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這裡所說的竇太后,並非是大名鼎鼎、權傾一時的西漢竇太后(竇猗房),而是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生母、後來成為太后的竇氏。
北魏這位竇氏的經歷,頗為傳奇,她由罪奴入宮,由養母立世,靠恭謙和勤奮贏得眾人讚譽,最終登上太后之位。因為恭謙和低調,她在歷史上不為太多的人所知,但是,歷史應該為這位「堪稱完美」的竇太后留下一席之地。
竇氏(劇照)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時期,竇氏家庭出現變故。她丈夫因犯法被砍去腦袋,作為罪犯的家屬,她和女兒被押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成了皇宮中的婢女。在宮內,竇氏整天幹一些又髒又累的體力活。不過她恭謙內儉,任勞任怨,很快就獲得眾口一辭的讚譽。不知是出於敬意,還是好奇,明元帝拓跋嗣親自召見了她。在皇帝面前,竇氏表情自如,舉止文雅,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這給明元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次見面不久,明元帝皇后、長子拓跋燾生母杜氏於泰常五年(420年)病逝。拓跋燾年幼,明元帝便想為作為長子的拓跋燾找一位養母,他想起了竇氏。竇氏很快被選中。
竇氏及養子拓跋燾(劇照)
竇氏天性仁厚,恭謙禮讓,溫柔體貼。她對待拓跋燾像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照料生活無微不至,啟蒙教育言傳身教,精心周到。拓跋燾在她的養育下,「聰明大度,應付裕如」,心存志遠,茁壯成長。拓跋燾對待竇氏也像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尊重,體貼,關懷備至。公元423年,明元帝駕崩,太子拓跋燾即位,是為太武帝。為了報答竇氏厚恩,太武帝尊稱竇氏為保太后,後來乾脆封她為皇太后,並將她的弟弟漏頭封為遼東王。竇氏長年辛勤的付出終於得到回報。
(太武帝拓跋燾)
竇氏當上太后,地位變了,但她那顆誠實、仁慈、恭謙之心以及低調的行事風格沒有變。她仍然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事必躬親。她全力支持養子拓跋燾的事業,不幹預朝廷事務,把後宮處理得井井有條。而拓跋燾在竇太后的支持和鼓勵下,心懷「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之志,親自率軍徵戰,周旋於險境,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徵伐山胡,降伏鄯善、龜茲、粟特等西域諸國,驅逐吐谷渾,攻取劉宋河南重鎮,統一了中國北方。
竇氏處理後宮事務,雖然柔順、恭謙,但是,對於國家大事,她卻是心中有數,她能匡持正義,勇於擔當,有時也會臨危挺身而出。太延五年(439年)九月時,柔然可汗昊提乘拓跋燾率兵出徵涼州之機,向北魏發起猛烈進攻,很快就到達了吐頹山。平城內的官兵驚慌失措,市民紛紛出城逃命。負責守城的穆壽見狀,請求太后趕快帶上太子到南山避難。竇氏斥責穆壽「膽小鬼」,轉身拿起戰刀,命令司空長孫道生、徵北大將軍張黎帶兵火速趕到吐頹山抵禦柔然大軍。竇太后留守平城,積極組織守城武裝及民眾迎戰。由於北魏官兵的英勇殺敵,很快就擊退了柔然的進攻,平城無恙。竇太后此舉,受到國人的一致讚譽和推崇。
(北魏統一中國北方之戰)
太平真君元年的一天,風和日麗,竇太后帶著幾個隨從攀登崞山。到了山頂,她極目遠眺,感慨萬千。她對身邊人說道:「我一生敬神愛人,沒做過半點虧心事,如果人死後可以投生到另一個世界的話,一定不能當賤鬼。但是,我也明白,北魏朝廷本來沒有我的正當位子,所以,我死後決不能葬在皇家的陵園裡面。此山之上,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安息之地」。
幾個月後,竇太后便離開了人世,享年63歲。一代尊后,香消玉殞。太武帝拓跋燾昭告天下三日,行降重厚禮,並尊太后遺願,將她葬於崞山。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想要了解更多歷史故事記得下期不見不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