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真的過時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2020-12-16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德克薩斯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的教授Cedrick May注意到,他的學生沒有定時查閱電子郵件,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學校電郵帳戶。其他學校的教師都有同感,以至於需要特別強調學生去查看電子郵件。學生們表示,電子郵件是個無趣的東西。

  根據普度大學圖書館學副教授Reynol Junco的一項調查發現,學生每天使用電子郵件的時間是6分鐘,而他們平均每天在電腦上花費123分鐘,當中遙遙領先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交網絡,用時31分鐘。

  他們比電子郵件用時更少的事情只有一樣:用搜尋引擎查東西(僅4分鐘)。一些人抱怨寫郵件太正式,在格式上所浪費的時間如果改用簡訊已經能收到 回復了。

相關焦點

  • Cernet導報1996summer—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由於它正在對於整個社會的進步產生巨大的影響,引起了各國政府和人們的極大關注。由中國政府投資建設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範工程」於1995年12月20日提前一年完成第一階段的建設,通過了國家鑑定驗收。該項目由國家教育委員會主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中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十所高等學校承擔建設。
  • Cernet導報2001-3—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絡信息中心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絡信息中心(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 Information負責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IP網絡地址分配、網絡域名註冊和網絡資源註冊,並為CERNET用戶提供網絡技術支持,對外定期發布CERNET的最新信息等。
  • 2019高校信息化創新實踐方案論文徵集_中國教育網絡|中國教育和...
    徵集結束後,經過專家評議,評選出各個應用方向的年度創新實踐方案論文,論文將在《中國教育網絡》雜誌刊載,為全國高校信息化建設者提供參考借鑑。 4、凡被錄用論文,允許主辦方:《中國教育網絡》雜誌、雜誌所屬微信公號、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www.edu.cn)將其作品公開使用。
  • CERNET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開展長期科研合作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籤署長期合作協議  中國教育網訊  近日,在挪威召開的歐洲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網絡研究會議TNC18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University
  • Wi-Fi - 教育信息化 -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在技術上,共享完全可行,要解決的只是各運營商間的分成模式問題 [詳細介紹] 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嘗試改進Wi-Fi 帶來節能模式   Wi-Fi是一種流行的無線技術,可幫助用戶組建無線網絡和從網際網路上下載信息。
  • 細數三大主流存儲系統—教育信息化—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信息爆炸使深藏在網絡背後的網絡存儲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人類即將面臨又一次IT浪潮—網絡存儲時代的到來,信息驟增對各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力,教育行業也不例外。我國的教育信息化處於探索階段,如何跟上勢不可擋的信息化浪潮,是我國教育行業不容迴避的問題。
  • 替代計量學與傳統計量學比較研究—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科學家的科研活動不僅限於具體的實驗室,已經出現了網上科研協同;作為主要學術交流載體的期刊和專著,從傳統紙質印刷出版逐漸轉變為數字出版,並且出版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學術交流以發表論文為主要形式轉變為以Internet為載體的多樣化學術社交網絡形式。
  •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城市節點單位落戶湖北黃岡師範學院
    12月8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授牌儀式暨高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設座談會在我校舉行,校黨委書記王立兵,黨委副書記、校長陳向軍,黨委常委王鋒,教育網華中地區網絡中心節點主任於俊清,賽爾網絡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總經理徐福泉,來自全省十餘所高校信息中心主任,學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參加了授牌儀式
  • 停課不停學,各地在行動—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湖南省教育廳要求,要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資源和社會公益性教育資源,為師生提供免費的在線教育教學資源,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向學校、學生收取任何費用。加大平臺與資源整合力度,將軟體安裝數量減至最少,將操作使用難度降至最低。
