原的信息,


search BBC's Science in Action website.

請搜索BBC的《科學在行動》網站。


And for more trending topics and useful vocabulary,

想了解更多流行話題和有用詞彙,


remember to join us again soon at 6 Minute English.

記得再次加入我們的《六分鐘英語》啊。


Bye for now!

再見了!


Goodbye!

再見!

英文來源:BBC Learning English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持續數月的森林大火,很有可能加速紐西蘭南島冰川的融化
    如果,我們改變了所在地區的某一個地理要素,那麼不僅僅影響這個要素,還會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產生影響,甚至影響整個自然地理環境。比如,由於人類的各種行為導致植被破壞,植被覆蓋率的下降將會使得該地區的氣候趨向乾旱,氣溫變化幅度變大,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區域的環境承載力下降。
  • 南極冰川融化勢不可擋,我們是否束手待斃?
    既然我們已經連續幾天看到媒體頭版新聞報導南極西部冰蓋(West Antarctic Ice Sheet,簡稱WAIS)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科學家們稱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那麼且讓我們沉住氣,深入了解這方面的一些觀點
  • 北極冰川融化改變洋流循環 研究稱西歐氣候或將變冷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指出,由於冰川快速融化,北冰洋洋流變得更加湍急。如果多年的風向發生改變,那麼可以預計的是,大量冰川融水湧入大西洋,西歐的氣候將顯著變冷。
  •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正悄悄改變地球的「模樣」
    冰川融化改變了北極地貌、海平面上升讓城市慢慢消失、棲息地被毀可能讓小丑魚從地球上滅絕……你知道嗎?全球變暖正悄悄地改變著地球的「模樣」。冰川融化改變地貌,城市在消失?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或許都源於氣候變暖導致的南北極地區冰川大量融化。這些冰川本來安靜地「沉睡」在兩極,雄壯美麗。但是,氣溫升高卻讓它們慢慢融化消逝。當冰川褪去,冰下的島嶼顯露出來,北極的地貌正因此悄悄改變。位於格陵蘭島西部,伊盧利薩特以北80公裡處的的Eqi冰川。
  • 科學家的公開信:阿拉斯加冰川融化,或引發史無前例的「大海嘯」
    但在今年的5月,一群科學家在給阿拉斯加自然資源部(ADNR)的一封公開信中,就威廉王子灣即將發生的災難發出了警告:阿拉斯加冰川融化,或引發史無前例的「大海嘯」 比如:通過對衛星地圖冰川的分析,巴裡冰川因氣候變遷,已持續融化,甚至從巴裡阿姆山「撤退」,在該山面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巖石疤痕,也被稱之為陡坎。最長的地域,消退的距離,足足超過了97公裡,若這個巖面突然崩塌的話,這個峽灣上方的滑坡威力絕不容小覷。
  • 如果全球的冰川融化,會造成什麼影響?
    之前就有調查研究表明,如今格陵蘭島上的冰川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融化,專家估計如果這座島上的冰川全部都融化完,那麼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5米左右。冰川融化僅僅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其中一大影響,它還會對極地地區的動物、人類造成影響,例如導致北極熊的棲息地消失,將這一物種推向瀕危的邊緣;人類將會開闢一條新航線等等。除此之外,冰川融化還會造成什麼影響呢?眾所周知,因紐特人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民族,如果地球上冰川都融化了,那將會極大第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 冰川融化的另一影響,病毒出現跨海洋轉移,是否會引發海洋災難?
    但是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已經出現了生物融通的現象。所謂的生物融通,指的就是兩個地區互相打通,使得原來地區的生物可以去到另外一個地區生活。按道理說這對生物的多樣性是有幫助的,但是研究人員發現生物的融通出現異常,北大西洋的生物將病毒帶到了北太平洋去,導致那裡的生物出現小規模病毒感染的情況。
  • 俄專家:格陵蘭島冰川融化過程很可能不可逆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26日消息,俄羅斯水文氣象研究中心科研負責人羅曼·維爾凡德表示,科學家確認,格陵蘭島冰盾的年融化速度提高,而且已開始整體融化,這一過程不可逆的可能性高達90%。維爾凡德說:「格陵蘭島正在因全球變暖而發生劇烈變化。
  • 南極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巨變多米諾骨牌或倒下第一塊!
