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月育兒小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五歲的兒子在公園裡玩,這時候衝過來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指著她的兒子說:「這個地方是我的地盤,只有我才能在這裡玩,你去那邊玩!」她的兒子連忙說到:「為什麼啊?我也可以在這裡玩!」
而這個年輕的媽媽覺得要讓孩子懂得謙讓,於是什麼也沒說,就帶著兒子去別處玩了。令這個年輕媽媽沒想到的是,兒子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情緒都非常低落,她漸漸意識到原來是自己教兒子的忍讓傷害到了孩子。
在吉林長春一個小區內曾經發生過令人十分憤怒的一幕:在小區的廣場,一個小男孩在炎熱的夏日裡被罰跪在地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原來是有個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廣場裡玩,自家的孩子卻與小男孩發生了矛盾衝突,本來事情沒什麼大不了,但家長卻氣不過,命令小男孩跪在廣場上,而小男孩心裡害怕,只能照做。
這個家長的做法得到了聲討,那麼在孩子與人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該避免哪些錯誤行為呢?
1.一味忍讓
一味地讓孩子寬容,表面上會有效地解決孩子的衝突,但並不利於孩子之間的溝通。因為衝突是孩子表達感情和想法的另一種方式。如果我們不斷地要求其中一個孩子要有耐心,孩子之間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怨恨,越來越多的衝突。
2.極端報復
孩子之間的衝突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父母想要報復孩子,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那麼很容易就會有一方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孩子們也沒有通過自己的行為方式,通過自己的思維來處理事情,就不會得到成長。
3.誹謗對方
當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有些父母會認為都是別人的錯,把錯全部歸結到另一個孩子的身上,讓他們互相說壞話,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也對彼此非常不友好。
1.影響孩子的正常交際
父母總是通過做出他們認為對孩子正確的方式來處理衝突。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朋友,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解決自己的矛盾。這種行為會使兩個本來也許能把矛盾化解掉,並成為好朋友的兩個孩子永遠不再有交集,這種行為會嚴重影響孩子之間的交往。
2.孩子的性格受到影響
當孩子們發生衝突時,有的孩子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歪曲事實,希望自己不受懲罰。這時,父母不幫孩子推卸責任,孩子就會不知道這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很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性格。
3.孩子認知產生錯誤
如果家長在處理孩子矛盾時,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了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去處理,會讓孩子覺得暴力解決問題是正確的,而讓孩子忽略了正面解決的重要性,積極溝通的重要性。所以把事態擴大化的家長只會讓情況更糟。
所以,家長不應該為了眼下的小事而產生過激行為,在處理孩子衝突之前,應該給自己留一個冷靜思考的時間,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化解矛盾衝突呢?
1.把決定權放手給孩子
很多時候,當孩子們玩耍的時候,會有一些小打小鬧。父母有時無需過多幹預,讓孩子學會通過自己的方法解決。有時候,父母介入得越多,衝突就會越嚴重。如果有嚴重的衝突,父母應該把孩子拉開,不要讓他們受到傷害。
父母應該相信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等到孩子步入社會後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解決。父母應該鍛鍊孩子自己解決矛盾,這樣他們可以清楚地掌握人際溝通的邊界和範圍。
2.保持沉著冷靜,切忌斤斤計較
面對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有些父母過分強調自己的孩子吃虧了,這其實是很沒有必要的。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矛盾上,覺得自己完完全全就是個受害方,全都是對方的錯誤,從而斤斤計較,成為一個完全心胸狹窄的人。
因為衝突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受到損失,要去積極解決,而不是放大損失,要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豁達一些。
3.不要過多指責孩子
不要用消極的、評判性的詞語去指責孩子。本身孩子發生衝突,內心就處於緊張狀態。孩子的壓力會因為接受父母的批評而加重,情緒也會非常低落。不如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詢問孩子剛剛發生了什麼?一起去解決衝突。有了家長的積極幫助,孩子也將找到一個讓他和他人都感覺良好的解決方案。
衝突來了並可怕,可怕的是面對衝突時的不冷靜,要記得停下來,多想想,理解和溝通才是解決矛盾的最佳方法。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要學會讓孩子擁有獨自解決衝突的能力!
本文由十月育兒小日記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