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也有煩惱,出現母乳性黃疸到底要不要停止母乳?

2020-12-20 寶寶知道

母乳,能給寶寶近乎完美的營養,即使再精湛的技術也只能生產出成份近似母乳的配方奶,而不能生產出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質。

越來越多的媽媽已經能夠很清楚的認識到母乳餵養的好處,然而在堅持母乳的過程中,有的媽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惑,其中就有母乳性黃疸。

吃母乳反而會增加寶寶黃疸?是的,這種情況發生率為1~2%,大多母乳性黃疸隨著月齡的增長,黃疸自行消退,對寶寶生長發育並無多大影響,也有的比較嚴重的需要及時治療。出現母乳性黃疸後最困惑媽媽們的就是要不要停止母乳餵養。

為何母乳會導致寶寶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發病機理有多種說法,具體原因還沒有得到一致,目前最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可能與新生兒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有關,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親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別高,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複吸收,於是,寶寶的黃疸便會持續不退。

如何判斷就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醫學上分早髮型和遲髮型。

早髮型出現的時間是出生後3~4天,黃疸尖峰時間是在出生後5~7天(與生理性黃疸類似,但母乳後會加重);

遲髮型是在出生後6~8天出現,黃疸尖峰時間是在出生後2~3周,最長可持續2個多月。

判斷是否母乳性黃疸的依據:

1、純母乳餵養

2、一旦停餵母乳3-5天後,黃疸就減退;若再開始母乳餵養,黃疸又會重新出現。

3、母乳性黃疸比生理性黃疸的持續時間長(生理性黃疸最多半個月就會消失);

高黃疸有何危害?

實驗:測定腦幹聽覺誘發電位,發現一組膽紅素濃度為15~25mg/dl的母乳性黃疸患兒有1/3異常,將膽紅素降至正常,則此改變消失。提示黃疸值偏高時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可能,會影響小孩智力發育,所以黃疸值偏高后要及時處理。

母乳性黃疸的處理

關於處理先看看國內權威育兒專家怎麼說:

崔神(崔玉濤醫師)

新生兒黃疸包括母乳餵養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性黃疸是因早期餵養不足,排便少,致膽紅素積於體內,造成皮膚黃疸。多於生後5-7天始逐漸消退。

母乳性黃疸從生後幾天開始,可持續2-3個月。個別嚴重者,可暫停母乳。

母乳性黃疸只要黃疸水平低於14mg/dl(240mmol/l),就不必給予暫停母乳、服用退黃藥物比如茵梔黃口服液、照光等治療。雖然對於嚴重母乳性黃疸,可暫停幾天母乳餵養,但真正需要暫停母乳餵養的機會很少。只要黃疸不重,持續時間不長對孩子就沒有傷害。

張奶奶(張思萊醫師)

母乳性黃疸的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十分明確,出現這個情況的建議處理是:頻繁增加餵奶次數以刺激寶寶排便,從而促使膽紅素通過大便排洩;如果這樣做並沒有緩解,黃疸仍然很高同時四肢全身都黃染情況,應停止母乳3天改配方粉餵養,同時照藍光。停母乳階段,媽媽要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來,這樣保證母乳分泌不會減少。

綜上總結的建議就是:

產後儘早開奶,讓寶寶頻繁吸奶以增促進排便,母乳性黃疸只要沒有超過14mg/ml也無其他臨床症狀,無需治療,應繼續母乳餵養;

如果血清膽紅素水平大於15-20mg/ml,四肢皮膚都出現黃染,應暫停母乳餵養3天,並使用光療,待黃疸減輕後,可恢復母乳餵養。恢復母乳餵養後,黃疸雖有輕度上升,但隨後逐漸降低至消退;

停餵母乳期間,媽媽應定時擠奶以維持泌乳。停母乳三天,使用配方奶餵養,最好用小杯子餵奶,不要使用奶瓶、奶嘴。否則停母乳3天後孩子可能會拒絕媽媽的母乳。

除此之外,建議媽媽們可嘗試多做太極按摩,太極按摩是中醫的一種理療方式。

具體操作:

