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時,如何讓孩子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

2020-08-20 李蘊家庭教育分享

當遇到孩子被打,這個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問自己,內心的期待是什麼?你期望的,一定是他既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也能夠不斷升級自己維護權益的方法,逐漸用理智去取代拳頭。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家長的這種期待呢?

首先,不要盲目的主張「打回去」,而要和孩子探討他的情緒和需求。

如果孩子被打時,父母覺得受不了,很心疼,很生氣,立刻跟他說:「有人欺負你,你要打回去!」這會出現什麼問題呢?當孩子被欺負,他只掌握了一個方法,就是「打回去」,那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就不會去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去發展出新的方法。

等他大一點後,在交往中就會有問題,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一起玩,而且當他用被「欺負了,要打回去!」這樣的模式去看待和周圍小夥伴的關係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的眼睛就好像開啟了搜索「自己是否被欺負了」的模式,有時候,別人可能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就點燃了他那個要「打回去」的模式。他打回去之後,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會變得對立。

久而久之,他會在更多的時候看到自己被欺負,被排擠,那他又接著選擇更多的「打回去」的方式去解決,這就會形成一個負面循環,讓孩子沒有機會去發展新的合適的行為模式。

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我們要做的不是怎麼去對付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和自己的孩子探討他的情緒和需求,比如孩子回來時跟你說,別的小朋友說搶他的玩具,還打他。那你就要去分清楚他的情緒到底是什麼?

有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情緒是生氣,他覺得「我的玩具,只要我玩時,他就應該還給我,他這樣做太過分」,那你接著問:「當他把玩具摔在地上時,你心疼玩具的,是嗎?」或者問:「讓他把玩具摔到地上時,你覺得不被尊重了,是嗎?」

從他的回答中看到,他內心的需求是想愛護玩具,還是想被尊重,還是其他別的需求。

其次,和孩子探討怎麼去保證和滿足這個需求。

如果孩子的需求是想被尊重,維護自己的權益,這種情況下,父母就不要說「不要打回去」,而是說「可以如何打」。

如果父母只說「不可以打回去」,那就會有問題,幼小的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他的生物本能有兩種:一種是反擊,一種是逃避。如果這個時候他除了打回去,不會用別的方式去反擊,你卻告訴他「不要打回去」,那這孩子會怎麼選擇?那就是,忍了!如果每次被欺負,他的處理方式都是「我忍了」,最後孩子形成的模式就是逃避,他就不敢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小的時候還好,就是一個搶玩具,那麼,長大以後有人搶他的工作機會呢?有人用不當的言論諷刺他呢?他都會不敢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這樣的人不是謙遜,而是窩囊。

所以,你要教孩子「如何打」。比如你跟他說:「你打人家之前你得去看看,如果人家比你高很多,你打不過人家,很可能會被他打一頓,那你就要趕快跑回來找媽媽幫忙。如果對方比你小,那你肯定不可以打他,但是越小的孩子你越要提防他們,小孩子有時候動手打人之前是沒有徵兆的,他們是不講道理的。所以,跟小孩子在一起玩,當發生衝突的時候,一定要提防著,別讓他把你給打了或者撓了。如果他來打你,你要把他推開,但是,別太使勁啊,他們身體很輕,會摔得很厲害。」

家長先講好了,跟大孩子和小孩子衝突時,都不能打,那接著就來看跟同齡的小夥伴之間衝突怎麼辦?

如果是跟你同齡的夥伴之間有衝突,他不打你,你一定不能打他,如果他打你,你要很嚴厲的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這樣做,如果你再碰我,我就不客氣了!」如果,他還打你,那你一定不能客氣,你要使勁的還手,讓他知道不可以欺負你。當你跟孩子這樣講了以後,他會不會真的跟小夥伴動手?不會,因為他有這樣的氣勢和觀念,沒有小夥伴敢故意惹他。

最後,要實現方法升級。要問除了「打回去」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除了「打回去」之外,他還可以用哪些方法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比如,他會知道挨打了以後找媽媽,找老師,媽媽和老師會幫他解決問題,她還會用嚴厲的語言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讓他學會用語言來批判對方的錯誤行為:「你用我的玩具沒有跟我借,我向你要時,你還摔回來,這樣太不禮貌了!」

他會用語言的力量代替身體的攻擊,他甚至還能學會去理解對方的情緒:「我的玩具我現在自己也需要用,現在不能借給你,如果你真的很想借,你可以過會兒來看看!」他會既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考慮到對方的需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就需要不斷的進行方法升級來提升交往的智慧。再長大一點,孩子還會做預判,和誰在一起時比較容易起衝突,對方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容易動手,這樣當孩子看到對方憤怒時,他會選擇主動停止並離開,而且他會逐漸有選擇的去交朋友,遠離那些很難控制情緒,會動手打人的朋友。

