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時期誕生過一位「堪稱完美」的竇太后

2020-12-20 騰訊網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這裡所說的竇太后,並非是大名鼎鼎、權傾一時的西漢竇太后(竇猗房),而是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生母、後來成為太后的竇氏。

北魏這位竇氏的經歷,頗為傳奇,她由罪奴入宮,由養母立世,靠恭謙和勤奮贏得眾人讚譽,最終登上太后之位。因為恭謙和低調,她在歷史上不為太多的人所知,但是,歷史應該為這位「堪稱完美」的竇太后留下一席之地。

竇氏(劇照)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時期,竇氏家庭出現變故。她丈夫因犯法被砍去腦袋,作為罪犯的家屬,她和女兒被押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成了皇宮中的婢女。在宮內,竇氏整天幹一些又髒又累的體力活。不過她恭謙內儉,任勞任怨,很快就獲得眾口一辭的讚譽。不知是出於敬意,還是好奇,明元帝拓跋嗣親自召見了她。在皇帝面前,竇氏表情自如,舉止文雅,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這給明元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次見面不久,明元帝皇后、長子拓跋燾生母杜氏於泰常五年(420年)病逝。拓跋燾年幼,明元帝便想為作為長子的拓跋燾找一位養母,他想起了竇氏。竇氏很快被選中。

竇氏及養子拓跋燾(劇照)

竇氏天性仁厚,恭謙禮讓,溫柔體貼。她對待拓跋燾像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照料生活無微不至,啟蒙教育言傳身教,精心周到。拓跋燾在她的養育下,「聰明大度,應付裕如」,心存志遠,茁壯成長。拓跋燾對待竇氏也像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尊重,體貼,關懷備至。公元423年,明元帝駕崩,太子拓跋燾即位,是為太武帝。為了報答竇氏厚恩,太武帝尊稱竇氏為保太后,後來乾脆封她為皇太后,並將她的弟弟漏頭封為遼東王。竇氏長年辛勤的付出終於得到回報。

(太武帝拓跋燾)

竇氏當上太后,地位變了,但她那顆誠實、仁慈、恭謙之心以及低調的行事風格沒有變。她仍然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事必躬親。她全力支持養子拓跋燾的事業,不幹預朝廷事務,把後宮處理得井井有條。而拓跋燾在竇太后的支持和鼓勵下,心懷「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之志,親自率軍徵戰,周旋於險境,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徵伐山胡,降伏鄯善、龜茲、粟特等西域諸國,驅逐吐谷渾,攻取劉宋河南重鎮,統一了中國北方。

竇氏處理後宮事務,雖然柔順、恭謙,但是,對於國家大事,她卻是心中有數,她能匡持正義,勇於擔當,有時也會臨危挺身而出。太延五年(439年)九月時,柔然可汗昊提乘拓跋燾率兵出徵涼州之機,向北魏發起猛烈進攻,很快就到達了吐頹山。平城內的官兵驚慌失措,市民紛紛出城逃命。負責守城的穆壽見狀,請求太后趕快帶上太子到南山避難。竇氏斥責穆壽「膽小鬼」,轉身拿起戰刀,命令司空長孫道生、徵北大將軍張黎帶兵火速趕到吐頹山抵禦柔然大軍。竇太后留守平城,積極組織守城武裝及民眾迎戰。由於北魏官兵的英勇殺敵,很快就擊退了柔然的進攻,平城無恙。竇太后此舉,受到國人的一致讚譽和推崇。

(北魏統一中國北方之戰)

太平真君元年的一天,風和日麗,竇太后帶著幾個隨從攀登崞山。到了山頂,她極目遠眺,感慨萬千。她對身邊人說道:「我一生敬神愛人,沒做過半點虧心事,如果人死後可以投生到另一個世界的話,一定不能當賤鬼。但是,我也明白,北魏朝廷本來沒有我的正當位子,所以,我死後決不能葬在皇家的陵園裡面。此山之上,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安息之地」。

幾個月後,竇太后便離開了人世,享年63歲。一代尊后,香消玉殞。太武帝拓跋燾昭告天下三日,行降重厚禮,並尊太后遺願,將她葬於崞山。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想要了解更多歷史故事記得下期不見不散喲!

