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可能會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日常管教,有時這對他們來說是好事,但許多孩子進入了叛逆期,或有了自我意識,有時很討厭父母管教自己。這樣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有時,即使父母還沒說多少話,矛盾就已經出現了,爭吵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許多父母可能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對自己這樣,是自己沒好好教育嗎?其實,正是因為這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自己走進了一個誤區,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第一,我們要知道,年幼的孩子,在青春期就已經覺醒了自我意識,這個時期的他們,開始不同於幼年時期,而這個時期的他們,可以說,是非常需要被認同的一個階段,很多的父母,有時會忽視他們的這一訴求,還是把它當作小孩子來看待。那跟他們內心的獨立意識起了衝突,大部分的時候,這種衝突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因為當事人的冷漠,或者是不加考慮的原因,這些問題反而會激化。
小孩子本身就是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此時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也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將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假如家長對孩子的性格加以壓制,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會選擇極端的方式來與家長對抗,反抗自然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了,這種矛盾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核心問題,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日常生活中的人,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自己的孩子吵架。
事實上,有時我們需要換一種方式,因為當我們換了一種方式,我們就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和它對話。例如,我們首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頤氣指使,父母自己可能感覺不到,有時自己和孩子說話時的語調問題,確實是個很現實的問題。由於我們還沒有從幼年時期的兒童教育中走出來,在青春期階段,以前的教育方法也是要革新的,否則就可能根本不能對兒童進行教育,自己也是受氣的,這種情況想必絕大多數家長都碰到過。
因此,當解決孩子的問題時,記住要注意這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孩子的逆反心理,還有一小部分逆反心理,並非來自我們,而是來自他們迫切需要被認同的欲望,所以他們特立獨行,而且沒有什麼修養,總是想表現自己。這說明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完全不夠,也許長輩給的正面鼓勵也不夠多,所以這個孩子對表演的渴望,就會那麼強烈。轉化為動作,就是跟我們對抗,唱反調等等。在這個時候,我們實際上需要對它進行一些積極的激勵。
有的時候,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比較神奇地出現了要引人注意的情況,那這個人一定是取得了一些好成績,或者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孩子也是如此。在他們取得成就之後,我們可以對他們大加讚揚。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捧得太高,否則這些孩子很可能會驕傲自滿,特別是對一些十幾歲左右的小孩來說,這種情緒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這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所以,看了這篇分析後,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了嗎?