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跟父母發生衝突時:要讓孩子有所選擇,而不是別無選擇

2020-11-09 杜鵑育兒故事

文:杜鵑

圖:網絡


01

昨晚在公園,我又見到了辛酸的一幕。

當美佳和其他幾個小朋友玩得正帶勁時,她媽媽羅麗卻覺得全身無力好累,所以想早點回去洗澡休息。

於是叫美佳回去,可美佳和小朋友正你追我趕,開心著呢,那自然是不肯回去。

叫了好幾次,美佳都當耳旁風時,這時羅麗有點生氣地對美佳說:「你不回,那媽媽回去了。」

說完就抱著她兒了就往前走,然而走了好一會,發現美佳並沒有跟來。

那是因為公園離她家也不遠,美佳等會自己也可以回去。只是晚上樓道裡黑,羅麗不放心,再加上自己也累了,所以想先給兩個孩子洗完澡之後,自己也好洗洗,早點躺在床上。

可是沒想到美佳這麼不聽話,而當羅麗又返回來時,心中的怒火其實也就越燒越旺。

看到美佳,也不再問了,而是直接拉著往前走。那美佳被拉著不舒服,那自然就哭了起來。

「叫你回去,你不聽話,還給我哭,給我停下來,再哭我真的會打人了。」

美佳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呆在原地傷心哭泣。

這個時候羅麗大聲對美佳說:「你再哭,以後晚上不要給我出來玩了。你不是不肯回去嗎?好,那你今晚都別回來,就讓那些拐小孩子的把你拐走吧。」

說完真的狠心地走了。

02

而美佳從語氣中也看出媽媽真的生氣了,還有擔心自己真的被騙子拐走時,就只能哭著去追羅麗。

就這樣,一個在前而怒氣衝衝向前走,一個撕心裂肺哭著在後面追。

這樣的場面,就在前兩天,我去幼兒園接小兒子的時候也有看到。瑞瑞學校不是有個小樂園,每天放學之後,小朋友們總喜歡到那裡玩。

有個媽媽,因為她找了個給別人煮飯的活,所以放學之後,最多只能讓孩子玩個20分鐘。以前她可能試過說媽媽有事不能玩了,可是孩子根本不聽。

因此,她每次也不再問,而是時間到了,就直接抱著孩子走,管她哭鬧,她都不在乎。

那樣的一幕知道的理解媽媽無奈,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個拐賣小孩子女人。

其實,面對孩子不合作時,很多父母做法要麼就是操控,像那個直接抱著孩子走的媽媽,要麼就是像羅麗那樣,不是恐嚇就是威脅,要不就是間接性懲罰。

這樣做的後果,那就是孩子慢慢也會忽略別人的感受;大腦的皮質醇發展緩慢,情緒也會變得暴躁易怒;最關鍵是孩子覺得自己什麼事都沒有一點掌控感,會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空心人。

現在不少青少年自殺,有不少人都以為是當下的某個急性事件引起。

而其實真正原因是來自於成長過程當中的慢性壓力。



03

作為大人,你自己想想,生活中當你感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時候,整個人是不是會活得很自信,性格也好。

而當你什麼都不無法掌控時,是不是會特別焦慮無助,而且還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情就發脾氣。

其實小孩子也是這樣,那麼碰到孩子跟你發生衝突的事該怎麼辦呢?

那就是讓孩子有所選擇,而不是別無選擇。

比如美佳媽媽可以這樣說:「美佳,媽媽知道你現在玩得很開心,可是媽媽今天真的好累了,所以想早點回去。」

你看你先說出了孩子的感受,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麼孩子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接下來就應該說:「美佳,那你看我們是現在回去呢,還是再玩五分鐘之後再回去。」

相信孩子們都會說再玩五分鐘再回去,而當時間到了,你叫孩子回去時,就算是孩子很想玩,不想回去,那她也知道自己承諾過。

04

所以不管怎麼樣,孩子都是會跟你回去。這個時候,作為媽媽還要說這麼幾句話:「謝謝美佳關心理解媽媽。你知道嗎?你這種行為就是信守承諾,你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媽媽愛你,你真棒。」

你看,孩子配合你,你要表達謝意,肯定她的價值。而肯定她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是塑造她的一種行為。最後則是作出積極的反饋。

因此,生活中不管任何時候,當孩子與你將發生衝突的時候,都不要專制地說「不」。強硬地說「不」會令孩子反感,而且感受不到愛的同時,還會更加渴望。而應該心平氣和地讓自己和孩子都有選擇的空間。