先讓寶寶平躺,把手烤熱後用手掌心的勞宮穴對著寶寶肚臍,隨著寶寶腹式呼吸起伏的頻率手掌上下產生共振效應,用力極其微弱,重在意,在合拍,呼按吸提,每天做半小時。

中醫認為太極按摩能培扶元氣、調整氣血運行、提高臟腑功能,能充分發揮人體的自然療能,對黃疸偏高的寶寶能促進膽紅素的代謝、減少藍光和藥物的副作用,對不論哪種黃疸偏高都可以做。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營養師媽媽藍弧)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母乳性黃疸要不要繼續母乳餵養?
    作者:寶寶知道 anger胖噠很多寶寶出生以後會出現黃疸,這是因為有一種稱之為膽紅素的物質在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什麼是母乳性黃疸?1. 何謂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指發生在健康足月或近足月的母乳餵養的寶寶當中,血液中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
  • 母乳性黃疸,到底要不要停母乳?
    一.早髮型母乳性黃疸:1.出現時間:發生在生後1周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的2~3天內出現,在4~5天內達到高峰,2周左右消退。:1.出現時間:常在出生2周以後出現,黃疸可緊接著生理性黃疸之後發生,也可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又加重。
  • 餵養誤區解讀 | 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止母乳嗎?
    所以,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又名母乳不足性黃疸,解決辦法是加強餵養,若母乳一時不足,該考慮尋求外援,固執等待母乳充沛,得不償失。早髮型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出現時間及達到高峰值的時間相似,即在出生後的2-3天出現,第4-6天最明顯,然後在兩周內基本可以消退。七日齡後,母乳餵養已漸入佳境,然而本已漸漸消退的黃疸又出現了,甚至更重,這種情況要考慮「遲髮型母乳性黃疸」。
  • 母乳性黃疸,到底是不是母乳哺育性黃疸?
    常見的有四種類型,分別是: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和母乳哺育性黃疸。常規下黃疸問題處理其實不難,但是處理不當極高的膽紅素水平會導致孩子出現核黃疸,一種慢性不可逆的腦組織損傷。一看到「腦損傷」這詞媽媽那個心理活動呀,可別提有多揪心了。
  • 世界母乳餵養周丨母乳遇上黃疸,母乳餵養到底要不要停?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楊璞)今年的8月1日至8月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本次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強調倡導和推進全社會支持母乳餵養,保障兒童健康。但是,對於很多寶媽們來說,寶寶出現母乳性黃疸時,總會很糾結:母乳餵養到底要不要停?
  • 母乳性黃疸是母乳的鍋?遲遲不退怎麼辦?一定要停母乳嗎?
    今天他提到了寶寶最近皮膚有些發黃,到醫院看診後,醫生說是母乳性黃疸,讓停止母乳。 不是說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嗎?為什麼還要停母乳?之前看過平臺推送的文章,說是生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都不需要停母乳的,現在到底是停還是不停呢? 考慮這個問題的普遍性,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母乳性黃疸。
  • 寶寶黃疸,母乳餵養到底要不要停?
    對於很多寶媽們來說,寶寶出現母乳性黃疸時,總會很糾結:母乳餵養到底要不要停?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主管護師、江蘇省母嬰專科護士董莉介紹說,約60%的新生兒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母乳性黃疸多見於初產婦,一般指母乳餵養的嬰兒在生後4-7天出現的黃疸,2-4周達高峰,持續3-4周,第二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退盡。嬰兒一般情況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期間若停止母乳餵養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如果繼續母乳餵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也不會達到原來程度。
  • 餵母乳也有煩惱,寶寶得了母乳性黃疸,到底還能不能餵奶
    然而,母乳餵養也並非是一帆風順,除了要面對母乳分泌少的問題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會因母乳找上寶寶,它就是「黃疸」!因母乳餵養引發的黃疸,在臨床上也被稱為母乳性黃疸,這種情況的發生率在我國約是1%~2%左右。
  • 母乳餵養性黃疸與母乳性黃疸不同,原因是開奶晚!
    楊楠之寶寶,出生後第3天就出現了黃疸,打電話諮詢醫院兒科同學,說黃疸常見這幾種類型: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而母乳性黃疸又分為:早發性母乳性黃疸、晚發性母乳性黃疸;根據病因分為:母乳性黃疸和母乳餵養性黃疸。聽同學這麼一說,楊楠反而懵了,自己如何鑑別呢?
  • 寶寶得了「母乳性黃疸」是母乳的鍋?一定要停母乳嗎?一篇全搞定
    芳芳的兒子還沒滿一歲,但是最近發現兒子的皮膚有些發黃,去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得了「母乳性黃疸」,醫生建議讓芳芳先停止母乳。芳芳心裡十分不解:不都說母乳是對孩子最好的東西嗎?為什麼還要給寶寶停母乳?「遲發性黃疸」大部分由母乳餵養的寶寶都會患上「遲發性黃疸」,其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母乳性黃疸」。