相關焦點

  • 竇太后果真很偏心嗎?為了維護黃老學說,竇太后狠批了漢武帝一頓
    影視劇裡的竇太后,整天想著法子陷害漢武帝,而歷史上的竇太后,沒有任何理由去陷害自己的這個孫子,她甚至還很疼愛這個孫子。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孫子身上所承載的,是竇太后兩個孩子的命運。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是竇太后的孫子。
  • 漢武帝身為一國之君,為何要聽命於竇太后?背後原因有兩個
    漢朝時,西漢的第一位太后是呂后,第二位太后是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第三位是竇太后,她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后一生經歷過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四個朝代,是標準的四朝元老。直到第三任太后竇太后在位時,由於前二任太后幹預朝政的先例,因此在漢景帝一朝和漢武帝一朝,竇太后也是頻繁幹預朝政,在漢景帝時期,竇太后十分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還想打破祖制,讓漢景帝百年後再立梁王為帝,漢景帝不敢直言,而是採取了一種溫和的應對方式,把這件事交給朝廷商量,結果滿朝官員一面倒地反對梁王即位,一邊就是竇太后親侄子竇嬰反對,結果竇太后只能作罷。
  • 歷史上真實的「李未央」原型:文韜武略兼備的北魏馮太后
    近期,唐嫣主演的《錦繡未央》一劇很是熱播,劇中的李未央經過千辛萬苦終於修成正果,一躍成為大魏的皇太后,位極人臣,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李未央這個人,而李未央的歷史原型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文明太后馮氏,馮氏出身漢族,最後卻在一個鮮卑人建立的國家中把持朝政長達25年,殺伐果決,是一個非常強勢的狠角色,和歷史上的呂后、武則天有一拼。
  • 竇太后意圖讓漢景帝傳位給梁王劉武,為何最終卻是漢武帝劉徹繼位
    漢景帝或許從來沒想過兄終弟及,竇太后對朝政影響力有限正如前文所說,漢景帝或許從來也沒有想過將皇位傳給劉榮,他之所以有此提議,不過是希望在諸侯王叛亂的時候,劉榮能夠幫自己抵禦叛軍,或者說至少不會支持叛軍。《史記·梁孝王世家》有載「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由此可見梁王劉武的確比較得竇太后寵愛,但這種寵愛也僅限於母子之情罷了。
  • 漢武帝身為一國之君,為何要聽命於竇太后,原來背後有兩個原因
    到了第三任太后竇太后在位時,因為前二任太后幹涉朝政的先例,所以竇太后在漢景帝一朝和漢武帝一朝也是經常幹涉朝政的,漢景帝時期,竇太后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還希望打破祖制讓漢景帝百年之後立梁王為帝,漢景帝不敢直接說不,而是採取了一種柔和的應對方式,將此事在朝廷上商議,結果滿朝官員一面倒地反對梁王即位,就連竇太后的親侄子竇嬰也反對,結果竇太后也只能作罷。
  • 《錦繡未央》李未央原型是北魏輔佐三朝皇帝的馮太后?
    一部《錦繡未央》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北魏。拓拔濬扮演者羅晉拓跋氏統一北方,在南北朝時期,建立北魏,盛極一時。這離不開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和開明的政策教化民眾。馮太后,一介女子,便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這也是她輔佐的第三代君王。馮太后是一個有作為,有謀略的女子。在其輔政期間,為了百姓安定,民族之間的友好融合,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說均田制,任用漢族官員等。馮太后病逝之後,才還政於拓跋宏,即我們所說的北魏孝文帝。
  • 說說北魏傑出女政治家馮太后出身的長樂馮氏
    北燕王國,407到436,後為北魏帝國吞併,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北燕滅亡後,家族分散,其中入北魏者,與北魏皇室聯姻密切,多至高官;還有一支,則由馮業率領,由高句麗渡海,投奔劉宋,定居嶺南,成為嶺南豪族。話說從頭。
  • 大同:特色歷史情景劇之北魏《太后巡遊》正在華嚴寺廣場盛大公演
    本網訊:徐崇廣經過連續數月精心打磨,大同市平城區本土特色系列歷史文化情景劇之北魏《太后巡遊》,正在華嚴寺廣場,面對市民和遊客,做免費盛大公演。全國旅遊景點颳起歷史文化情景劇熱潮。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最終確定了北魏、遼宋、明朝3個平城區特色的歷史劇情線索。據平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田德禹介紹,正在公演的北魏《太后巡遊》,其實已從本月24日起,在華嚴寺廣場,進行隔天下午演出。24、26日為預演。28日演出後,平城區與劇組都認為已經相對成熟。故決定從30日起,面對全市,正式免費盛大公演。演出時間,一般是隔日下午16:30-17:00之間。
  • 北魏歷代皇帝列表,北魏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廟號,北魏怎麼滅亡的