其實是告訴孩子,人的思維除開這樣或那樣之外,其實應該還可以有第三選擇,第四選擇。這樣孩子以後在碰到事情時,也不容易鑽牛角尖,而是會開動大腦,設想多種多樣的可能性。

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當孩子的想法跟你發生衝突時:凡是要讓孩子有所選擇,而不是別無選擇。

相關焦點

  • 與孩子發生衝突時,聰明的父母要學會「有技巧的退出」
    他們要麼畏畏縮縮、什麼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要麼不聲不響沉默地反抗。只有內心有足夠的力量,敢於挑戰父母權威的孩子,才會和父母發生直接的衝突。如果孩子和我們對吼起來,我們能做的最好的第一步是:主動退出。不要說這個衝突當中,百分百的責任都在孩子身上。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 孩子跟人發生衝突怎麼辦?別總是叫孩子忍讓,三招化解衝突
    一、孩子跟人發生衝突,家長要避免這3個常見錯誤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原來是有個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廣場裡玩,自家的孩子卻與小男孩發生了矛盾衝突,本來事情沒什麼大不了,但家長卻氣不過,命令小男孩跪在廣場上,而小男孩心裡害怕,只能照做。這個家長的做法得到了聲討,那麼在孩子與人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該避免哪些錯誤行為呢?
  • 當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時,如何讓孩子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
    如果孩子被打時,父母覺得受不了,很心疼,很生氣,立刻跟他說:「有人欺負你,你要打回去!」這會出現什麼問題呢?當孩子被欺負,他只掌握了一個方法,就是「打回去」,那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就不會去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去發展出新的方法。
  • 孩子跟父母有衝突,頂撞父母怎麼辦?心理學家的建議,家長要看看
    鄰居小李,昨天跟我抱怨:跟孩子又吵架了。因為孩子上網課的時候,偷偷用手機打遊戲。小李說了孩子幾句,還把家裡網線拔掉了,孩子就跟媽媽吵起來。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孩子們都宅在家裡,沒法去學校上課,所以新知識的學習,也都是通過網課的形式進行的。
  • 當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兩天我們都看到了一個這樣的視頻,就是一個家長衝進教室讓別人的孩子給她的孩子道歉,首先我們不知道事情的經過,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是這位家長,當發現孩子之間的打鬧後所做出來的態度,是對還是不對,我來說說我的觀點,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大部分,家庭教育大家都知道父母以身作則,在家庭中養育教育好孩子,然後是學校教育,以老師為主導同時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為以後的社會人際關係打下基礎
  • 孩子喜歡跟你唱反調?面對親子衝突,家長要巧用「3R法則」
    和孩子溝通無效後,同事一氣之下把孩子的紙條撕了個粉碎,可是孩子卻並沒有變得與媽媽親近。「我每天伺候你吃喝,你就這麼對我的嗎?」同事大罵孩子是白眼狼,而孩子也不甘示弱「你眼裡只有成績,我不想活在你的監視之下!」母子倆誰都無法說服對方,怒氣衝衝的兩個人便開啟了冷戰。顯然孩子與父母唱反調的情況並不少見,親子衝突更是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發生得越來越頻繁。
  • 當孩子青春期時,父母一定要避免跟孩子陷入權力爭奪,傷人傷己
    最讓父母頭疼的年齡,大概就是青春期了。父母們普遍抱怨,這個年級的孩子,父母無論說什麼,有道理還是沒道理,孩子都不聽,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因此讓父母們感到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是好。而這所有的叛逆對抗行為中,最激烈的就應該屬於權力鬥爭了,這也是父母跟孩子最容易發生衝突的地方。
  • 父母與孩子有衝突怎麼辦?
    當父母與孩子有衝突的時候,父母要意識到孩子長大了,因此,家長要想解決與孩子的衝突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首先檢討自己的言行;二是讓孩子認識他(她)的缺點。  和孩子在一起時,很多父母不忘自己長輩的身份,對孩子也通常會使用命令、權威的口吻:「聽話」、「這是不對(好)的」、「你不可以這麼做」、「你不懂」等等。
  • 廣州心理諮詢:父母與孩子老師有衝突,怎麼辦?
    當權威的父母與代表權威的老師因價值觀不同而在培養孩子的教育方式方面發生一些衝突,該怎麼處理呢?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衝突在所難免,衝突也是一種互補,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資源,若能好好利用,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意義的。
  • 孩子抑鬱跟父母是有關係的,怎麼相關的呢?