  • 「雲」上期末考 如何保質量—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在考試評價方面需要做個性化的設計,不妨根據在線教學期間的學習狀況,針對少數硬體和網絡條件不佳的考生,提供替代性的考試方式和題目,儘量做到一人一「試」,如允許這些學生採用電話、微信語音等方式作答,或用電子郵件方式提交研究性或設計類作品。  學校是否竭盡所能幫助學生解決在線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是否以公平正義為出發點,努力尋求科學合理的考試評價規則?
  • 《朗讀者》風靡下的世界閱讀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2016年閱讀狀況分析報告顯示,交大師生電子文獻下載量在周日達到高峰。各時段下載量數據統計反映出,即便是在凌晨時段,交大校園中仍有眾多師生在下載文獻、挑燈夜讀。  《朗讀者》節目在全國的風靡讓圖書館重新思考文字和聲音之美。上交大圖書館怎麼能夠抗拒這一潮流?最近他們正在建立「領讀者」學生社團,通過舉辦「我是領讀者」閱讀演講比賽,開創全新的閱讀交流模式,引領校園閱讀文化、提升大學生的閱讀品味。
  • ...部科技進步獎授獎項目―高校科技―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99-028 用戶入口節點交換機 清華大學 重慶金美通信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陸建華 陳和毓 於進強 高世幸 鄧康明 肖 宏 田旭生 郭新明 李增軍 趙 明 張 宇 陳偉勝 潘 武 王勇前    99-029 網絡並行超級計算機系統THNPSC-1 清華大學    李三立 馬群生 王小鴿 都志輝 孟 傑 戴梅萼    99-030 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與統計分析網絡系統
  • 2019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_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教育部副部長鍾登華作了《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2.0 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的主題講話。鍾登華副部長指出,我國教育信息化事業與改革開放同時起步,走過了40年的風雨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 英國脫歐文件暴露了過時多年的電子郵件加密標準
    具體說來是,協議中暴露了一些過時的軟體和加密標準建議,比如距今已有 23 年歷史的網景(Netscape Communicator)郵件客戶端。基於開放標準的 s / MIME,屬於電子郵件標準 SMTP 的一個擴展。
  • 雷朝滋:基於CERNET及其運營經驗,建好管好中國教育專網
    >我國建設教育專網的特別意義和思路是什麼?二是優質教育資源匯聚利用和共享不足。大多數地區教育資源分散存儲在公網上,跨多個運營商。同時,數字資源安全管控薄弱,全面、有效實現網絡和教育資源可管可控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三是針對學生的安全綠色保障問題。
  • 從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到下一代網際網路
    )的電子郵件(E- mail)是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這封電子郵件是通過義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設在北京側的PAD機,經由義大利ITAPAC和德國DATEX―P分組網,實現了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連接,通信速率最初為300bps。在這裡,並沒有說明具體哪一個人完成了這項工作。時間則明確為9月14日。2004年底,《京華時報》記者張瑾採訪到了原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澄炯,隨後撰寫了《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 留學電子周刊三十期-留學頻道-中國教育在線
    留學電子周刊第三十期今天與大家見面了,期待每周四與大家相聚在這裡,可以通過每周的電子周刊了解留學最新動態、政策,如有任何疑問,您可以在線提問,聆聽專家的解答。 服務郵箱: liuxue@cernet.com    2007年金秋國際教育巡迴展15日在長沙舉辦   2007金秋國際教育展繼首站北京展結束之後,將於11月13日長沙站教育展在通程國際大酒店開幕
  • 李星:大道至簡丨大網·大家·CERNET建設25周年
    作為中國首個全國性網際網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歷經25年建設,見證了中國網際網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奇蹟。CERNET致力於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寄託了國家對於教育現代化、網絡強國的期待。CERNET建設25周年之際,我們特別推出系列人物訪談,重溫這項偉大國家工程的建設歷程,期盼CERNET更加美好的未來。
  • 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翻躍長城 走向世界
    但是,對於中國網際網路來說,這一天卻意義非凡。今天,許多媒體和網友都不約而同,在微博上發布紀念中國網際網路誕生的文字。  2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7年9月20日,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從當時的兵器工業部下屬單位—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簡稱ICA)成功發出,從此拉開了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的大幕。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和海外的溝通,還停留在寫信、打電話的方式上。
  • 加入我們——中國教育在線
    簡歷投遞郵箱:wangxin@eol.cn; hl_hr@cernet.com考研頻道編輯 北京工作職責:  1、維護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了解考研全流程及相關領域內容;  2、對熱點話題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對考研領域的數據、形勢等進行挖掘和專題製作;  3、能夠參加大型現場活動進行採訪和撰文,文字能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