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長大,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唯父母之命是從,甚至有時會因為一些事情和父母賭氣、爭論或爭吵。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只要正確對待和解決,對孩子的性格完善和父母都是有好處的。
當父母與孩子有衝突的時候,父母要意識到孩子長大了,因此,家長要想解決與孩子的衝突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首先檢討自己的言行;二是讓孩子認識他(她)的缺點。
和孩子在一起時,很多父母不忘自己長輩的身份,對孩子也通常會使用命令、權威的口吻:「聽話」、「這是不對(好)的」、「你不可以這麼做」、「你不懂」等等。產生的後果通常是孩子反感,不說還好越說越不聽話,於是或大或小的衝突也就在所難免了。
這種情況下,父母應檢討自己的態度,即使孩子做得不對,即使你很正確,也不要使用這種居高臨下的口氣,要讓孩子體會到你對他(她)的信任、愛、平等和適度的尊重。如果家長能真誠、坦白地對孩子說:「對不起,我剛才態度不好。」一般情況下,孩子會表現得更大度:「沒關係。」這時,再同孩子講明事情的原委,孩子就能較容易地接受,也才真正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人前莫教子」,如果和孩子的衝突發生在朋友和生人面前,做父母的會感覺非常難堪。千萬不能因為怕失了做父母的面子,就劈頭蓋臉地把孩子訓一頓。因為暴怒會讓你忘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也許還會說出許多不理智或傷感情的話。懾於你的威力,孩子可能會暫時讓步,但由此產生的後果是嚴重的、惡劣的,不但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影響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而且會為以後更嚴重的衝突埋下隱患。
這時,需要的是冷靜,採取「走為上」,讓自己離開孩子,把這事和孩子放在一旁。等沒人的時候再找個切入點,重新來談這個問題。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和孩子都經過了思考,想法相對更全面;孩子在大人面前贏得了面子,也有愧疚的心理。這時,則可以直接指明孩子的缺點所在,同時要告訴他(她)你不願看到類似事件(在外人面前衝突)的再發生。這種方法對於能講通道理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能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自尊是人類生命的本源,是人走向群居生活的基礎。自尊心則是人格的主幹,是一個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尊嚴感。一個孩子只有建立起自尊心,才能逐漸建立起自立精神。在他的意識裡,靠自己努力來獲得成功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他會逐漸培養起主動學習的精神。
父母要知道,任何一個孩子的自尊心都是從小培植起來的,是我們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所決定的。所以,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要任務是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培養孩子的自尊心,這是為人父母的一個基本前提。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個基本準則。每位家長都必須明白,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體,他理應受到平等的對待。要想培養起孩子的自尊心,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像尊重領導、同事、朋友一樣尊重你的孩子。
要做到尊重孩子,家長首先要改變同孩子說話的口氣,要把教導訓斥的口氣變為平等的交流的口氣。其次,改變同孩子談話的方式,要把居高臨下批評教育的談話方式變為協助討論的談話方式。尊重在孩子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表現是讓孩子說話,讓他把話說完,不要用你的判斷代替他的判斷。再次,當孩子犯錯誤或有不正確的想法時,家長應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討論他們的所作所為,引導他們認識錯誤。尊重孩子的另一方面是要教他把自己當成另外一個人來尊重,即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繼而承認自己,喜歡自己,這樣一個生命才會對自身的存在產生價值感。
培養孩子自尊心要信任孩子。當一個人被信任的時候,他道德敗壞的可能性就幾乎不存在。家長首先信任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能夠自立的人。假如家長能把你的那種信任不斷地傳送給孩子,孩子想要做出與家長希望相反的行為就太難了。所以信任是對待孩子的第一態度,要相信孩子的話。家長不信任的態度將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懷疑的種子。
培養孩子自尊心就要求家長與孩子平等對話,和孩子溝通。孩子的生命裡最大的痛苦是沒有得到和大人平等的對待,卻在能力上被要求和大人一樣做對事情。「有對話就有平等」,不論是誰,只要進入對話狀態,兩人之間的關係馬上變成平等地對待。如果成年人不能放低位置和孩子進行溝通,就根本無從知曉孩子的心中想什麼。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為什麼孩子對待微小的事物那麼感興趣?
培養孩子自尊心還要保全孩子的「面子」。如果生命初期就沒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根本無從樹立。「面子」是一個人自尊心外化的表現。太愛「面子」是虛榮心作怪,是在掩蓋自卑感。根據親子專家董進宇的研究表明,要「面子」的深層原因有三層,最外層是虛榮,深一層是自卑,最深層是自尊。一個沒有自尊的人,根本不需要虛榮。之所以表現得虛榮,是因為他還按人類社會的高尚標準來要求自己,當自己達不到標準時,就用偽裝的方式來實現。而自卑是用這個規範跟別人比較而自己達不到,產生自己不如人的劣等感。孩子在生命早期還沒有能力區分清楚這三層意思的區別,他所表現出來的是愛面子,希望在別人面前乾乾淨淨。
另外,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責任成為孩子的榜樣,當和孩子有衝突時,一定要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不要為爭氣等原因固執已見。如果家長給孩子充分的愛、寬容、民主和智慧,孩子也會覺出父母的可愛與可敬。如此,孩子就會更健康、快樂、順利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