    據判斷,父母的性格若是和孩子的性格不順就容易造成性格相逆的現象。那麼母子之間哪種性格搭配比較逆呢?比如,性格內向的媽媽不太適合管中向的孩子,中向的媽媽不太適合管外向的孩子,外向的媽媽不太適合管內向的孩子。那麼如果性格相逆會有什麼影響呢?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中,逆向性格往往會造成孩子的壓抑
  • 父母教養衝突易傷害孩子
    在有關孩子的教養問題上,夫妻雙方難免有所爭執。此時雙方應該積極進行溝通,努力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各執己見或者辯論不休。要知道無謂的爭吵不僅會傷害夫妻感情,而且更容易讓寶寶的心靈受到傷害。
  • 育兒手冊:孩子出現「社交衝突」時,父母要堅持好這4個原則
    孩子聽到以後委屈地哭了出來:「媽媽,今天小鵬跟我借彩色鉛筆,我不想給他,他就帶著其他朋友先走了,不管我了。」原來,孩子是因為跟同班的小朋友起了衝突,才會出現被朋友們「孤立」的情況,幸好事後我帶著兒子去找小鵬交流了一番,才把這個問題解決。
  • 3種「冷暴力」在幼兒園發生,別讓孩子默默承受,父母要有所了解
    3種幼兒園常見&34;,別讓娃默默承受,父母要有所了解何女士的女兒青青剛進入幼兒園學習,青青一直都是一個開朗的女孩,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頭,總會給大人們帶去歡樂。在幼兒園中,她也非常地活躍,因此有很多小朋友喜歡和她一塊玩耍。
  • 各種各樣沒必要的衝突,總是發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為什麼那麼多
    這樣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有時,即使父母還沒說多少話,矛盾就已經出現了,爭吵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許多父母可能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對自己這樣,是自己沒好好教育嗎?其實,正是因為這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自己走進了一個誤區,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 當孩子與父母的選擇不一致時,智慧家長這樣做!
    當孩子的選擇(尤其是重大事項)與父母不一致時,大多數父母都想讓孩子聽從長輩的安排,覺得這樣才穩妥,但孩子卻與自己對著幹。那麼,當孩子與父母的選擇不一致時,我們該怎麼辦?讓我們來聽聽老師們怎麼說吧~找到問題所在,嘗試結合不同意見,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一、充分了解,正確評估孩子能力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針對孩子的特性來正確評估孩子的能力。最好的家庭氛圍是民主的氛圍,全家一起商量,形成合力,決策的有效性依賴於意見的充分表達,這是父母與孩子出現分歧時,幫助雙方能作出適合選擇的基礎。
  • 父母離婚孩子跟誰?選擇本身就是殘忍的事!
    小葡萄和婆婆爭執,兩個人有了肢體衝突,自己作為兒子對不起親媽,和媳婦發生衝突。媳婦於夜晚出走,並在第二天凌晨糾結娘家人來打砸搶,打了自己,砸了家,搶走了大兒子。並曬出了醫院診斷證明。聲明自己已經和小葡萄結束婚姻關係。 沒想到曾經"一見鍾情"的婚姻會以這麼慘烈的方式結束。
  • 教育孩子時發生衝突了,怎麼辦?
    在孩子的成長環境中,不僅有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出現,針對於孩子的問題,我們成人之間難免會發生衝突,老人會認為他說的什麼都對,就要聽他的,爸爸,媽媽會認為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太過陳舊,所以,一直在嘗試,不說教的方法,想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當我們出現分歧時,要怎樣做呢?
  •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一旦有另外一個人搶走了父母的注意力、時間和關注,基於每個孩子都想要擁有更完整更呵護的感覺跟需求,衝突就會發生。簡單來說,爸爸媽媽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的愛和關注就完全屬於自己。家裡有兩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以上的時候,父母的關注就會被分走一半或者更多,特別是小寶剛出生時,父母的注意力會不由自主地多分一些給小寶。
  • 別排斥親子衝突,它是父母和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要珍視它們
    前一種,孩子會越來越得寸進尺,會用更加長時間的哭鬧來達成自己一個又一個的要求。總有一天,某一個要求超越了父母承受的範圍,父母便會失控。衝突並沒有因為父母的妥協而消失,它依然存在,而且下一次來的時候更加強烈。後一種,確實有的問題可以自行消失,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經過處理的衝突,在下一次發生類似事情時,依然還會重現。
  • 發生衝突時,試試這樣做
    但是媽媽很困,還想要繼續睡,不過倩倩帶著哭腔,一定要媽媽跟她一起起床。於是,媽媽就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媽媽想要睡覺,但你想要玩兒。你能夠想想什麼辦法嗎?」倩倩想了想:「那你可以在沙發上睡覺,我在你旁邊玩。」於是媽媽同意了。其實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生類似的親子衝突,自己想要幹的和孩子想幹的產生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