    476年,由於殺了嫡母馮太后寵愛的大臣,被對方毒死,時年23歲。3歲封儲,12歲登基,14歲生子,18歲禪位,23歲暴卒。這一連串的人生數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輝煌而又悲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最年輕的父親,筆者沒有作過專門考證;但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也是中國皇帝中一位極其偉大的父親,卻是毋庸置疑的。
  • 呂雉、晉惠後、文明太后、長孫皇后,誰是最稱職的皇后?
    她們的老公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晉惠帝司馬衷、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唐太宗李世民。晉惠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何不食肉糜」就出自他口,晉惠後賈南風更是歷史上鮮有的長的醜還心狠手辣的皇后,八王之亂和她也脫不了干係。其他三個都比較稱職,都是歷史上少有的有治國輔君之才的皇后,若一定要分個高下的話,我覺得北魏文明太后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更大一些。
  • 北魏時期的「立子殺母」制度,維持一百多年,最終被廢除
    北魏時期的「立子殺母」制度,維持一百多年,最終被廢除大家從古裝電視劇中總會聽到這麼一個詞—母憑子貴。這個詞在古代電視劇中還是非常有名的,當然,這也是真的。兒子確定成為繼承人之後,母親的地位會迅速的提升,成為其他妃嬪都會嫉妒的皇后、太后。但是在有些朝代,事情並不是這樣的。當時的妃嬪並不想要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因為一旦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自己的性命就留不住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魏。北魏時期,有一個制度制定的十分嚴格:皇后或者某個妃嬪生下的兒子一旦被立為太子,太子的親生母親就要被殺掉。
  • 權傾朝野的竇太后,為何奈何不了殺死孫兒的兇手?
    竇太后聞之,怒,後竟以危法中都而殺之。」竇太后聽說後大怒,以危害法令的名義將郅都處死。看完這幾段,可能有人要說了,說逼死劉榮的人不就是郅都麼?太后都把他處死了,怎麼能說是奈何不了兇手呢?說這話的同學,你可能忘了東方人含蓄內斂的傳統,史官們寫東西時,非常擅長把曲折離奇的事包裝得平淡無奇,後人得花一番功夫才能發現他們。現在,讓我們再審視下史書,蹊蹺的地方還真不少。
  • 馮太后的傳奇一生,一己之力把握朝政,讓北魏有良性發展
    後來也就被送到北魏宮裡面當一個小宮女,從一個親王女兒,變成了一個伺候人的宮女。還好宮裡還有一位昭儀是她的姑母,平時也能關照一下她。而上天對她也非常公平,我在12歲的時候,就走到文成帝寢宮,那個時候,她憑藉自己的美貌和手段,得到了一件非常貴重的東西,那就是文成帝的心。在這個年紀能走到皇后之位的女子非常少,而文成帝也不是一個好色之人。
  • 竇太后為什麼非要讓梁王繼承皇位,是因為偏心?專家:不完全是
    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換句話說,竇太后便是竇嬰在朝中的靠山。而竇太后則一直主張漢景帝立梁王劉武為儲君。竇嬰明知在得罪自己的靠山的情況下,還要阻止漢景帝傳位梁王劉武。足可以說明兄終弟及在那時並不被大家認同。
  • 竇太后臨終前交代後事,連漢武帝都十分佩服,真正的帝王之術
    影視劇照竇漪房竇漪房與劉恆育有一女,兩子,她雖然有一些政治謀略,但心底善良,也深得劉恆之心,兒子劉啟即位,此時的竇氏家族其實已經有著非常大的權勢,可以直接影響皇權,竇漪房也憑藉自己的手段坐穩了竇太后的位置
  • 宦官張祐北魏馮太后之間的悽美愛情故事:張祐竟得善終
    故事發生在北魏時期,男主角叫張祐,女主角叫馮太后。  中國歷史上,馮太后可是個了不得的女人,不但位高權重,而且能力極強,是公認的女政治家。她怎麼會和一個太監有交情呢?  其實,馮太后和張祐從小就相識。
  • 古代歷史,漢和帝劉肇,竇太后崩,誼關事務有變更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竇太后崩,誼關事務有變更。永元八年皇太后竇氏告崩。尚未出葬,忽由梁松子梁邑,令從兄梁擅上書二府:「稱漢家舊典,崇貴母氏。梁貴人親育聖躬,不蒙尊號,乞求申議!」因為以前梁貴人是被竇氏陷害的。當時竇氏仗宏梁家,只好讓其草草安葬。
  • 鳳囚凰馮太后和李未央是同一個人嗎 馮亭結局是什麼
    雖然改編自天衣有風的古裝電視劇《鳳囚凰》在劇情轉入北魏篇後,有很多地方是與原著接不上軌的,不過這個馮亭馮太后卻是無論是在原著中還是在電視劇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雖然在原著小說中,馮太后出場並不多,不過馮太后卻是原著裡最大的贏家了。
  • 中國歷史上哪些朝代同時設立兩宮太后?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存在同時設立兩宮太后的現象。最早的兩宮並尊現象出現於戰國末期的秦國,莊襄王即位時將撫養他長大的華陽夫人尊為王太后,後來又將生母夏氏尊為王太后;唐朝唐敬宗即位時,尊其嫡母為皇太后,後來唐敬宗逝世,其異母之弟文宗帝即位,文宗遂將其嫡母尊為皇太后,又因唐敬宗之母尚在,故出現兩宮太后並尊的現象;明朝明憲宗尊嫡母錢氏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氏為皇太后;清朝鹹豐帝彌留之際,慈禧母憑子貴以懿貴人的身份進階為太后,而鹹豐帝的皇后自然也被尊為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