所以在「打回去」還是「不打回去」的這個問題上,重點一定不是「打」或者「不打」的問題,重點是讓孩子明白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如何保證自己的利益,如何用理智的、合適的方法去解決和別人的衝突。

我是李蘊,科學育兒倡導者,關注我,解鎖更多家庭教育知識!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比「打回去」更有效的是教會孩子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當進入幼兒園和小學之後,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再局限於家長和老師的視野範圍之內,很多欺負都是在家長和老師看不到的地方發生的,大人無法時時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就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了,這也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痛苦之一。
  • 校園霸凌:比「打回去」更有效的是教會孩子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當進入幼兒園和小學之後,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再局限於家長和老師的視野範圍之內,很多欺負都是在家長和老師看不到的地方發生的,大人無法時時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就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了,這也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痛苦之一。
  • 與孩子發生衝突時,聰明的父母要學會「有技巧的退出」
    當我們和孩子因為某件事吵起來了,應該怎麼辦?如何做,才能讓我們減少對彼此感情的傷害、及時止損,並完美解決當下的問題?這一章,就來說一說「親子衝突」那些事兒。(一)父母主動退出,是面對衝突的最好應對方式膽子小、畏懼權威的孩子,很少會和父母發生明面上的衝突,更不會和父母對吼。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
    真正能拯救孩子的,是在他們面對各種問題和衝突時,大人能夠給孩子提供一條真正的救生索,讓他們學會並掌握一套具體能力,以使他們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而《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就是教孩子在面對各種問題和衝突時,如何能更好的去處理解決問題,使其掌握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進而讓他們集中精力去學習,為後期的中學生活做最好的準備。
  • 當孩子和別人發生爭執時,聰明的家長這樣做,培養高情商孩子
    看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驚覺,要是父母教會孩子從小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那麼,精力旺盛的男生就不會與同學一言不合,就拳頭以對。要知道,剛才還鬥得像眼睛發紅的公牛的冤家,剛轉身出了辦公室,已是勾肩搭背的哥們。孩子要學習,要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更要學習,才能儘可能地引導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情商。優秀的父母,是孩子的擺渡人。
  • 秦昊心疼女兒被欺負:教孩子處理衝突技巧,比教孩子打回去更有用
    那麼面對孩子在學校和別人發生衝突,我們就只有打回去或者退學這種比較極端的方法嗎?我們是不是可以教我們的孩子以更聰明的技巧去解決衝突呢?妥善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衝突,意味著家長要教導孩子以比較合理的方式和別人溝通,儘量學會運用自己的語言系統,向別人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妥善處理,要求孩子和家長雙方都要相對比較冷靜,不要衝動。
  • 孩子之間發生了衝突矛盾,家長該怎麼解決?這幾點很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小孩子們之間在一塊兒相處的時候總是會出現一些矛盾和衝突,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當家長們遇到了這種情況時,應該遵循什麼原則?又該如何正確處理呢?,總是喜歡不分青紅皂白地維護自己的孩子,訓斥別人家的孩子,或者一味批評責備自己的孩子。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你如何站隊
    別人打你,你不知道打回去嗎?小辰想說,雖然父母用心良苦,但孩子間的矛盾,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真正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那麼家長們該怎麼做呢?4.教會孩子適度保護自己(1)如果發生的衝突屬於正常生活中的小摩擦,可讓孩子學會寬容,不要得理不饒人
  • 我們該如何維護孩子的尊嚴
    今天剛看到《我和孩子有個約定》這個案例,首先給予我的是震驚,然後給予我的更多的思考,思考這個當下最普遍卻也是人們最不願意提及的話題。 在這個案例中,阿蜜在做遊戲的過程中不小心踢中了淼淼的肚子,老師為了安全起見還是通知了雙方的家長,淼淼的家長要求阿蜜家出三百元,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可阿蜜家庭貧困,是拿不出這三百元錢的,最終雙方家長商議阿蜜家只用拿出一百就行了。
  •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在社會交往中,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可是現在的孩子,由於獨生子女居多,加上父母對孩子的寵溺,最不擅長與人交往,不懂得尊重別人,做事蠻橫無理。所以,教會孩子學會尊重別人,非常有必要。俗話說:「不怕沒有錢,就怕沒尊嚴。」尊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從小就要有骨氣、有尊嚴。不僅如此,還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尊嚴。