  •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母乳性黃疸?到底要不要停母乳?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比我們想像的高出不少,數年前國外文獻記載達20~30%,近年又有學者提出,可能超出1/3的母乳寶寶都存在母乳性黃疸。醫生很怕擔責任,告訴你是母乳性黃疸出了問題怎麼辦?所以國內現在就是只要高出15就一定讓你住院治療,畢竟照藍光一來可以創收,二來你寶寶一定會退黃。誰來考慮母嬰分離,誰會管你娃有沒有安全感。還有很多媽媽聽說黃疸是母乳不夠、質量不好,把孩子弄成這樣的,早早地放棄了母乳餵養。診斷當然不了了之。
  •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時間:2017-02-03 11:48   來源:親貝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餵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多數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皮膚紅潤,但母乳餵養不久後皮膚卻變黃,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寶寶往往吃得好,睡得好,體重增長正常。 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   原標題: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需要停止母乳餵養嗎?
    閨蜜家小公主出生,檢查出寶寶患有黃疸,初為人母的閨蜜十分著急,到處諮詢要不要停止母乳餵養。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常常發生,今天就與大家一起來科普科普吧。為什麼嬰兒會黃疸過重?具體原因有哪些?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導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
  • 孩子得過母乳性黃疸,還能母乳餵養嗎?
    原創 徐靈敏 醫學界兒科頻道 來自專輯門急診故事要不要母乳餵養,全家糾結了一個月……母乳是嬰兒的天然食物,對嬰兒的健康生長發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乳性黃疸儘管與母乳有點關係,但是,大多數不嚴重,不影響吃母乳。咱這個小寶寶又吃母乳10多天了,不是很好嗎?兒童家長:如果我們再繼續吃母乳,會不會再出現母乳性黃疸?或者,更嚴重的黃疸?兒科醫生:目前孩子吃母乳很好就繼續吃,但要注意觀察,若再出現黃疸,需要再複診、再評估黃疸程度、再確定黃疸原因。
  • 母乳性黃疸還可以繼續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還可以繼續母乳嗎?徐發林:母乳性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個早發性的,另外一種是晚發性的。首先我們要清楚早髮型母乳性黃疸是由於餵母乳不足引起的,早發性母乳性黃疸主要是早開奶、早接觸、早吸吮、正確的餵奶。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它是由於母乳引起的,它是一個排他性的診斷。
  • 寶寶出現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母乳嗎?看完漲姿勢啦!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對促進寶寶生長發育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有經驗的寶爸寶媽都知道,在母乳餵養期間,嬰兒很容易會患上一種叫做母乳性黃疸的新生兒黃疸疾病。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如何預防?
  • 寶寶得了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止餵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乳中的酶,可以促進嬰兒小腸內的可催化結合膽紅素,變成未結合膽紅素,被寶寶吸收後,母乳性黃疸就出現了。那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母乳性黃疸?專家認為,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親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別高,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複吸收,於是,寶寶便出現了黃疸並持續不退。母乳性黃疸一定要停母乳嗎?不一定要停母乳。
  • 「母乳爭辯」黃疸寶寶需要停止餵母乳嗎?
    以前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剛出生的寶寶會有黃疸,第一次聽到黃疸這個詞的時候,是發生在我的外甥身上。那時外甥剛出生的時候,比較黃,但是因為姐姐是在我們農村的鎮上生的,那時醫院的條件也不是很好,導致外甥出生一個月以後,才發現黃疸值偏高,帶去縣醫院都不敢收,只能去市醫院。
  • 如何退母乳性黃疸
    孩子在出生後一般會出現生理性黃疸的情況,生理性黃疸會在胎兒出生後的一周或者兩周內逐漸褪去。但是也有的孩子在生理性黃疸褪去後就先母乳性黃疸的情況。那麼,如何退母乳性黃疸呢? 首先。母乳性黃疸是因為孩子喝了母乳之膽紅素值增加了引起的。
  • 母乳性黃疸怎麼辦?
    母乳性黃疸可佔到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母乳性黃疸一般可持續2-3個月。那麼,黃疸一直不消退,怎麼辦呢? 1、光療:藍光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對於已經確診的母乳性黃疸足月兒,如果血清膽紅素實在太高,超過220μmol/L的絕對峰值,可先通過光療把峰值降下來。一般應連續照24小時,或間隔照10小時,歇半天后再繼續照,療程為兩到三天。而症狀不太嚴重的小兒,每天多曬曬太陽也可以退黃,因為陽光中也有藍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