    這意味著南極的「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海平面上升乃至地球巨變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可能即將倒下。什麼是末日冰川?「末日冰川」是科學家們對思韋茨冰川的暱稱。南極冰蓋幾乎遍布整個南極140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蘊藏著3000萬立方公裡以上的冰塊,全部融化將導致地球海平面升高約60米。
  • 科學家在南極冰川下發現一個巨型空洞,可容納百億噸冰,已經融化
    現在的南北極冰雪融化是非常快的,過去寒冷無法踏足的南極,現在由於溫度的不斷上升,已經可以讓人們在夏季踏足旅遊。南極溫度的不斷升高,也為科研人員研究南極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不過由於南極覆蓋範圍非常廣,很多的區域科技人員也不是無法踏足進入探索。這個時候科學家想到了利用衛星對南極的冰川進行一個系統的檢測。
  • NASA稱冰川融化導致重力改變 地球形狀發生扭曲
    發現  格陵蘭島冰川正逐漸消失  從NASA衛星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出,位於格陵蘭島的冰川面積正在逐漸消失。而衛星通過測量出其在軌道的飛行路徑的變化,分析得出冰川融化對地球引力的影響。  NASA最近的這份報告是出自「格蕾絲」重力測量衛星的監控結果。
  • 南極突現高溫,冰川大量融化,被冰凍的遠古病毒將被釋放?
    遠古病毒藏在冰川下南極突現高溫導致的最直接現象,就是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更令人擔憂的是,南極至少50%的冰川年份都不可預計,由於南極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沒有被人類大肆開發的陸地,這裡還保留著億萬年前的古老面貌。
  • 我們看到的冰川是一成不變的,還是在不斷融化的?
    冰川是地球表面固態水的主要啊存在形式,冰川是由多年積雪,經過了壓緊、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是陸地淡水的主要存在形式。地球上的冰川主要有兩種存在形式,一類是大陸冰川,主要存在於南北極高緯度地區,其中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蓋是最主要的分布區域,大陸冰川的厚度可達數千米。
  • 科學家發現全球冰川融化速度驚人 全球變暖加快
    中國網8月9日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8月8日報導,在對位於華盛頓州和阿拉斯加州的冰川進行五十年的長期研究後,美國科學家本周宣布重大發現:全球冰川融化速度驚人,遠遠超過人們預期,全球變暖進程加快。由美國政府主導得冰川變化研究已經進行了50年。科學家發現全球冰川融化的速度異常驚人,遠遠超過人們幾年前作出的預期。
  • 冰川融化與季節性也存在關係,氣候發揮基礎性作用
    本文由作者「環球科學貓」(實名作者:羅兆春)原創,百家號獨家內容在地球上,人類的活動引發全球變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其實這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存在人為造成,根據科學最新研究發現,在位於冰川融化的領域之中,冰川的融化跟季節性還是存在關係,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歸功於人類的問題。
  • 冰川融化怎麼辦?科學家建議「蓋被子」保保寒
    如不加人工幹預,一旦小冰川呈現全面消融,則難以逆轉最終消亡的現實。首先,冰川大量消融,勢必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冰川融化後暴露的陸地和水面就會吸收太陽熱量,從而導致冰體融化更多,加速地面增溫過程,加劇氣候變暖。
  • 高原冰川發現多種新病毒,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未知病毒
    一萬五千年前,青藏高原上的一些水開始結冰,形成了眾多冰川。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地區最大的現代冰川分布區,而這裡的現代冰川又是眾多河流,特別是我國母親河長江、黃河的發源地。冰川儲存了大量的水資源,但是,每平方英寸的冰層也冰封了數百萬的微生物。
  • 冰川融化水土流失 長江源區生態遭遇陣痛
    部分河段水質下降、冰川融化水土流失加劇、內湖鹹水匯入長江北源楚瑪爾河……不久前,記者跟隨科考隊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行程2500多公裡,目擊長江之源水文、水資源、河流泥沙、生態環境等方面正在悄然發生的深刻變遷。這已是長江水利委員會及其下屬長江科學院對長江源區連續10年的科學考察。
  • 考研英語第3期:冰川融化,睡眠不足的誘因
    每日一句來源:考研英語紅寶書。前五晚,他們在睡前在iPad上閱讀,後五晚,閱讀印刷讀物。以上兩種閱讀都是在燈光昏暗的房間,看到他們覺得自己準備睡覺為止。Arcticadj.北極的,北極地區的;嚴寒的n.北極;北極地區譯文:北極冰川融化給全球帶來
  • NASA警告:登曼冰川正以「自殺」方式融化,荷蘭諸國危在旦夕!
    登曼冰川是一條長110千米,寬約16千米,最終在大衛島以東注入沙克爾頓冰架的巨大冰川!一直以來南極融冰大都是全球氣溫上升造成的融冰,但登曼冰川的融化方式卻不是氣溫上升造成的,而是正在衝向大海「自殺」!5千米,未來這條冰流侵蝕到深達3500米的登曼冰川冰舌底部時,整條冰川將會徹底融化在這條裂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