  • 孩子發生衝突,家長怎麼辦?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我們一定經常見,那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會發生衝突?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好情緒呢出現衝突情況,不外乎就這幾個原因:社交能力低、語言發展不成熟、心智不成熟。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心理學家高普尼克也說,孩子的頭幾年就是混亂的,混亂到常常把房子搞得一團糟,混亂到好朋友之間經常打架。
  • 教孩子學會拒絕,恰當維護自己的權益,不會拒絕的孩子更容易受傷
    孩子心裡有1萬個不願意,但是還是答應了。結果一下午的時間自己也沒有騎上單車,反而是看到別人騎著自己的單車開心的在小區裡玩,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單車才物歸原主,回到家以後,媽媽和小女孩說,你能把自己的單車和小朋友分享,這是值得表揚的,但是對於小朋友們過分的要求也要學會拒絕,這時候孩子顯得非常的不好意思。
  • 孩子跟人發生衝突怎麼辦?別總是叫孩子忍讓,三招化解衝突
    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原來是有個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廣場裡玩,自家的孩子卻與小男孩發生了矛盾衝突,本來事情沒什麼大不了,但家長卻氣不過,命令小男孩跪在廣場上,而小男孩心裡害怕,只能照做。這個家長的做法得到了聲討,那麼在孩子與人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該避免哪些錯誤行為呢?
  • 當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兩天我們都看到了一個這樣的視頻,就是一個家長衝進教室讓別人的孩子給她的孩子道歉,首先我們不知道事情的經過,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是這位家長,當發現孩子之間的打鬧後所做出來的態度,是對還是不對,我來說說我的觀點,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大部分,家庭教育大家都知道父母以身作則,在家庭中養育教育好孩子,然後是學校教育,以老師為主導同時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為以後的社會人際關係打下基礎
  • 離婚糾紛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離婚糾紛中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在選擇結束一段婚姻後,就不要在想兒女情長了,能在離婚中產生糾紛,說明雙方已經沒有感情了,那麼就要爭取自己本身應該獲得的利益。今天就來講一講,在離婚糾紛中,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 當孩子和他人發生衝突應該怎麼辦?巧虎KIDS來幫忙
    同伴之間交往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重要資源,與同伴一起學習的效果也是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但是因為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發生不愉快,產生衝突,當孩子和他們發生衝突該怎麼辦呢?我通過讓孩子在巧虎KIDS學習,找到了答案。
  • 如何維護好孩子的自尊?
    成年人的世界孩子不懂,孩子的世界成年人也早已遠離,但是我們成年人還試圖用我們理解世界的眼光和方法來要求現在的孩子,所以無形中就與孩子的觀點思想衝突,最終慢慢地走向了孩子讀的對立面。所謂的「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懲罰、控制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和善而堅定),相信孩子有能力和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 我們大部分家長都是在氣勢上壓到孩子,贏了孩子,最終使我們的孩子成為了失敗者,通過一次次打擊他們,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叛逆或者盲目順從。
  • 孩子上幼兒園,如何幫助TA建立界限感、學會保護自己?
    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通過示範、講故事、講繪本,努力幫孩子明白什麼樣的事需要拒絕,什麼樣的事需要反抗,如何拒絕、如何反抗,遇到侵犯、危險、傷害時應該向誰求助、如何求助。如果拿這些問題去考考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可能很多孩子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 家教心得:給面子,給臺階,維護孩子尊嚴,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因此,教育,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維護孩子的尊嚴,給孩子面子,才是首要的。平時對領導、對同事、對愛人、對朋友說話,都得琢磨琢磨,怎麼說好聽,唯獨對孩子,像放機關槍,自己怎麼舒服怎麼說。發洩過之後,自己輕鬆了,孩子卻蔫了,無形生命受傷了,尊嚴受傷了,面子受傷了。孩子出一點小差錯的時候,家長或老師能給孩子一點面子,讓孩子有個臺階下,將會是事半功倍的。楊楊是婷婷聾童幼兒園裡的一個唯一正常的孩子。這唯一正常的孩子是因為不願上學而被父母送到這裡來的。
  • 孩子被打要打回去嗎?專家:孩子需要衝突,能幫孩子培養社交能力
    孩子自我意識在發展,有了物權意識,用攻擊保護自己的利益。孩子認為攻擊有力量,但不知道這種行為對別人有傷害。當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時,他才意識到是個問題,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影響。孩子之間的矛盾衝突只是一種遊戲,如果孩子被打不嚴重,家長不用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