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是否應該查看孩子的日記?這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日記是一個人的隱私,他可以將自己平時難以啟齒,但是有不會影響他人、危害社會的事情「傾訴」出來,那麼如果是孩子的隱私,家長是否可以為了更好的掌控孩子的成長動態而去查看呢?
在網上一位媽媽的求助貼引起了激烈的討論,雖然她求助的內容的主題已經被討論過很多次,但是這個話題就像是人們心中一朵經久不衰的奇葩,每每提起會引起各方共鳴。
這位媽媽求助:「擔心14歲女兒談戀愛,我應該檢查她的手機嗎?」有的網友的回答:如果她多查幾次的話,然後就會被女兒疏遠和防備,以後女兒會長大會獨立,但是有任何心底話都不會再和她說,一年也僅會回家看望她一兩次。
也有的網友說了自己小時候日記被父母查看的經歷,說自己永遠都不會原諒偷窺了自己隱私的父母,這種感覺就是是一個被擊出裂痕的花瓶,即使日後不再經受打擊,但是裂痕也會一直在那裡,永遠都不會消失。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隱私權,任何人也沒有侵犯別人隱私權的權利,哪怕是孩子和父母之間。孩子的隱私無論是在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父母侵犯,那孩子的心裡都將會怨恨和排斥父母,父母也將不會成為孩子信任的人,孩子有什麼心底話也不會對父母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父母的關係也會越來越淡。
尊重孩子的隱私,給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有的人說,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什麼早戀、叛逆、網癮、親情淡薄、厭學,大部分都出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上,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生理和思想都在發育和轉變,對新鮮的事物,對異性都有著不可避免的好奇和被吸引力。
作為家長,擔心孩子會早戀,會影響成績,或者是會做出什麼不可挽回的事情,都在情理之中。但是一個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這不正是說明了孩子開始長大了嗎?
有一位媽媽是這麼做的,當她發現自己的兒子有早戀的跡象的時候,她沒有「打草驚蛇」,而是選擇不動聲色觀察,看看孩子的成績是否下降,看看孩子各方面的表現是否受到不好的影響,如果有的話,她再找兒子談話。
溝通比窺探更加有效
如果家長想了解孩子心理的動態,不妨嘗試放下家長的身邊,像朋友一樣和孩子溝通,溝通不僅能夠讓孩子覺得家長是關心自己,能夠增加親子之間的親密度,還能讓孩子對自己的信任感增加,這樣孩子有什麼心裡話,或者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就會主動向家長傾訴,這樣一來,比家長想方設法的去偷窺孩子的隱私要輕鬆得多。
當孩子擁有自己的秘密的時候,就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做好來自的引導者,而不是偷窺者。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查看自己孩子的日記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