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大雨下完後,悶熱接踵而來,走在街上,聞到炸雞店的油味都膩得慌,當下想一秒穿越到越南,來一碗清爽的pho~
越南是個典型的稻米國家,喜歡將大米研磨成米漿,變幻出pho、春卷、米糕、撈檬等米食。
街上,做小吃的攤檔和小摩託一樣多,也隨性,一根扁擔,擱著各種香草、醬汁的籮筐,幾張紅塑料膠凳,一雙巧手,擠落幾滴青檸汁,潑一勺魚露,已是一碗出落得楚楚動人的撈檬。
越南很熱,日常以輕薄、透氣為主,街上的主流穿著,是各種藍的粉的、曖昧透著膚感的輕紗薄衫,小攤的春卷同樣以清涼引人注目,薄薄的粉皮下清晰透著粉紅、淺黃等色澤,和切條芒果柔軟婀娜的曲線。
雖說困於時間和工作,未能時時如意出遊,但花點心思,也能在生活的城市附近,找到越南小食,一解慰藉。
今期,同大家講講,我熟悉的越南小食文化和越南菜小店,用清爽的美味迎接今個盛夏~
記得幾年前的越南遊,每日都要嗦一碗Pho,這種和潮汕牛肉粿條很像的食物,卻有著不一樣的滋味和食趣。
小店裡,大鍋熬著骨頭湯,牛筒骨的脊髓隨著熱力,融化成油花,浮於表面。
下單後,河粉澆上熱湯,鋪蓋的牛肉瞬間失去了誘人的玫瑰胭紅色,卻也收穫了軟嫩柔滑的食感,牛肉輕微咀嚼滲出的脂香,美得人睜不開眼。
不過這時的Pho不是最美,還要加入九層塔、薄荷等香草,越南人喜歡把香草加到香氣四溢的程度,才心滿意足夾起薄薄滑滑的粉,和牛肉湯吃個稀裡呼嚕。
吃完,喉頭散發出陣陣芳香的牛味,像吃了一頓牛肉火鍋那般濃鬱。
Pho的好滋味,不只讓你我深陷,連吃遍天下的蔡生,同樣不能自拔,蔡生年輕背包旅行時已經難忘,一直寫文回味:
「面前的這一碗牛肉河,灼得剛剛夠熟的生牛肉,色澤有如少女唇部之粉紅,河粉純白米製造,像她們身上的旗袍,如絲似雪,再將一口湯喝進口,像一場美妙的愛情,已經達到了高潮。」
這份情結令蔡生開了自己的Pho餐廳「蔡瀾越南粉」,感覺和在越南吃的一樣:一滴湯、一條粉都不想浪費!
湯頭喝起來如蔡生所說:第一口什麼都不加,第二口撒些香草,像九層塔、鵝蒂和芽菜下去,浸它一浸,又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再加豆芽、魚露或檸檬汁,更變化無窮,真令人食之不厭,味道不能忘懷。
帶著小油花的牛肉吃落口感軟熟、細膩,吃不慣生牛肉,還有金錢腱、牛肉丸、牛腩等熟牛肉選擇;河粉可以續,續加完湯頭依然清澈~
除了香港,蔡生的Pho店在深圳亦開了兩家,分別在海岸城和萬象城,下班沒有胃口的時候,心心念念跑去嗦一碗,再也不用等到周末過港才能吃,超方便!
越南人的早餐不能沒有一碗米線
越南話中,Pho是河粉,Bun是米線,當地人喜歡將Bun當早餐吃。
市場裡,小攤的老媽媽將米粉一團團扔進鍋。米粉緩緩散開,如同遊動的魚尾,燙出米香後,撈起,從籮筐裡抓一把九層塔,淋上香茅和豬肉熬的酸湯,白雪雪的米粉即刻變成了一幅七彩繽紛的油畫,拌一拌入口,舒爽至極。
中環有一家C Thành將顛覆你印象中的越南味道,這裡的Bun比Pho重口味一些,湯底的調味主力不是魚露,而用了蝦醬和鹹魚。
配料除了扎肉,還有魷魚和鮮蝦,吃著吃著,又會跳出一兩塊菠蘿,湯底鮮甜,時而辣,時而酸,是十分有趣的層次感!聽聞店家從胡志明學藝歸來,看來越南粉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流派!
清爽得來不失層次的越南三明治
夾半溶芝士雞扒的帕尼尼,夾七分熟牛肉扒的漢堡,等等一切內涵豐富的包點,都深得我心,但在流汗不止的夏天,更偏愛清爽的越南三明治。
這種三明治用少油少糖、皮薄脆、帶小麥香的法包夾餡料,自帶清爽。
法包中間割一刀,密密疊上香草和肉糜、豬耳做成的扎肉(類似潮州肉卷),再往縫隙間填入汁水豐盈的番茄青瓜片、魚露糖醋醃漬的胡蘿蔔絲,抹上肝醬調味…
受殖民地文化的影響,越南如同法國一樣,被法包的香味飄滿街,街巷間都是越南三文治的小吃攤,當地人買來配濃濃的煉奶咖啡,旅行的歐洲人喜歡配啤酒,和人字拖短褲,愜意地漫步街頭。
正宗的越南三明治在香港更容易吃到,灣仔有家Cóm Bánh Mì做的香茅豬扒法包值得一試。
一口咬下,booooom!爽、脆、松、甜、酸、辣,各種惹味在口腔引爆,蔬果鮮嫩的汁水拂去油氣,豬扒只香不膩,回味了好一陣之後,才發現法包如蛋撻般酥脆,掉了一褲子的屑屑(囧
小店除了三明治,牛油雞翅也回味無窮:酥脆的炸衣沾染上濃濃的蒜蓉牛油香,和帶汁的嫩雞肉咀嚼,超惹味,吃完再來一口清甜的椰汁水,美滋滋~
同是吃貨的你,喜歡越南菜嗎?如果你也知道哪裡有好吃的越南粉、春卷、香茅雞扒...不妨給我留言,我們一起擴展越南美食版圖!
文章來源:半島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